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阳如血-长征前后内幕大写真-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大军事行动的指挥权力已被剥夺,只能提出建议,而这些建议又往往不被


理睬。

1933 年11 月20 日,福建事变爆发,李济深、陈铭枢和十九路军将领树
起了反蒋的旗帜。

11 月24 日,周恩来向中央局报告:蒋介石进攻福建,将以由浙入闽为
主要方向,以由资溪、光泽入闽为辅助方向。建议以红第三、五军团侧击进
攻福建的部队。由于周恩来对这样规模的军事行

动已无权决定,只能在报告中希望中央局早作决定。

中共中央局却从“左”倾观点出发,对福建人民政府抱着完全不信任的
态度,拒绝给予支援。

11 月25 日,中革军委给红一方面军的训令说:“我们不应付出巨大的
损失去同这路敌军作战,还是让十九路军去替我们打击该敌。”这样,周恩
来支援福建事变的建议被搁置起来。

12 月13 日,军委又决定并电告周恩来、朱德,袭击敌运动中的单独部
队计划取消,将红军主力西调,由第一、三军团组成西方军,去劳而无功地
攻击永丰一带地区的敌人堡垒线,而不去向东配合十九路军作战。

事情弄到这种地步,事实上已使周恩来在前线无法正常地工作了。

12 月16 日,周恩来致电博古、项英,愤慨地指出:由于中央不了解前
线实际情况,“连日电令屡更”,“使部队运转增加很大困难。”请求“在
相当范围内给我们部署与命令全权,免致误事失机”。“否则亦请以相机处
理之电令给我们。”

这个电报更加触怒了中央局。于是,李德以统一前后方指挥为名,提出
建议,并经中共中央局决定,取消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和第一方面军司令
部,原前方总部撤回后方,并入中革军委,由中革军委直接指挥中央苏区的
各军团和独立师、团作战。

12 月20 日,项英致电朱德、周恩来等:中革军委决定将原属红一方面
军各部组织为东方军、中央军和西方军,方面军司令部即回瑞金。

1934 年1 月4 日,周恩来、朱德从前方回到瑞金。

2 月3 日,周恩来被任命为中革军委副主席。

这以后,周恩来对前线部队的指挥权实际上被剥夺,只担负一些技术性
的组织工作。许多重大问题,如六届五中全会的准备、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
会的召开等,他都没有与闻。

宁都会议,毛泽东丢了军权;李德一来,周恩来、朱德军权旁落。从此,
十余万中央红军和数百万苏区人民的命运,掌握在一个不懂军事的人和一个
外国洋顾问的手中。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爆发前夜,红军权力的交割,给这场“大决战”
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第二章两个“拳头”砸“堡垒”——血肉模糊

沟口大捷,博古亢奋不已

1933 年9 月,中央苏区平静了半年之后,终于在这块5 万平方公里的赤
色疆域上,爆发了一场恢宏壮阔、惨烈空前的第五次“围剿”与反“围剿”
战争。

是年夏天,蒋介石坐镇江西省会南昌,亲任“剿匪”军总司令,调集了
六十六个师二十八个独立旅共三百二十个团,计六十万兵力,苦心筹划对中
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

蒋介石痛心于以往屡次惨败的教训,一改过去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
略战术,而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所谓“以守为攻,乘机进剿,
主用合围之法,兼采机动之师,远探密垒,薄守厚援,层层巩固,节节进逼,
对峙则守,得隙则攻”等原则。他还聘请了数十名德、意军事教官,以德国
元帅冯·赛克特为首席顾问。

蒋介石在庐山称,这次与中共决战,“三分军事,七分政治,须成功成
仁。”倘“大家再不能振发革命精神,再不能立定决心,鼓起勇气,来消灭
当前这个最大的敌人——强悍的土匪,那么国家立即就要灭亡了!我们也就
不仅是生无立足之地,而且要死无葬身之地”!

