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役上的多次胜利和战略上的持续失误同时发生,构成项羽军事衰落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是耐人寻味的。
  前206年,项羽分封诸侯不久,田荣、彭越就起兵反叛,制造了北方危机,项羽派将平叛无功,亲率主力北上。他击败田荣,攻取齐地,后来又夷平城郭,坑杀无数降卒,战争一路顺利,大获成功。
  前205年春,刘邦乘项羽主力北上之机率数国诸侯五十六万人马攻入彭城,项羽闻讯后率精兵三万回师奔袭,歼灭汉军二三十万,俘获刘邦的父亲和妻子,一直向西追至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北)。
  项羽在荥阳相持时期,多次破坏汉军连接黄河的运粮甬道,使汉军处于缺粮的紧张状态。前204年春,项羽拒绝了刘邦的请和要求,增兵攻打荥阳。在刘邦处境非常危急的情况下,汉将纪信扮作刘邦,坐着天子辇车,晚上领着妇女和披甲护卫两千多人出东门假装投降,吸引楚军,刘邦乘机带着几十骑出西门逃脱。项羽遂活捉并烧死了纪信。
  刘邦逃出荥阳退回关中不久,又兵出武关,进军宛(今河南南阳市)、叶(今河南省叶县境内),自南线进攻。项羽闻讯,引兵南下相拒。但他听说彭越在后方渡过睢水,在下邳(今江苏邳县东)大胜楚国项声、薛公的部队,于是挥师东征,一鼓击败彭越。
  刘邦乘项羽回师进攻彭越之机,领军北上夺取了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项羽已破彭越,听到刘邦反扑的消息后再次率军而西,一举攻拔荥阳,活捉并处死了汉军的守城之将周苛和枞公,旋即兵围成皋。刘邦无力固守,与滕公夏侯婴出北门逃走,项羽攻占了成皋。
  前203年,彭越乘项羽主力西去之时又在汉军卢绾、刘贾的支持下杀入楚国的燕县(今河南延津县北、汲县东),之后攻夺梁地十余城。项羽后方危急,供粮之路被截,项羽安排大司马曹咎谨守成皋,自己回军迎战,约定十五天后再来成皋会合。项羽率军东攻,出手不凡,很快拿下了外黄以东的梁地十余城。
  项羽一路顺利,兵至睢阳(今河南商丘市南),听说曹咎被刘邦击败,成皋失守,于是率军西还。汉军正在荥阳之东包围了楚将钟离昧,项羽一到,汉军立即撤围,全部退至险要地带,项羽无能为力。
  项羽与刘邦隔着广武山涧(今河南荥阳县北)相对,项羽急于决战,他把前曾抓获的刘邦父亲放在案板上,以杀死太公要挟刘邦与之决战,但没有结果。后来在一次与刘邦的隔涧对话中用箭射中刘邦的胸部,刘邦带伤避入成皋。
  项羽在前线战场上一直占据上风,但彭越又在后方攻取梁地,截断粮道,齐国的田横率兵相助,更壮大了彭越的力量。这时刘邦派陆贾前来讲和,请求释放太公与吕雉,项羽不肯答应,但他听说汉将韩信占有齐地后击破了楚将龙且的二十万大军,于是有些心虚,在刘邦又派山阳说客侯成复来请和时答应了对方的要求,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东楚西汉,中分天下,两家罢兵,项羽也放掉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鸿沟是战国魏惠王于前360年开凿的古运河,由荥阳北引黄河水曲折东至淮阳入颍水,东汉末淤塞前一直为中原水道交通干线。鸿沟划界没有使项羽在战场上丢失什么,但却是他分封方案全盘失败的自我认定。
  前203年,项羽在战场讲和后引兵东归,汉军乘其无备,全力追袭,双方在固陵(今河南省太康县南)发生激战,项羽大破汉军,刘邦逃入营垒,深堑自守。
  是年冬,刘邦划分土地,利诱齐王韩信、魏相国彭越引大军南下,又策反楚司马周殷率九江之兵配合,完成了对项羽的战略包围,双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决战,项羽穷途无路,终于败亡。
  垓下之战前项羽在战场上所到必克,每战必胜。项羽的败亡是战略失误的结果。从其军事衰落的整个过程看,战役上的胜利远不能弥补战略上的重大失误,最终败在了自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的刘邦手下。
