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胡风)同志谈方志敏给鲁迅信的情 

  况》,文刊1980年第6期《鲁迅研究动态》。 

  鲁迅与杨杏佛合影可见他(指杨杏佛/编者)当时是清醒的,首先掩护了自己的孩子。……就说动物罢,也有动物的本性,临难时也先救护幼小者。有后代,就是有将来!……能够如此,也是不容易的。 

  今天蔡先生是去的(指蔡元培先生去参加杨杏佛送殓仪式/编者),他很悲哀。……打死杨杏佛,原是对于孙夫人(指宋庆龄/编者)和蔡先生的警告,但他们两人是坚决的。季(指许寿裳/编者)也去的。这种时候就看出人来了。林语堂就没有去;其实,他去送殓又有什么危险! 

  ·与冯雪峰的谈话,录自冯雪峰《回忆鲁迅》,文收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雪峰文集》第4卷。 

  “远远听见了这样慢的轻的脚步声,我已经知道你了。” 

  ·与杨之华的谈话,录自文尹(杨之华)《回忆敬爱 

  的导师——鲁迅先生》,文刊1937年2月10日巴 

  黎《救国时报》,转自《鲁迅研究资料》第8辑。 

  呜呼,我非不知银行之可以发财也(指马寅初,时马任中国银行总长/编者),其如道不同不相为谋也。 

  你们一面请马寅初写字,一面要我做序,真是一视同仁,不加分别。 

  ·与陈梦韶的谈话,录自陈梦韶《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文收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鲁迅生平史料汇编》第4辑。 

  ■军事 

  “啸聚绿林而难于得适宜之地,我看黄埔要算最好的了。” 

  ·与李秉中的谈话,录自荣太之《从李秉中致鲁迅的信看他与鲁迅的交往》,文刊《鲁迅研究资料》第11辑。 

  广州黄埔军校校门。1927年4月8日,鲁迅曾在该校作《革命时代的文学》的讲演。 

  纽军长(名字不详/编者)是留学日本学陆军的。回国后在黎元洪手下当军长,后来被袁世凯买通了他的卫兵将他打死。辛亥革命后第二年,我到南京教育部任职,遇到我在陆师学堂的同学谢西元、歪了头,说是到南京政府来告状的。他本来是纽军长手下的一个营长,有一天,听见纽军长屋里有枪声,他就跑进去看,遇见军长的卫兵,问出什么事,卫兵也不答话,举起刀来就是一刀。他见势不妙,回头就跑,另一个卫兵对他放了一枪,子弹从后腰进,前面穿出,他跌倒在地。他自己的卫兵赶到,把他抬回营房,这时军需官赶到,说“纽军长的卫队哗变,军长已被杀”,赶紧把他送进医院。卫兵砍的一刀正砍在他的颈上,幸好有硬肩章挡着,没有砍得太深,结果头就变歪了。他见了我说:“是来告状的,你看把我杀得这样子,杀纽军长和我的凶手,我都认得。” 

  ·与周建人的谈话,录自周建人《回忆鲁迅片 

  断》文刊1979年第3期《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人的国民性 

  在中国,没有日本那样的国家观念,儒教在现在的中国,也没有何等的感化力,而且代替儒教的何种宗教也没有,中国的民众,在这种意义上,思想的何种依据都没有的。 

  ·与本间久雄的谈话,录自张杰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1年9月版《鲁迅:域外的接近与接受》,本间久 

  雄《鲁迅的故事》刊于1932年4月9日《朝日新闻》。 

  “老板,你也晓得的那位爱罗先珂曾经说得好:‘日本人很听从,遵守上头的人所说的话语,官吏尤其是这样,所以,是一个最便于施行政治的国度。中国人却恰好相反,对于人家说的话语,首先就加以怀疑。尤其是官吏所说的话,是颇为靠不住的。所以,中国乃是个最难于施行政治的国度。’ 

  “我也觉得,这是实在情形。 

  “例如长官对一个警察说:这是一个恶人,(对于日本人,不管他是否一个罪人,只要被警察署叫去审问过一回,似乎就已经决定他是一个罪人;因此,一个给警察捉去了的人,就光是这一点,也已经可以完全决定他是一个坏人。)那么,警察的自我意识就完全不会活动。不,应该说是:他不会使自我意识活动起来去研究那个人。他只是跟长官所说的一般地把这个人决定为坏人而加以处理。这似乎是在把长官的话不折不扣地完全相信着。 





