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化哲学诗-德道经-第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用这种方式来抵消中国强大的应试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戕害!可以说已经遇到了瓶颈,难以突破,那么这个时候就自然走向了对老子思想的追溯,用老子思想来帮助我们的社会冲破应试教育对孩子们的伤害,冲破整个应试教育中后天智能对我们的制约,冲破这个樊笼!打开这个窗户,使我们迎来一个文化昌明的希望明天。在现代社会,已经具备这个条件,我们有幸站在共迎老子五千言道德文化复兴的路途上,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荣幸的。我们积极采用祖先们传递给我们的方法,抢先一步修之身,在体内实现正确的经典诵读,非常有必要,争取早日达到我们自己体内的天人合一,使自己身体与自然界达到合一,把右脑和左脑的冥思和苦想完美结合一起,达到智慧思考,那么我们就能真正迎来道德根文化的真正复兴。
      胡锦涛主席曾经提出民族复兴口号,民族的复兴,不外乎文化的复兴和物质的复兴,只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都达到巅峰状态时,才能称之为民族的复兴。所以,这个天人合一的理念观,使我们自己达到高度的慧智同运状态,左右脑都能够同步开启,来掌握人世间的知识,学习古代的文明,达到自己的内文明和建设家庭的外文明,以及社会的外文明和国家的外文明,那么我们整个民族的复兴,就出现一个良好的状态。
      文字也是这样,从这个文字的变化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早期的那个文,甲骨文的“文”'图示',都只画了一个眼睛,告诉看体内的文,那才是真正的文;在那个金鼎文时期,就是用心去观察,“心”象形表意非常清,要用心去体察体内的文,这个文出现了以后,那才能说是真正的文,实现了文明,跟西方的文化观念完全不同,一个是外求法,一个是内求法。所以我们在研究和了解的时候,都要掌握中国文化的特点。我们在研究哲学、研究东西方哲学文明的时候,要把东方的文明和文化结合进去,这样在眼界上可以更加宽广打开一条道路,发现这个差异,真正掌握左脑和右脑的智慧共用,使我们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超越“二”,而归在“一”状态,达到中国文明史当中真正智慧的状态。只有智慧合一了,那才能说,我们在文化上能够达到一个正确的内文明和正确的外文明状态。由于时间关系,这一节的内容,我们只是简要提一下。
      右脑的思维是一种接近自然的,而左脑的思维就像现在的办公室一样,人们都在工作间里面,被间隔开来。这张图'图示'检验我们是运用左脑思维还是右脑思维一张耶鲁大学的一张图,大家可以自我检验一下。如果看到它是在左旋,那么认识事物、判断事物,首先启用的是智能思维、后天智能思维。如果看它右转,那么第一判断和启用的是右脑。我在全国各地开展的儿童经典诵读,已经改变了很多家庭,父母带着自己的孩子进行经典诵读以后,就能很自如地调控这种左转和右转。让它左转它就左转,让它右转它就右转,让它不动它就不动,可以将自己的思维,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来主动进行调控。所以说,中国的文化,厉害就厉害在这里,只要将心和大脑结合在一起,它就能完成。让心里面的能量体进入大脑后,你们看到的是右转还是左转?右转的人,一般是右脑在开始调用和使用,如果始终发现它只是左转的话,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使它右转呢?就想象心里面一个能量团进到右脑,在右脑里面分布开来,充满整个右脑,再来看它,就开始右转了。看到左转的,想调整为右转的,就可以想象一股能量流收到自己的心臓,而心臓左侧出现一股能量流到左脑,渗透开来,再睁眼,它就在左转,可以试一下。如果一直在右转,那说明右脑思维模式是很稳固的。
