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鏖兵西北-第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彭德怀点了点头,说:“这样才好。”看完地形,来到山背后,彭德怀选准了
一块草地,对大家摆了一下手,说:“这个地方挺好,我们坐下来,再仔细
谈谈吧!”人们围着彭德怀,坐在草地上。

彭德怀摊开军事地图,一面看图,一面让大家各抒己见,有计献计,
有策献策。

于是,你一言,我一语,无拘无束地谈起来。谈来谈去,基本看法都
认为从下庄发起正面攻击是上上之策。

在交谈中,个别同志流露出一种轻敌情绪,大大咧咧,满不在乎地说:
“当前全国的形势是秋风扫落叶,马步芳父子不会死守兰州,听说他们正把
兰州的军用物资和工厂机器日夜往西宁老窝抢运,说不定仗一打起来,敌人
夹着尾巴就溜掉啦!”还有一个团长拍着胸膛说:“没问题,把主攻的任务交
给我们团,给我两个钟头,保证完成任务!”彭德怀一听,当即严肃地批评
说:“这是你的一厢情愿,马家父子会简单到如此地步吗?”他见大家不再


讲话,便缓和一下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马继援是你们第6 军的老对手,
难道西府战役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希望大家记住
这句话。”一句话,如石击水,搅动了大家的心海。回想起1948 年在陇东战
役和西府战役中,与马军激战数百里,由于指战员普遍存在着的轻敌情绪,
部队遭受了严重损失,解放军的许多重伤员惨遭敌人杀害。。如今,只要一
提起马继援,第6 军指战员无不切齿痛恨。

彭德怀停了一下,又说:“马步芳,马继援,这父子俩都是反动透顶的
家伙,他们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

像个大赌棍一样,他们很善于搞孤注一掷。直到今天,马步芳父子还
自恃‘固若金汤’的防线,凭险可守的地形,把最后一点赌注全压在兰州。
以为我们是长途跋涉,后方运输线长,补给困难;而他们则是以逸待劳。”
他停了停,稍稍加重语气说:“马军妄想吸引我军主力于兰州城下,消耗我
军有生力量,等待胡宗南反扑关中。然而,这个赌棍有他妄想的一面,也有
他虚弱的一面。他那点本钱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一定要他在这里输得精光。”
这时,有个同志担心地说:“兰州北有黄河天险,东南西三面有高山阵地,
敌人如果真要死守,我们攻打起来恐怕也是老虎抓刺猬,不好下手。。”彭
德怀胸有成竹地说:“马步芳要死守兰州,这太好啦!我们不怕他守,而是
怕他跑掉。如果他真的不跑,就到了我们把他彻底消灭在兰州的时候了。”
彭德怀丝毫不低估敌人的力量,但决不夸大敌人,他简短、扼要地对大家谈
着这些情况。他那平静的,几乎没有抑扬顿挫的声音,他那用以强调说话重
点的从容不迫的手势,都使人感到倍加熟悉、亲切和诚挚。

大家聚精会神地聆听着他的每一句话,注视着他的每一个手势。谁也
不曾想到,连续几昼夜,他总共才睡了不过几个小时。

在他讲话的时候,气氛总是安静的,镇定的,没有也不可能有什么事
情,会使他改变说话的语调,使得他那从容不迫的谈话变得激动起来。

听完了彭德怀的话,人人都感到心里豁然敞亮,顿时信心百倍,力量
剧增。

彭德怀站起来,问:“这次是哪个团主攻?”第6 军第17 师师长兼政委
程悦长慌忙站好,干干脆脆地说:“第50 团。”第50 团团长刘光汉,高兴得
直眨眼睛。

彭德怀边走边说:“走,到他们那里去看看。”来到第50 看完阵地后,
彭德怀又下到连队,看了看战士们搭的草棚,用手摸摸铺草,并叮嘱战士们,
一定要注意抓住一切可能的时间多休息,尽快恢复体力。