 

您所在的位置:再读鲁迅—鲁迅私下谈话录>正文回目录
第56节:中国人的国民性
作者: 吴作桥

  “在中国则完全相反。虽然长官说这是个罪人,是个极坏的人;但人家决不会相信他的说话。虽然因为是长官的命令,所以要把他当作罪人来处理;但他一定会让自我意识活动起来,一定有着别的看法。 

  “他一定会有着自己的见解,譬如:这个人为什么是个罪人?为什么是个极坏的人?这总不像是一个罪人,也不能把他认作一个坏人之类。 

  “这就是日本易于完成其统一,中国却难于统一的大原因。” 

  ·与内山完造的谈话,录自内山完造《忆鲁迅先 

  生》,文刊1936年11月15日《作家》第2卷第2号, 

  转自四川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大先生鲁迅》。 

  日本有“心中”(即情死)这样的事,日本人就有这种锲而不舍的气质,这正是日本人值得羡慕的地方。中国人没有这样的东西。不管碰到什么事,都是无所谓。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只要不改掉,最终都不能使中国出现新面貌。 

  ·在病榻上留下的话,录自《岛琦藤村谈鲁迅》,文刊1994年第7期《鲁迅研究月刊》。 

  老板,我反对,是非常悲观的。 

  老板,此番我睡了三个月(指1936年6—8月份鲁迅卧病/编者),细细想过了。 

  中国四万万的民众,害着一种毛病。病源就是那个马马虎虎。 

  就是那随它怎么都行的不认真的态度。 

  然而,弄到现在这样的不认真,其中当然是有该同情和该愤慨的距离的。 

  不过,要肯写现在的不认真的生活态度,却是不可能的。 

  于是我又想到日本的八千万人民。 

  日本人长处,是不拘何事,对付一件事,真是照字面直解的(拼命)来干的那一种认真的态度。 

  虽然我看得很清楚,最近的倾向有点相反,然而纵令现在有这样相反的倾向也罢,而其成就到今日的事实,却是不能否定的。 

  那认真是应该承认的,我把两国人民比较了一下。中国把日本全部排斥都行,可是只有那认真却几乎排斥不得。无论有什么事,那一点是非学习不可的。 

  我说,等我的病好起来,大概那时机也该到了吧。 

  这一点我一定要说的。 

  ·与内山完造的谈话,录自内山完造《鲁迅先 

  生》,文刊1936年11月号《译文》第2卷第3期)。 

  一个名词归化中国,不久就弄成一团糟。伟人,先前是算好称呼的,现在则受之者已等于被骂;学者和教授,前两三年还是干净的名称;自爱者闻文学家之称而逃,今年已经开始了第一步。但是,世界上真的没有实在的伟人,实在的学者和教授,实在的文学家吗?并不然,只有中国是例外。 

  ·与唐的谈话,录自唐著,上海文艺 

  出版社1979年版《回忆·书简·散记》。 

  “中国人喜欢捧,所以对黄河也是不用挖而用捧的手段去决堤坝来对付,哪知河道是不喜欢捧的,结果河底高于城墙,一旦水势猛烈,尽成泽国。” 

  ·与杨霁云的谈话,录自杨霁云《琐忆鲁迅》,文刊1936年12月5日上海《逸经》半月刊。 

  ■世态 

  “老板,如果想要晓得自由人的标本的话,那只要知道帝王的生活就行。那才十分自由呢!” 

  ·与内山完造的谈话,录自内山完造《忆鲁迅先生》,文刊1936年11月15日《作家》,转自四川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大先生鲁迅》。 

  “真理是一双鞋,每个人都可找着他适合爱穿的鞋子。” 

  ·与章衣萍的谈话,录自章衣萍《秋冬的信》,文收东方出版社1994年版《窗下·枕上·风中随笔》。 

  老板,对本国人扯的谎,是罪恶,不过从外国受到强大压迫的时候,对那压迫者扯的谎,却决不是不道德的。 

  ·与内山完造的谈话,录自内山完造《鲁迅先 

  生》,文收1936年11月号《译文》第2卷第3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