经过了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之后,毛泽东路线在中央苏区和红军中已被
彻底摒弃。临时中央路线得以在苏区和红军中畅通无阻,

贯彻执行。面对蒋介石穷凶极恶的第五次“围剿”,博古为首的中央于
1933 年7 月24 日,发布了《关于帝国主义国民党第五次“围剿”与我们党
的任务的决议》,认为,第五次“围剿”与反“围剿”将是一场更加剧烈与
残酷的阶级大决战,是关系苏维埃道路与殖民地道路之间谁胜谁负的大决
战,是国家对国家,大军对大军的决战,是两个政权的大决战。苏区党必须
粉碎敌人的新“围剿”,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

10 月18 日,中央政府发布了《为粉碎第五次“围剿”紧急动员令》,
号召全苏区人民,集中一切力量,准备一切牺牲,为粉碎第五次“围剿”的
全部胜利而战,为苏维埃共和国而战。

博古这回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战略战术,而实行了一整套全新的战略战
术原则:

——“御敌于国门之外”

——“不让敌人蹂躏苏区一寸土地”

——“扩大并保卫苏区”

——“开展民族革命战争,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

——“两个拳头打人”

——“全线出击”

——“以堡垒对堡垒”

9 月26 日,蒋介石亲赴赣南前线督师。28 日凌晨,蒋军嫡系陈诚部第八
纵队三个师攻击苏区黎川城。大决战序幕一拉开,蒋介石试图“旗开得胜”,
占领中央苏区的北大门。

这时,彭德怀的东方军还远在福建将乐、顺昌围城攻打闽系军阀刘和鼎
部。


彭德怀围城已多日,敌第五十六师师长刘和鼎几乎弹尽粮绝,频频向上
司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蔡廷锴求援,并打算弃城突围。

刘和鼎是红军的老冤家。第二次“围剿”时,毛泽东指挥红军横扫七百
里,从江西一直打到福建建宁,令其丧魂落魄。后来,刘与红

军交手,都是连战皆败。蒋介石得悉彭德怀东方军围攻将乐,遂急电刘
和鼎,令其死守,同时又调五个师精兵驰援。

就在此时,中央苏区北大门告急。为“御敌于国门之外”,博古电令彭
德怀速回援赣,“消灭逼近黎川之敌,进而会合抚河以西力量,全力与敌在
抚河会战。”

9 月28 日,东方军开始北移。彭德怀、滕代远率东方军右纵队(辖红三
军团第四、第五师和红七军团第十九师),取道大干、桥头、泽坊,于10
月3、4 两日,集中于泰宁县新桥地区。红五军军团长董振堂、政委朱瑞率东
方军左纵队(辖红五军团第十三师和红三军团第六师),经将乐县的高滩、
积善,亦于10 月3、4 两日集中于泰宁县大田地区。

也就在这一天,黎川失守,红都震惊。彭德怀再接急电:日夜兼程,迅
速向黎川前进。

10 月4 日,彭德怀、滕代远部东方军右纵队与董振堂、朱瑞部东方军左
纵队,同时开抵闽赣交界之福建泰宁集结完毕。次日,向江西黎川以北硝石
进发。

就在东方军集结泰宁的前一天,陈诚部第八纵队司令周浑元获悉,洵口
地区有红军千余人,并判断为非红军主力部队,乃决定派所部第六师第十八
旅旅长葛钟山率第十七旅第三十一团和第十八旅第三十四团及第五师第二十
七团与黎川保卫团一部,赴洵口游击侦察。

4 日午夜,敌自黎川轻装出发。5 日晨,先头部队第三十四团到达洵口后
即向湖坊飞鸢方向警戒,并派出侦察分队。随后,敌第二十七、第三十一团
等部也先后到达洵口、石狭地区。6 日晨,葛钟山发现飞鸢有红军活动,即
令第三十一、第三十四团向飞鸢攻击前进,第二十七团为预备队,置于洵口
待命。

红三军团第四师为右纵队的前锋,在向硝石进发途中,一抵飞鸢,即与
敌第三十一团遭遇。此时,是中午13 时许。

张锡龙、彭雪枫指挥所部对敌展开猛烈攻击。接火后,敌三十四团也赶
来参战。激战四小时,敌不支,溃退洵口,就地组织防御,企图固守待援。

东方军乘势围攻麇集洵口之敌。彭德怀总指挥立即用无线电向所属各部
下达了战斗部署:

张锡龙、彭雪枫部第四师由飞鸢东向西面攻击。

粟裕部第二十师取道飞鸢至横亭由北向南攻击。

陈伯钧、宋任穷第十三师,周昆第三师由报高经湖坊进抵海岭、白沙间
占领阵地,截断洵口至黎川通路,并侧击由黎川前来增援之敌。

洪超、陈阿金第六师,周建屏、吕振球第十九师分别置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