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衡全译-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  录
前言
逢遇篇第一
累害篇第二
命禄篇第三
气寿篇第四
幸偶篇第五
命义篇第六
无形篇第七
率性篇第八
吉验篇第九
偶会篇第十
骨相篇第十一
初禀篇第十二
本性篇第十三
物势篇第十四
奇怪篇第十五
书虚篇第十六
变虚篇第十七
异虚篇第十八
感虚篇第十九
福虚篇第二十
祸虚篇第二一
龙虚篇第二二
雷虚篇第二三
道虚篇第二四
语增篇第二五
儒增篇第二六
艺增篇第二七
问孔篇第二八
非韩篇第二九
刺孟篇第三十
谈天篇第三一
说日篇第三二
答佞篇第三三
程材篇第三四
量知篇第三五
谢短篇第三六
效力篇第三七
别通篇第三八
超奇篇第三九
状留篇第四十
寒温篇第四一
谴告篇第四二
变动篇第四三
招致篇第四四(本篇佚文存目)
明雩篇第四五
顺鼓篇第四六
乱龙篇第四七
遭虎篇第四八
商虫篇第四九
讲瑞篇第五十
指瑞篇第五一
是应篇第五二
治期篇第五三
自然篇第五四
感类篇第五五
齐世篇第五六
宣汉篇第五七
恢国篇第五八
验符篇第五九
须颂篇第六十
佚文篇第六一
论死篇第六二
死伪篇第六三
纪妖篇第六四
订鬼篇第六五
言毒篇第六六
薄葬篇第六七
四讳篇第六八
间时篇第六九
讥日篇第七十
卜筮篇第七一
辨祟篇第七二
难岁篇第七三
诘术篇第七四
解除篇第七五
祀义篇第七六
祭意篇第七七
实知篇第七八
知实篇第七九
定贤篇第八十
正说篇第八一
书解篇第八二
案书篇第八三
对作篇第八四
自纪篇第八五
附 录
 
前言
  《论衡》是东汉前期王充用毕生精力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是他一生反封建神学斗争的结晶。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生于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汉和帝永元中(公元89~104年)病卒于家,终年70岁左右。
  王充的一生是在忧患中度过的。他出生于“细族孤门”,8岁进学馆学书法,十五六岁时赴洛阳太学求学,从著名史学家、古文经学家班彪学习。他“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后汉书·王充传》)。大约在32岁左右,观天子临辟雍,作《六儒论》。后王充返归家乡,先后担任上虞县功曹,会稽郡都尉府掾功曹,郡太守五官功曹从事(五官椽),因与长官、权贵不合,遂“废退穷居”,作《讥俗节义》、《政务》之书。后归乡里,以教书为业。王充于宅内门户墙柱,各置笔砚简牍,见事而作,著《论衡》。汉章帝元和三年(公元86年),年届花甲的王充到扬州部的丹阳、九江、庐江等郡避难,应刺史董勤之召,到州里任从事,后入为治中(州刺史的助理)。材大任小,职在刺割,笔札之思,历年寝废。章和二年(公元88年),王充罢州家居,同郡友人谢夷吾上书朝廷推荐王充,章帝“特诏公车征,病,不行”。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乃作《养性》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王充晚年“贫无供养,志不娱快”(《自纪篇》),处境凄苦。
  王充生活在东汉前期,历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四朝。这一时期,豪族门阀把持了东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大权,在思想上则以谶纬儒学作为统治工具。他们全盘继承了从汉武帝以来,以董仲舒为代表的西汉官方神学思想体系和西汉后期大肆泛滥的谶纬迷信。光武帝刘秀“尤信谶言”(《后汉书·方术列传》),他以谶言“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后汉书·光武帝纪》)宣布做皇帝,并提倡以图谶来决疑。光武末年,初起灵台、明堂、辟雍,又宣布图谶于天下。凡“名应图篆”者,都可以高官厚绿。明、章二帝继之大力提倡,遂使谶纬之书遍布天下。