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化哲学诗-德道经-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括现在已经开展的智能生物计算机研究,架构的基础也是老子的思想,0、1、2、3这四元素,就构成了生物计算机的基本原理。
      当然,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也可以见到东方老子思想的痕迹,虽然没有明说,但他在太极白的单项研究上面,也将这个文化哲学发展到明显的状态。道家的思想关键,是用空、用无;人世间的哲学,都是讲“有之以为利”;道家把“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整体把握住了,就像老子所说的“卅輻而同一轂,當其无,有車之用也”。一个汽车的车轮,如果没有中间的那个空、这个轴,如果将车轴塞进去占住这个空的话,轮子就失去了作用,这个空才是这部车子能够向前行走的关键。“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就像一个碗一样,即使外观再美,价值卖得很高,但是真正有用的还是中间的空。一个房子外观,建设得再漂亮,如果没有门,没有十倍的空,没有窗户,那么这个房子也就失去了使用的价值和意义。
      这个无、无为和空的作用、空○、空无,都是道家最非常注重把握的。这个实有,现实世界中的有,只是辅代品,是一个依托,只有把握住这个有和无的互根,并且抓住这个空,抓住这个无,才有进入事物的真实价值。但是相反,我们现在很多的研究,只追求实有,追求实有的完美,而丢弃了空和无的价值,这与道家的思想相背离。这个前识,为什么会产生一种误识、误导,是因为我们的右侧大脑功能被封闭了,没有启用,只是单纯使用了左脑的功能。左脑的功能,它是只主宰大脑皮层的功能。就像一个鸡蛋一样,只是蛋白外面一层薄薄的膜,面积很小,体积很小,它储存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我们却拼命依赖它来生存,依靠它来发展。这样一来,只是单纯运用了后天的意识,运用自己的双眼,过分相信眼、耳、鼻、舌、身的感知和判断,这样离真理往往就有一段遥远的距离。所以,老子就揭示了这个前六根所得出来的智识认识,前识者是道的一种表面的浮光缺陷,它不是实质,是外在的东西,我们只使用它,那就肯定是愚昧的,因为我们只用了大脑皮层的智能,我们人类的确是逐步退化过来。
      按照老子的这个哲学思想,在西方哲学思想和文化形成过程中,我们回顾一下它的历史概貌,就可以追寻到它与中国文化千丝万缕的关系。莱布尼茨在临终时,曾经在给友人写的信里,承认他的发明是受到了中国根文化的启发,特别是受到《易经》和老子思想的影响。这一点,对我们现在研究西方的哲学思想体系,有一定的启迪和帮助。我们如何去继承和发扬自己本民族早在二千五百年前早就诞生的文化、人文、文明,特别是这个诞生于内文明之上的“内取于诸身,外取于诸物”的文明。当然,现在的中国人由于几百年来已经不注重传统根文化的教育,所以说从明朝八股文的兴起以后经说就消亡了,对传统经典就不再诵读和学习了。甚至历代一直没有抛弃对《易经》的诵读,在明朝也开始终止了,不再进行诵读,而《易经》恰恰是智慧性的文章,可以启迪中国人左脑和右脑同时进行应用的一部最贵重的经典。从明朝那个时代起,中国人主动放弃了左脑和右脑的同时使用,所以近几百年来,加上连儒家也不再诵读了,智慧和创造力就远不如西方人,距离就拉开了!因为西方人还没有放弃他们的宗教,西方人靠宗教来建设他们的精神建设系统。中国一直以道家的精神在进行延续,比如说《易经》始终没有放弃。到了明朝才开始放弃,这些脉络我们要把握住,一个民族一但丢失了自己的根文化,这个民族就肯定迅速衰败下来!
