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诸葛亮大传_2-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最初设计,蜀汉征伐曹魏是一路由汉中夺关中后出潼关,一路由荆襄北上,两路夹击以平定中原,实现统一。为了实现两路夹击曹魏的格局,蜀汉集团一直苦心经营于钳形双臂的建立。由于力量有限,钳形双臂只能一个一个地经营,而蜀汉政权是从荆州起家的,所以经营的重点一开始自然放在荆州。 
  
  实际上,这种钳形是不可能由蜀汉一家建立的。占据荆州是一厢情愿的幻想,这在《隆中对的成功与失误》一节中我们已经说过。   
  那么占据关中有没有可能呢?让我们看看当时关中的形势。   
  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建安十六年(211)春,开始着手解决关中问题。   
  马超、韩遂是关中最强大的武装力量。马超是马腾的儿子,马腾被曹操征召入朝后,马超统领其部众,与韩遂联合,势力更盛。曹操也想把马超征召入朝,但被马超拒绝。所以,曹操一直认为马超、韩遂等是他的西部之患。建安十六年三月,曹操以讨伐张鲁为借口,命司隶校尉钟繇进兵关中,又令大将夏侯渊出河东与钟繇会师。曹操的真实战略意图很快被关陇诸将看破,马超、韩遂、侯选、程银、杨秋、李堪、张横、梁兴、成宜、马玩等十部十万人一起反叛,屯据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曹魏安西将军曹仁督军拒之,曹操因一时不能赶到关中前线,便告诫诸将说:〃关西兵精悍,要坚守壁垒,勿与之战。〃直到七月份,曹操才率大军赶到,与马超夹潼关对峙。 
        

第72节:第九章殚精竭智(7)         
  九曲黄河从内蒙古高原自北向南奔腾而下,成为山西、陕西的天然分界。当它流到陕西风陵渡时又拐了一个弯,向东流去。潼关就位于黄河拐弯处,它的北面是黄河、渭水,南面是山,是当时关中与中原连通的要冲。同年八月,曹操至潼关,作出一副全力攻关的姿态,将马超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自己身上,与此同时,却派大将徐晃、朱灵二人率军沿黄河北上,在蒲坂渡口(今山西永济西)乘夜色渡过黄河,据河西为营。 
  
  当徐晃等人在河西扎下营后,曹操突然放弃潼关,渡河北上。在渡河时,曹操令兵士先渡,自己率虎士百余人断后。马超率步骑突至,矢如雨下,曹操〃犹坐胡床不起〃。张郃等人见形势紧急,共扶曹操入船。船工被流矢射死,大将许褚左手举着马鞍遮蔽曹操,右手操桨划船。校尉丁斐将牛马放出,引诱马超军抢夺,以此转移敌人的攻击目标,曹操这才渡过黄河。 
  
  曹操北渡黄河后,又沿着徐晃等人的路线北上,在蒲坂渡黄河至河西,又从河西南下,绕到了潼关北侧。马超屯驻渭口(渭水入黄河处,今陕西潼关东北港口镇),防止曹操渡过渭水。曹操便多设伏兵,偷偷地用船载兵入渭水,架起浮桥,在渭水南岸结营。马超乘夜偷袭,却中了曹操的埋伏。 
  
  曹兵渡过渭水,绕过了潼关天险。马超见此情形,要求让出河西之地以请和,被曹操拒绝。九月,曹操进军,马超再次请和。谋士贾诩认为可以假意答应其请求,并向曹操献了一条离间马超、韩遂关系的计策。韩遂请求与曹操相见。曹操与韩遂的父亲同一年被举为孝廉,又与韩遂是同辈人,所以二人并马谈了很长时间。只见曹操忽儿点头,忽而拍手,忽而沉吟不语,忽而开怀大笑。远处的马超只见这些动作,而听不见谈话的内容。但他肯定,他们谈话的内容很多,很丰富。 
  
  这正是曹操所要达到的目的。   
  曹操和韩遂根本没谈什么实质问题,只不过聊些京都往事。但马超却被曹操的表现所蒙蔽,产生了错觉。韩遂回来,马超便问:〃曹操都说了些什么?〃韩遂说:〃没说什么重要的事。〃可马超却不信。他觉得韩遂有什么事瞒着他,对他产生了猜疑。 
  