  项羽放弃关中,建都彭城,把自己放置于四面受敌的境地,他两线作战,累年奔波,战场上的胜利仅使他能勉强维持局面,但当汉军采取大迂回、大包围的手段,使韩信率齐军自北而南,并策反了南面周殷的九江部队时,他必然陷入四面楚歌的战场,纵有拔山扛鼎之勇,也徒叹“奈何”了。
  项羽战略上的失误还在于,在各地诸侯反叛刚刚爆发的时候,他看不清真正的对手是谁。前206年夏,项羽分封诸侯数月之时,刘邦自汉中攻入关中,与田荣、陈馀的齐、赵之叛相呼应。项羽有意西征刘邦,这时他收到张良的一封信,信中说: “汉王失去了按规定应得的关中职位,得到关中就会停止,不敢东进。”张良又把田荣和陈馀反叛的文告送给项羽,告诉他: “齐国想和赵国联合灭楚。”当时张良的身份是韩国将领,听了张良之言,项羽遂打消了西征的念头,率兵攻齐,致使刘邦有充足的时间攻取三秦,安定关中,并一度攻入楚都彭城。
  项羽在进入关中,鸿门设宴时,有人就提出刘邦乃是最大的敌手,他松手让刘邦走脱,大概当时就有些不大相信。数月后刘邦还定三秦,向项羽安排的战后天下政治格局公开挑战,项羽竟相信张良的一面之词,误把田荣视作战略对手,致使真正的对手刘邦在关中得手之后日益壮大,自己也失去了在此地所封的三个诸侯盟友。如果项羽一开始就把刘邦作为生死之敌来看待,在其关中立足未稳时就与章邯、司马欣、董翳三诸侯王联合倒汉,使其不敢窥视关中;如果他再能收编彭越,安抚田荣,建立广泛的反汉同盟,以自己的无敌之勇,战争的结果尚难以预料。可惜勇力盖世的霸王不具有这样的战略眼光。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说 作者:李明华第三部分:寡道 霸王失手 刻薄待人 为丛驱雀
  项羽在战略上两线作战,为什么他不能选派一员上将独当一面,而由自己长年奔袭,忍受过度的消耗和疲劳之苦呢?为什么没有人向他提出战略上的正确方针及失误后的修正措施呢?因为西楚没有这两种人才。确切地说,原本具有的人才中途离楚而去,大多投奔刘邦了。
  项梁出身豪门贵族,起事较早,兵出会稽后吸引了各地不少豪杰来投,他阵亡时楚军中藏龙卧虎,潜伏着不少一流人才。韩信在项梁渡淮时仗剑投奔,长居麾下,项梁阵亡后他从属项羽,任郎中。陈平大约在巨鹿之战前后投奔项羽,跟随其进入关中,受封卿爵。张良曾是项梁扶立楚怀王之事的参与人,被项梁推为韩国司徒;同时被项梁扶立的韩王成复国失败,投靠楚国,后来一直在项羽军中,他是张良的君主,这些都构成张良与楚军关系的基础。其他如英布、陈婴、范增、钟离昧、龙且、蒲将军,周殷等,多是项梁留给项羽的部属。项羽的手下人才不少,他手中掌握着天下一流的将相之才。
  然而,项羽本人缺乏断事和识人的灵气。他少年时怀着极大的兴趣跟项梁学习兵法,但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这当是他智识不高的表征。项羽统军后韩信多次向他献策,项羽没有采纳。长期安排韩信担任郎中,让其执戟负责警卫工作,韩信见在项羽麾下重用无望,遂在刘邦自关中入蜀时离楚归汉,后被刘邦拜为大将,他平定北方,震恐天下,为一代战神。应该说,项羽绝非有意小看韩信,他是不能理解那些计策的本意,判断不出计策的价值,因而也就不能估计到韩信的分量。这位善于运筹帷幄,满腹谋略的张良常常对人献策,他深深佩服刘邦的灵性,认为其他人皆不能领悟太公兵法的妙谛,于是一心一意地辅佐刘邦。张良所说的“其他人”,从背景和可能性上来讲,应该首先是指项羽。娄敬向刘邦建议建都关中,他由此得到刘邦的尊宠;韩生早几年向项羽建议建都关中,说过一句俏皮话,就被项羽烹杀。刘、项对谋略的领悟力有天壤之别,导致对献策人的态度悬殊。韩信是在项羽势力鼎盛、刘邦远徙巴蜀的时候弃楚投汉,应该没有任何势利的心理,完全是因为筹划不为人用,壮志难酬,感到了自我价值的失落和个人前途的暗淡,在长期等待无望之后的举措。在韩信后来做了齐王,拥兵数十万,雄踞北方,虎视中原之时,项羽派人打出故旧关系去策反韩信,韩信辞谢说: “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背楚而归汉。”这是他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