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阳如血-长征前后内幕大写真-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再电中央局,表示:为着寻求机会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似不宜先在攻坚上
损伤过大的战斗力,如损伤过大而又不能攻入,则更挫士气。请求你们考虑。”

周恩来还同朱德、王稼祥联名致电苏区中央局,请求中央、中央局须给
前方活动的机动余地和应有的职权,但苏区中央局和临时中央充耳不闻,执
意不理。

周恩来、朱德只得率红一方面军主力向南丰开进,并于12 日完成对南丰
的包围,傍晚发动全线进攻。

敌中路军总指挥陈诚立刻作出反应:一面命令南丰守军第八师据城坚
守,一面令所属三个纵队迅速增援,三路分进,企图将红军主力合围于南丰
城下,一举加以歼灭。

这是千钧一发的时刻。敌情突变,周恩来、朱德毅然决然当机

立断,不待请示苏区中央局和临时中央,立刻改变原有军事部署。

2 月13 日晚,周恩来致电苏区中央局并转临时中央:南丰工事险要,我
军强攻未克,伤亡较大,而敌六个师已分三路前来增援。据此情况,我们遂
改强袭南丰为佯攻,决心消灭增援部队。求得干预期遭遇的运动战中消灭敌
之一翼,以各个消灭之。”

从14 日开始,周恩来、朱德留下少量部队继续佯攻南丰,并以一部兵力
伪装主力,向东面黎川方向转移,将敌之第二、第三纵队吸引而去;主力四
五万人则秘密撤至南丰西南的东韶、洛口、吴村地区隐蔽集结,待机歼敌。

在周恩来、朱德的正确指挥下,第四次反“围剿”完全按照前线总部的
算盘来打。黄陂、草台岗两役,痛快干脆,歼敌近三个师二万八千余人,红


军取得辉煌战果。

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毛泽东、朱德指挥取得了胜利;第四
次反“围剿”,周恩来、朱德指挥也取得了胜利。可以说,红军已有了自己
英明杰出的统帅。但是,博古却不以为然,他只相信共产国际,崇拜外国军
事家。他要推行积极进攻路线,必须仰仗、依靠洋顾问。在博古的一再催促
之下,王明在莫斯科上下奔波,共产国际终于派出了一个总军事顾问。

他的名字叫曼弗雷德·施特恩,简称弗雷德。此人,就是后来在西班牙
战争中名声大噪的克勒贝尔将军。

这位总顾问从欧洲出发,经美国、日本,在1933 年的春天方才到达临时
中央所在地上海。总顾问住在上海的秘密联络点,并没有到中央苏区。仅凭
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央苏区红军情况的书面报告,总顾问迅即提出了一个不
切实际,完全否定过去,而又标新立异的计划——“两个拳头打人”。不日,
将此电告瑞金的中共中央局。

博古乃一介书生,不会打仗,更全然不懂中国苏区这场特殊条件下的战
争。接此电文,如获至宝,喜不自禁,不管洋顾问这一军事

计划是否可行,遂以中共中央局名义致电前方的周恩来、朱德,全文转
达了这一计划,令其坚决执行。

1933 年6 月13 日,周恩来、朱德在前线接到了中央局的指示电。这份
长电批评红一方面军“把主力集中于一个单独的作战单位,即方面军,这就
不能从各方面配合作战”。并且判断,蒋介石与闽、粤敌人有矛盾,而在中
央苏区北部采取守势,不易攻击,所以要求将红一方面军主力分成两个部分
作战。这就是所谓的“两个拳头

打人”。

根据这个电令,红一方面军一部分组成东方军,先到闽西打敌十九路军,
然后北上打抚河以东敌人,最后会攻抚州。另一部分留在永丰、崇仁、宜黄、
乐安地区进行钳制性作战,待东方军有进展后再北上会攻抚州。

中央这个长电在前方将帅中引起很大反响。周恩来、朱德表示根本不能
接受。周恩来说:“‘四反’后,我与敌交战十二次,每次均予以重大杀伤,
至少歼敌一团以上。入闽作战地域多贫瘠,给养筹措困难;况且,目前我军
已有断炊之虞!”

朱德也说:“集中优势兵力,这是我们过去战争最深刻的经验,不能分
开嘛!”