  ……   
  第五节巨星陨落五丈原   
  建兴九年(231)春,沉寂了整整三年的汉中至祁山的小路又热闹起来。   
  呼呼拉拉的战旗声,嘀嘀哒哒的马蹄声,叮叮的兵甲碰击声,吱吱呀呀的木牛移动声,吵醒了梦中的大山、沉睡的河流,似乎在告诉它们:我们又来了!   
  这是诸葛亮组织的第四次北伐。   
  路,还是第一次北伐所走之路。   
  目标,还是第一次北伐所指向的目标。   
  然而,这次北伐与第一次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经过三年的战争实践,诸葛亮已经总结了不少对敌斗争的经验,这次北伐,他就改变了往日围城攻坚的战术。   
  这次北伐,诸葛亮还动用了木牛,这是他新研制发明的运粮工具。使用木牛,可以节省运粮的人力,意味着可以在与魏军战斗中投入更多的兵力。   
  敌人方面也有了变化。与诸葛亮对抗了三年的曹魏大司马曹真,体力不支,重病在卧。曹真是一位久经战阵,经验丰富的指挥将领,曹魏智囊人物桓范曾称赞说:〃曹子丹(曹真字)佳人。〃可见他并非无能将领。曹真的重病不起,对诸葛亮北伐倒不是一件坏事,如果曹魏政权派来接替曹真的是个平庸之辈,对诸葛亮的取胜倒多了一分把握。 
  
  但是魏明帝也不傻,他任命接替曹真位置的是比曹真更厉害的司马懿。司马懿军事上运筹帷幄,机谋应变的才干,有两件事可以说明。   
  一件事是前面所说的攻杀新城太守孟达之事。孟达按照常规预料,司马懿发觉其造反后,要一个月内才可赶到。但司马懿却不循常规,仅用八天便赶到新城,杀孟达一个措手不及。 
  
  还有一件事是他征伐辽东割据者公孙渊。公孙渊祖孙三代割据辽东,到公孙渊这一辈,又和孙吴勾结,严重威胁着曹魏北部的安全。所以,魏明帝于景初二年(238)春正月,诏令司马懿率众讨辽东。临行前,魏明帝问司马懿: 
        

第73节:第九章殚精竭智(8)         
  〃你认为公孙渊对于大军征讨将采取何种对策?〃   
  司马懿说:〃不外乎上、中、下三策。〃   
  魏明帝问:〃哪三策呢?〃   
  司马懿答:〃上策是弃城北走,中策是据辽水御我大军,下策是守襄平(今辽宁辽阳)坐以待擒。〃   
  〃那你再估计一下,公孙渊于此三策会取哪种呢?〃   
  司马懿分析说:〃只有明智之人才能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预先有所舍弃,公孙渊不是这种人。他一定认为我军远征辽东,不能持久,必先据辽水,固守襄平。〃   
  魏明帝听了司马懿的分析,觉得他知己知彼,分析精到,一定会得胜而归,便说:〃愿卿早日凯旋,朕当设宴为你洗尘。〃   
  司马懿十分有把握地说:〃我往辽东需要百日,攻克辽东需要百日,返回需要百日,中间休养士卒需用六十日,请陛下一年之后准备好宴席,我将准时赴宴。〃   
  果然不出司马懿所料,当曹魏大军到辽东之后,公孙渊遣其将军卑衍、杨祚等率步骑数万屯于辽河畔,在军营外围挖出二十多里长的堑壕。见曹兵到,卑衍立即迎战。司马懿派将军胡遵将卑衍击退,然后采用釜底抽薪的战术,突破敌人的堑壕,先挥军向东南挺进。绕过敌人的防线后,突然转弯指向东北,直扑公孙渊老巢襄平。卑衍等将领担心襄平失守,连夜缩回襄平,与公孙渊合势固守。经过近两个月的围城攻坚,司马懿便攻破襄平,杀死公孙渊,平定了辽东。 
  
  这两件事表明:司马懿料敌如神,用兵如神。   
  诸葛亮这次北伐,遇到了更强硬的对手。   
  司马懿到达祁山之前,诸葛亮已经率大军将祁山守军围困起来,同时,派将领王平另守南围。司马懿一到长安,即令大将费曜、戴陵率精兵四千守护上邽,其余人马全部随他西救祁山。大将张郃建议不要全部出动,最好分出一部分兵力驻守雍县(今陕西凤翔南)、郿县,以掩护大军侧后方。 
  
  对于张郃的建议,司马懿甚不以为然。他认为诸葛亮善于用兵,不可轻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无法弥补的大错。他给张郃讲了汉初淮南王黥布攻破楚三军的故事:那是汉高祖十一年(前196)的事,韩信、彭越相继被刘邦诛杀后,黥布据地造反。他发兵进攻汉朝的荆楚之地,楚军为御黥布,将兵力一分为三,打算互相配合、救援。有人劝楚将说:〃黥布善于用兵,民素畏之。如今我们将兵力分散为三处,黥布如果打败我一处,那两处就会散走,怎能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