战士们高兴地围着彭德怀,回答他提出的各种问题,感到分外亲切。

彭德怀最后来到第7 连。战士们都拥到他身边。他望着这些可爱的勇
敢的战士们,问:“对打下兰州你们有信心没有?”指导员曹德荣坚决地说:
“我们一定能够完成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彭德怀的眉毛稍微扬了扬,又问:
“为什么?”有的战士大声说:“我们有人民群众的支援!”有的战士喊着说:
“我们有兄弟部队的密切配合!”更多的战士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有毛主席
军事思想的指导,有彭老总的直接指挥,信心百倍打胜仗!”彭德怀听完后,
笑了笑,说:“最重要的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据不完全统计,解放区的
人民群众为支援战争,出动民工690 多万人,牲畜190 多万头,大车89 万
辆。我们走到哪里,人民就支援到哪里,这就是我们解放军战无不胜的根本。”
他停了一下,目光扫视着站在周围的战士们。双手打着手势,说:“其次、


就是你们的英勇善战。”战士们听了,又高兴,又激动,一时竟不知说些什
么话才好。

对彭德怀来说,每一分钟都是宝贵的,还有更多的迫在眉睫的事,等
着他去思考,去筹划,去处理。

但他深深地知道,部队最迫切的问题,是缺乏粮食和弹药尽管支前的
群众日夜在赶运,但终归是后方太远,运输线太长,运输工具太落后,人挑
驴驮,远远供应不上几十万大军的需求。

而且,秋雨季节又即将来临,尽管部队夜以继日,长途行军,连续作
战,人困马乏,但立即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役,最需要的仍是休息、补充和
准备,一句话,需要较充分的时间。

但是,战争是不等人的。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兰州战役必须抓
紧时间,提前打响,尽快结束,赶在雨季之前。这是军事常识。

彭德怀决定在攻击之前,抓紧一切时间,走遍几个主攻的部队,看一
看情况,见一见连队的战士们。

他对罗元发再三叮嘱道:“罗元发同志,你们要注意不可轻敌急躁!还
有时间,一定要抓紧准备。马步芳还有一股牛劲,我们部队大部分还没有同
他交过手。不是有个‘困兽犹斗’的故事吗?要反复告诉部队,对敌人不可
疏忽大意。”说完,他迈着沉着而自信的步子,轻快地离开了第6 军的阵地。

这一天,他跑遍了整个前沿主攻阵地。

在往回走的路上,他忽然想到一个问题:“第4 军的张达志怎么搞的,
还没赶到?”张达志接到调任第4 军军长的命令时,正在太原前线指挥作战。

他是陕西人,早年在刘志丹、谢子长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先后担
任过陕北特委委员、陕北红军团政委、师政委和军分区司令员等职,为创建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流过血,洒过汗。当他接到调令时,又是高兴,又是激动。

第一野战军的主力之一第4 军,老底子就是陕北红军游击队。张达志
是在这支部队里长大的,熟人很多,他真想立即动身,早点回到第4 军。

但是,等到太原战役结束后,他又接到一个新的任务,临时去参加了
一段和平解放榆林的接管工作。尔后,转头南下,星夜兼程,拼命追赶部队
时,大军早已西进,将他远远地抛在后边了。

他抱着急切赶队的心情,从榆林出发后,第一次途经光复后的革命圣
地延安,真有一种重踏故土的说不上来的激动心情。然而,使命在身,重任
在肩,他未及停下来瞻仰,只好带着不尽的遗憾,快马加鞭,匆匆而过。

胡宗南穴居多年的老巢西安,是5 月20 日解放的。两个来月的时间,
回到人民手中的古城,面貌焕然一新。张达志进了西安城,心情万分激动。
他顾不得观看西安的旧貌新颜,立即来见贺龙和习仲勋。

贺龙手里握着烟斗,精神焕发,神采飞扬。精心修剪过的胡子总是翘
翘的,给人一种亲切和蔼的感觉。

他一见张达志,就兴奋地说:“你来得正是时候,刚好赶上打西北战场
的最后一仗,再晚一点,这台戏就没有你的份儿了。”习仲勋和张达志是老
熟人,握着手说:“明天给你找辆运送弹药的车,赶紧点,还能参战。”贺龙
顺便问了一些其它情况,然后对张达志强调说:“你赶上第4 军,要告诉指
战员,一定不能轻敌,马步芳的尾巴今天还翘得相当高,他觉得历史上红军
吃过他的亏,认为自己是‘不可战胜者’。现在他蹲在兰州,依靠着三面环
山,中间夹黄河的天险,还有抗日时期修的‘国防工事’,准备和胡宗南、


马鸿逵三家来个里应外合,想把我们一口吞掉呢!”听了贺龙的话,张达志
不禁惊讶地嗤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