      无论是阿拉伯民族、犹太民族,还是整个西方基督教民族,经典诵读在世界各国可以说具有悠久的历史,这是因为经典诵读能够调动声音。音的调动非常重要,在中国、在东方,主要是存在儒家的一种吟诵方式、佛家的一种念诵方式和道家的一种观诵方式。所有这些方式比较起来,我的研究结果是道家的观诵方式是最佳的,能够获得最高的音频震荡,能量震荡流最高。自古以来,道家左右脑的运用是相当前瞻。北京有一个15岁的学生李洪彬,父亲指导他背熟了老子五千言以后,他的左脑和右脑产生放电现象,在大脑当中形成了一个屏幕,所以五千言他可以倒背如流;而且,圆周率在黑板上写,他在那里念,比写的速度要快得多。为什么呢?因为可以在大脑屏幕上成像,不用睁眼睛,微微闭着眼睛,就可以再大脑里面阅读这些东西,只要看过了,就会像照相一样,全部照在脑部屏幕上,这就是大脑过目不忘、一诵十行,他的记忆达到了最理想的状态,道家经典的诵读常常可以使记忆达到一个最理想的状态。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版《老子》,就是指导我们正确进行内部观诵的一部经典,汉代曾把她修改得面目全非,丢失了作为教材供给人们内观诵读的意义。通过对她的研究,可以把她复原,恢复起来。像“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都是要求对应自己内田来念诵。这四个字,分别就是对应三个丹田再加上一个阴蹻。阴蹻这个地方,是诵读“也”字的,甲骨文的“也”字,本来是描述灵蛇的象意,描写了三叉路口寻真种,就在这个地方,因为是顺成人,逆成仙,只在其中颠倒颠。“也”字的区域,决定了我们内环境的真实变化,是否能够进入到内文明状态的一个重要方法,要靠“也”字进行激活。
      古文当中,大量用到“之乎者也”。“之乎者也”,在近代智能学者心中,认为它们是语气助词,是感叹词,认为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他们也不想一想,在三千年左右那个时代,在竹简上刻一个字,工程和造价是非常高的,古人从来都不多用一个字,为什么会把那么多的“之乎者也”用在他们的文章当中?就是因为在轴心时代人们接受的教育当中已经忘记了内观诵读,轻易地将它们删掉了。我们要想开发智慧,达到《易经》给我们指出的“见龙在田”内文明,就不能离开内观诵读这个根本方法。倘若离开了,就无法激活潜在的精气神系统,使人开慧益智。
      我们比较一下通行本的《道德经》和帛书版的《德道经》,就可以看出,“也”字被删除了8个,都被删掉了。这样类似的删除很多,而且有些字甚至也被改掉了。比如“以观其所皦,”这个“皦”字也被修改了,在通行本中被改成了“徼”字,是边远边界的意思。而帛书版《老子》原句中的“皦”字是一种对呼唤的回应。还有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的“可”字,除了她的哲学意义和文学意义以外,还存在一个重要隐含的意义在里面:“可”,是指开口诵读。“可”字,在古代是开口诵读的意思。第二个“可”字,是呼唤的意思,“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这都是我们“修之身,其德乃真”的一个重要方法。“也”字,在甲骨文里面,完全是象意一个蛇的形态;到后来,基本上变化成前列腺剖面的一个内观符号;而到了汉代时,变成了现在这个“也”字的时候,就不知道它的意义了。如果仍然使用原来的文,知道它代表什么东西;改换成汉字的时候,原意就消失了。现代人见了“也”字,解释不了。北方普通话读音,读“也”字,不是一种开启的状态,有点带收缩,按照最原始的夏商殷周那个时期的读音的话,是读 
      “也”(yē)。当读“也”(yē)的时候,会阴那个区域自动往上提起来,帮助打开频率震荡。南方人读这个字的时候,他们的乡土口音还有助于发挥这个字的原意作用,要用标准普通话读,它不灵。像云南、云贵那一带的民间,使用咒语相当厉害的,咒语一诵出来就有效。而北方人按照普通话读半天没效果。这种现象,也说明音在其中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下载,内容网站上都有,如何去内观诵读,对应到自己体内几个点。比如说,九个字的包括天、包括地,再加上人体七个对应部位,就可以把这些内容融化在里面去进行经典诵读,帮助我们提升内部的音频震荡,使自己的智慧同步开启。在孩子们身上特别灵验,很快就能看到自己体内的文。上次我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