接到长电的当天,前线总部立即召开了各军团领导干部会议,讨论中央
的电令。

彭德怀说:“一军团和三军团是两个兄弟。分开打,就要打败仗;集中
打,就经常打胜仗。过去的经验告诉了我们这一点。”彭德怀反对中央电令。
他最深刻的教训是打赣州及后来的水口之役。打赣州,一军团放着没打,他
的三军团和五军团等部英勇无比,但兵力不集中,歼灭战成了消耗战,吃了
大亏。

林彪、聂荣臻、罗荣桓、滕代远、董振堂、朱瑞、罗炳辉等都有亲身经
历,与彭颇有同感,都反对一、三军团分开。

前方将帅会议的结论:中央的长电是主观的、错误的,不能执

行。

6 月18 日,周恩来、朱德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局,对长电提出不同意见。


指出:“方面军主力一、三军团目前绝对不应分开。”

同日,周恩来又单独致电博古、项英,不同意他们对前方的无端指责。
周恩来说:“如果我们待机是守株待兔,当然是错误;但自黄陂战后,每次
转变阵势,确是有机可待。”

博古见前方拒绝执行长电,大发脾气,说:“中央的指令不容拒绝执行。”

6 月23 日,周恩来连续两次接到中央局严厉斥责的电令后,万般无奈,
表示:“绝对服从你们的命令,并立即执行。我要求在部队调动中回瑞(金)
一行,面陈不同意见或改在博生县(即宁都)开军委会或中局会。因许多问
题非电文所能详,许多批评完全不是我们愿(原)意也。”

中央局予以拒绝。7 月1 日,中央局以中革军委代主席项英名义,致电
朱德、周恩来、彭德怀、滕代远、周建屏、肖劲光、叶剑英等,断然发布《军
委关于东方军之组成及干部配备和指挥关系的指示》,宣告组建东方军,实
施“两个拳头打人”的计划。全文如下:

朱、周、彭、滕、周、肖、叶并转肖、邵、周子昆、曾日三、薛、黄:

为迅速建立和完成抚河以东的作战地区,着以三军团(暂缺第六师)、
十九师为东方军组成部分,任彭德怀兼东方军司令员,滕代远兼政委,为配
合作战,三十四师及闽赣军区,各独立师团营不论,归彭、滕就近指挥,并
以袁国平兼东方军政治部主任。东方军直接受一方面军朱周指挥,望各部通
电联络。

中革军委代主席项英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项英竟直接电令彭、滕,彭、滕也径向项英报
告,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兼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红军总政治委员兼一方面
军总政委周恩来,连接转电报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周恩来、朱德形同虚设,更加无所事事。彭德怀、滕代远、周子

昆、曾日三等则愈发“对上级整个部署无所适从”。

7 月中旬至9 月下旬,周恩来、朱德与博古、项英等,就东方军预期作
战方针、部署与延长时间、扩展区域诸问题,发生了一系列争论。周、朱一
次次建议被撂置、遭否决,与博、项矛盾日甚一日,难以沟通。

就在这时,博古盼望已久的共产国际军事顾问奥托·布劳恩(即李德)
到达瑞金。博古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于是乎,把红军指挥的大权,拱手交
给了这个德国人。

李德,何许人也?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慕尼黑人,德国共产
党员。1928 年越狱逃往苏联,1932 年在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由共产
国际派来中国。他根本不懂中国的国情,只是把教科书中的条条和第一次世
界大战中大规模阵地战的经验,硬搬到中央苏区强加推行。瑞金的同志们因
他是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对他相当尊重,他就大权独揽,发号施令起
来。担任过李德翻译的伍修权在回忆录中说:“李德的独断专行取代了军委
的集体领导。”“由李德一人躲在房子里凭着地图指挥战斗。”红军的许多
失利“本来都是李德的主观主义、瞎指挥造成的,可是他却动不动就训斥、
处分别人,不断发脾气骂人,根本听不进反对意见。”“当时中央的错误领
导,和李德本人的专横作风,使他成了一个地道的‘太上皇’。”

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处境的困难便可想而知了。他虽还在前线,但对
重大军事行动的指挥权力已被剥夺,只能提出建议,而这些建议又往往不被


理睬。

1933 年11 月20 日,福建事变爆发,李济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