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狼行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潜艇主战纪实-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邓尼茨指出:“一般人认为U 艇总是潜在水中,这是错误的想法。”他把U 艇称为“能够潜水的舰艇”,同时又补充道,“U 艇通常在水面航行,只有在避开飞机以及驱逐舰等的攻击,或是要在白天展开对敌鱼雷攻击时,才潜入水中。”
  U 艇具有两个不同的推进器。两个狄塞尔推进器是在水上高速航行时使用的。但是,一旦U 艇潜水,就必须将它们停下来。对狄塞尔推进器必须供给氧,但在潜水中,空气的来源只有舱内空气,而这些空气也将在一瞬间就用完。因此,当引擎停下来的时候,艇上全部成员就会因窒总而死亡。
  因此,当U 艇开始潜入水下时,狄塞尔推进器将转换为以二次电池转动的电动机。二次电池的重量达数吨,但即使是最初期设计的这种二次电池,也能够使U 艇在水中时速达8 节(约15 公里)。如果采用最缓慢的经济速度,则可以连续航行24 小时,在水中能够移动100 公里。
  一旦电池耗尽,U 艇将再度浮出水面上,用狄塞尔推进器使电动机运转,以此作为发电机,给二次电池充电。如果要完全地充电,则必须耗费两三个小时。
  U 艇是耐压构造的舰艇。它是细长的钢铁制的圆筒,并有防水设施。
  为了艇上成员的休息、健康以及活动,舱内气压保持与外界大气压相等。
  潜入水下航行之后,随着水深增加,造成对U 艇的压力也急剧地增加。因此,U 艇潜水航行的深度有一定的界限。假如每平方米有180 吨的水压,外板将产生裂纹,海水进入舰内,U 艇就会沉到海底。
  耐压舰艇的外部侧面附没有巴拉斯特槽,再下方有海水活门。将空气充到槽中,沉重的耐压舰体就会浮起,不仅指挥塔,连甲板也会露在水面上。
  如果打开海水活门及空气活门,海水就会进到槽里面,空气就被挤出来,U 艇浮力减小,开始下沉。
  只要用气筒把槽里面的海水排出,或紧闭空气活门输入压缩空气,海水会就从海水后门中排出,因此,U 艇也就能够再度浮到水面上了。
  同时,也可以采取与飞机相同的方法,在水中调节深度及前后倾斜度。
  换句话说,只要把舰体前后部的水平舱向上或向下移动,利用水流的阻力就可以了。装在舰体外部侧面的巴拉斯特槽的构造,不像耐压舰体一样坚固。
  一旦潜水航行,槽内充满海水,其受水压的影响不如舰体严重。
  由于相同的理由,附设在舰体外侧的燃料库也有巧妙的构造。海水能够由下方自由地进入槽里面。
  至于狄塞尔推进器的燃料出口位于槽的上部,只有燃料已经彼消耗的下方,才有海水进入,因此,槽总保持充满的状态。这样一来,槽内的燃料虽然被消耗掉,但是,仍然不会形成有空气的空隙,潜水航行时也不会有不必要的浮力,即使进入很深的海水,也不会因为受到水压的压迫而塌毁。U 艇的攻击武器主要是鱼雷。鱼雷是一种装填有高性能炸药、能够自己向前冲的武器,就像一个小小的U 艇。鱼雷的发展有种种阶段。最初的鱼雷是由压缩空气推进的,这种类型的鱼雷由于会留下白色泡沫的航行痕迹而易被对方发现,但不容易避开。此后,变成装载二次充电池、利用电机推进的方式,由于不会冒出泡沫,从而不会轻易地被敌方发现。
  经过多次的试验,炸药的点火方式有了很大进步。最初是冲击点火,也就是说,鱼雷必须撞击到舰体才能爆炸。但有时即使撞上也不发火,也有时没有按照调整的路线、甚至在通过敌对方的舰底之后失去动力而停下来。
  再以后,采用了所谓的磁气点火方式。鱼雷如果进入海上敌舰所制造的磁场,就会自行点火,深度的调整并没有很大的问题。如果鱼雷在舰底下爆炸的话,由于下方来的强烈冲击彼,舰艇的龙骨都会被折断。
  鱼雷的尖端,有个小型螺旋桨状的安全装置,以便鱼雷在仓库或被搬运到舰上时,不致因尖端受到冲击而点火。在鱼雷离开U 艇冲向目标的途中,这个螺旋桨将因水流影响而旋转,使撞针与雷管相对,处于能够发火的状态。
  在TC 型U 艇中,共有44 名官兵。他们在为时数周的行动告一段落之前,必须共同地过着拘束的舰内生活。