当时流行的纬书有《河图》、《洛书》、《七经纬》、《钩命决》、《是类谋》、《元命苞》、《文耀钩》、《考异邮》等等,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而且都称是“自黄帝至周文王所受本文”,是自初起到孔子9位圣人推演出来的。建初四年(公元79年),汉章帝刘炟在洛阳主持召开了由“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参加的白虎观会议,讨论五经异同,对谶纬迷信和儒家经书的合流,作了全面总结。现在传世的《白虎通义》(又名《白虎通德论》)就是这次会议辩论的结果。它是董仲舒以来今文经学派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哲学思想的延伸和扩展,是对东汉前期封建专制主义思想的集中论述,也是集汉代儒学之大成的官方法典。与此同时,一些代表地主阶级中下层利益的知识分子则与之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态度。桓谭首先向光武帝刘秀提出治国应“以仁义正道为本”反对以“奇怪虚诞”治世的主张。由于他极言“谶之非经”被刘秀斥为“非圣无法”,险些被斩首。继而王充也以“悟迷惑之心,使知虚实之分”为己任,凡认为是虚妄的东西都一一进行批判。
  王充一生的著作除《论衡》外,目前所知的尚有《六儒论》、《讥俗节义》、《养性》、《政务》等,但流传至今的只有《论衡》一书了。现存《论衡》有85篇(《招致篇》存目佚文),与《后汉书·王充传》的说法吻合。但王充在《自纪篇》中却说“吾书百篇”,“吾书亦才出百”,可能《论衡》原有百篇以上到范晔写《后汉书》时仅可见到85篇了。王充死后,《论衡》最初由蔡邕、王朗二人传世,以后辗转流传,篇目有所佚失是完全有可能的。《论衡》见于著录较晚,《隋书·经籍志·杂家》著录“《论衡》,二十九卷”,《旧唐书·经籍志·杂家》著录“《论衡》,三十卷”。二者相差一卷,可能是从二十九卷中分出《自纪篇》单为一卷的缘故。自此以后,见于著录的《论衡》多为三十卷。《论衡》在宋代以前无定本。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进士杨文昌用当时流行的俗本二十七卷与史馆本三十卷对校,“改正涂注一万一千二百五十七字”作序刊印,称为善本。百余年后,南宋孝宗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会稽太守洪适又据杨刻本复加校订重刻。这两种宋版《论衡》目前仅存残卷。
  现在收藏于北京图书馆的宋本《论衡》,经元、明两代不断修补,是今存最早刊印的全本。另有《新刊王充论衡》十五卷本八册(旧称“元小字本”),是明朝初年坊间据宋乾道三年本刻印的,这两种刻本均未流行于世。流行较广的是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吴郡苏献可刻印的“通津草堂”本《论衡》(《累害篇》缺一页四百字)。以后的版本很多,都是根据这个本子刻印的,只是有些刻本据宋本补足了缺页。关于《论衡》的版本卷帙情况,参阅本书附编三《<论衡>版本卷帙著录》便可以有较为详细的了解。
  历代对王充及其《论衡》的评价,见仁见智,褒贬不一,或毁誉参半。
  如谢夷吾称王充的天才,“虽前世孟轲、孙卿,近汉杨雄、司马迁,不能过也。”把王充抬得够高的了。抱朴子则认为,“若所著文,时有小疵,犹邓林之枯枝,若沧海之流芥,未易贬也已。”而蔡邕、王朗则视“论衡”为“异书”,不肯轻易示人。刘熙载对王充大加赞颂,说“王充《论衡》独抒己见,思力绝人。”章太炎也盛称此书,谓其“正虚妄,审向背,怀疑之论,分析百端,有所发敗槐苌鲜ィ旱靡蝗搜桑阋哉癯埽劣诮褚嘞视心艽咭病!彼锶撕驮虺圃蕖捌湓吨渴叮畈┭牛院阂岳矗粗幸病!闭啪湃缭蛉衔啊堵酆狻酚每凸鄣难酃猓朗肥拢薇偃肜铮滴泄惺髌罚┫悠渲卸嗨鏊榇Α!北嶂呷绺咚扑镌蛟啤岸湮南辏暝蚶褚迥芤嚕欢蔷芩喽ǎ赣谖咔以印保还且槐尽疤钢敝椤B滥瞎凇短馔醭洌悸酆猓竞蟆吩蛩担骸胺蚴涡”缫跃祝渲蜓约茸圆蛔愣嗟溃咴蛞杂来酥Γ蚊缰俊被普鹪蛉衔堵酆狻贰胺步苑⒂谝荒钪狗撸什蛔灾淝嶂厥饺绱恕!焙朐蛑冈鹜醭洹疤仄淦棺允牵叛圆宦祝圆涣粜模鲜ゴ笙停淘谮狻V劣凇段士住贰ⅰ洞堂稀返绕傩爸Γ蛔阋允昶浜嵋橹镆印!薄肚斩ㄋ目馊樽苣俊吩蛉衔捌溲远嗉ぃ洞堂稀贰ⅰ段士住范劣诜芷浔识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