      欧洲,有一部经叫《圣经》;阿拉伯世界,也有一部经叫《古兰经》。唯独中国人,没有一部经,没有任何经,来指导我们实践学习诵读一生,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也使得近代中国人教育上难以真实实现精神教育达到一个精神文明的状态,只是出现一种浮夸的空壳式的道德伦理教育,效果一直难以真实实现,因为我们主动放弃了自己根文化上的内容。然而在西方世界,人家一看到中国根文化的内容,却能发出由衷的赞叹,尼采就赞叹老子五千言就像一个智慧的井泉一样,只要主动放下汲桶去取,就永远吸取不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也这样说,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就是孔子和老子,然而老子对他的影响是最巨大的,他是这样评价老子思想的。老子的思想,就像一个不可逾越的山峰,人类在他的思想面前、在西方人的眼中,的确是一个精神的高峰,值得人们去攀登。
      在中国历史上也是这样,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当中,只有使用老子的思想、使用黄老思想,使用二千五百年前已经在中国存在的传统思想,中国才能获得真正的辉煌。例如,在秦朝的时候,秦朝是应用了法家的分支末技,只重刑法、吏治,使用酷吏治理国家,结果出现了一个现象,二世而亡!是什么东西救了中华民族呢?是老子的思想,是黄老思想,在汉朝就被刘邦采用,刘邦开始采用的是黄老思想的五行理义,然后紧接着黄老思想就进了宫廷。这样,就带来了文景之治的辉煌和光武中兴。在汉朝的时候,接连两次就把当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的精神文明状态,推上了一个巅峰,达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状态,仓库里面粮食堆成了齑粉,窜着铜钱的麻线都腐烂了,影响了钱库总数的计数,有了这么厚实的国库以后,汉武帝才有能力发动了西北战场的大战,连续几十年的战争下来,才把西北的匈奴平定下来,接着又衰败了。紧接着,儒学又占领了主导位置,结果又衰败了,因为汉武帝用的是儒学。这个时候,由于运用黄老思想,没有断续,结果光武皇帝又用运黄老思想,迎来了光武中兴。随着历史的转移,又到了隋朝,隋朝的皇帝用什么治国呢?隋朝用的是佛学治国,由于是皇帝亲自倡导的,结果全国寺庙大兴,人们都出家当和尚,敲木鱼去了,家家都念经去了。这样以来,国事废除了,国库空虚了,引起了社会的动乱,兄弟弑兄长而篡位,二世而亡!同样也是一个二世而亡。接着迎来了唐朝的出现,唐朝出现又用什么治乱世呢?同样是老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一运用,带来的结果就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当时还有一些详细的记载。不像汉朝汉武帝非常历害,他通过编修历史的手段,将二千五百年前道家的一些东西全部都清除了,清除道家的思想,只保留儒学的历史。唐朝的时候,到现在还保留了一些记载,当时的皇帝亲自对老子五千言加了批注,号召全国,全部都学习,当官的人手一册,每家一册,庶民百姓家藏一本,只有会读、会讲解,才允许进入仕途当官,是取仕的重要学习科目之一。这基本上就达到了二千五百年以前那个状态,就像周朝对《易经》的诵读、对《黄帝四经》的诵读,像必修课一样,结果就迎来了开元盛世,诗歌和文章达到了顶极,读起来使人震撼。他们为什么能写出那么高水平的文章,因为唐朝时的文人都是诵读老子五千言,开发了左脑右脑同时运用的功能。这个同时运用的功能,能使人拥有超常的智慧,写出的文章和诞生的生产力,那都是首屈一指的,会进入社会的前列。
      这个道德根文化的复兴,我们还有没有这样的机遇,历史往往是一模一样的重演,这是因果律的再现。恰巧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同处在这个时代,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经历国民党孙中山建党,经历了孙中山和蒋介石,二世而逃,逃到台湾。而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华大地上建国了。建国以后,经历了60多年的磕磕绊绊,用西方的文化治理中国不算成功,用俄国苏联的模式体制框架搬到中国也不行,吸收西欧的方式和美国的方式也是部分不成功。只有将自己根文化的精华提升起来,结合现在世界优秀的文化形成真正科学的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那么肯定就会迎来第三次老子思想的复兴。
      这个复兴,我们已经听到了临近的脚步声,像儒学的经典诵读已经经历了十几年了,在社会上遍及中华大地各个学校、各个家庭、幼儿园,都在展开,用这种方式来抵消中国强大的应试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戕害!可以说已经遇到了瓶颈,难以突破,那么这个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