  出发到海上时,所有能够利用的空间都装满了粮食。生鲜食品放在容易取出的地方,有时甚至堆到艇上成员的居住区。一旦生鲜食品被吃光,就开始食用罐头及干燥性的食品。
  这些粮食,必须按照堆积的反顺序食用。因此,堆积时要有充分的知识及先见之明,因为艇上成员的健康及士气都受到这种堆积方法的左右。这显示出U 艇的勤务员在出击时需要进行慎重的考虑和准备。
  在舰内几乎不可能运动,甚至没有空间做最起码的体操。
  在警戒放哨时即使不当班,但为了呼吸新鲜空气,成员都要轮流排班,以便到小小的甲板上呆上那么一会儿。
  从甲板进入舰内,必须经过仅容一人通过的甲板升降口。又如在U 艇欲作潜水航行的时候,即使只有一个人在甲板升降口等着下来,也不能发出迅速潜航的命令。
  这样,能够走出甲板的人就只有寥寥几名了。因此,全部乘员轮流排班一次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在交战中,最紧张的时刻莫过于护卫船队的驱逐舰发现U 艇而欲对U 艇发动攻击之际。那种吓人的响声,似乎告诉乘员,他们的U 艇已被发现。
  这种响声,是从潜水探测仪发出的,一旦碰到U 艇的舰体,就立即弹回,发出“p —i…n ”的回声。
  这种武器发明于1917 年,战前就已广泛地公开了,因此,德军也十分熟悉。
  潜水探测仪由发信仪与收信仪组成,装置在驱逐舰的圆仓里面,核是石英的结晶体,通交流电时就振动,从而把音波发射到水中。
  音波一旦碰到目标就会反射回来。接收仪获得这种反射的音波后,操作者就知道已经找到目标了。他们再稍微移动一下音波的发射方向,找到回声的方位,以便确定目标的位置及距离。
  在这以后,驱逐舰就可以发起攻击了。但是,潜水探测仪有两个缺点:第一是必须存在一定长度的距离,否则就无法捕捉目标。驱逐舰为了探投深水炸弹而来到U 艇附近时,潜水探测仪回声就会消失,致使无法确定目标的位置,也就是说,U 艇可以乘机巧妙地逃脱,避免遭到致命的打击;第二是初期的潜水探测仪无法测定目标的深度。
  如果运气不佳,U 艇的袭击告一段落之后,艇上乘员就能听到由驱逐舰的引擎声和潜水探测仪的回声组成的二重奏。首先是驱逐舰向U 艇驶来的引擎声,然后是潜水探测仪找到目标后的回声,接下来是驱逐舰为了找到正确回声而移动的声音,最后,则是惊天动地的大爆炸声。
  假如深水炸弹攻击得巧妙、成功,巨大的爆炸威力就会带来水中的冲击波,于是U 艇就会象像遇到台风一佯、上下左右地摇晃,这种情况下,U 艇很可能会沉入海底。
  艇上的成员有在U 艇沉没之前浮上海面的可能性,但是从U 艇逃到海上,再游到浮游板的机会则很少。因此,很少有被盟军舰只救起再送到陆上收容所以待战争结束的机会。
  当海水不断流进舱内,舰体再也耐不住深处的水压时,U 艇就要毁坏了。
  如果在这之前U 艇已到达海底,而此时又用尽了氧气的话,艇上的成员就不可能逃生了。
  虽然如此,志愿到U 艇服役的人仍络绎不绝,U 艇的特殊任务、同志间的合作、小组工作的意识使U 艇部队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一直到最后的日子,艇上的成员都还保持着盲目而旺盛的士气。
  1941 年9 月,六艘U 艇从大西洋开往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目的是支援在北非的隆美尔军团。
  当时,意大利对非洲军团的补给舰常有中断的危险。如今有了这六艘U 艇以及11 月抵达的四艘U 艇,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了。
  在到达地中海的U 艇之中,U81 于11 月3 日击沉英国“皇家亚克”号航空母舰,这艘航空母舰倾斜了12 小时以上最后仍宣告沉没。船上只有一个人没有获救。
  几天后,U331 击沉英国“巴拉母”号战舰。到12 月14 日,U557 又击沉英国“卡拉地亚”号巡洋舰。
  但1941 年8 月,英国军队对德国潜艇又取得了一次较大的胜利,并在俘获U —570 潜艇时,得到了有关德国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