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玄机可透露 作者: 曾鹏宇-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此我就开始了一个人穿城去实习:上午十点出发,中午十二点到,正好录《午间三十分》,把其中有趣的内容整理成文字;下午编辑从报纸上找稿子(那时候网络还不像现在这样大规模地影响报纸运作),我就把稿子剪下来,贴在稿纸上,送到打字室录入;晚上又录《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以及《晚间播报》和《晚间新闻》,如果编辑需要的稿子多,经常要“扒”稿子到晚上十一点。等编辑签完版后,已经十二点,这时我才能回家,坐夜班车再次穿过北京城,回到宿舍已经一点多了。这样的实习,我坚持了整整一年。 

        2 
        在后来深夜里一个人坐在夜班车上时,我经常在想老三为什么要放弃。我记得当时还试图拿“北青实习能挣钱”来说服他改变主意,但是他来了一句“人干事不能为了钱”把我噎了回去;除了不能发稿子外,《北京青年报》当时如日中天的气势也对老三有一定影响。那时候我们学校研究生部在“北青”实习的人其实不少,他们带给我们的信息就是:去北青报实习也是白搭,那里绝对留不下应届生,都是从其他报社挖人。实习的终极目的当然还是为了找工作,既发不了稿子,又没留人的机会,老三放弃也是情理之中。 

        我一直很惬意地在北青实习着。老三后来去了《农民日报》还是《光明日报》实习,我记不得了,那段时间我早出晚归,跟他都没怎么见面。 
        扒稿子到了第三个月的某一天,沈开完编前会回来,说大家都在议论“李敖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一事,觉得挺奇的,想做追踪,又没想好怎么做。我说问问诺贝尔委员会不就清楚了。 

        沈说,人家在瑞典,怎么问。过了十分钟,我给了她诺贝尔委员会办公室的电话。她很惊讶,我说在网上用英文查到它的网站,都是瑞典文,看不懂,但是电话号码却是阿拉伯数字,谁都看的明白。 

        沈大喜,让我继续跟那边联系采访———那是我进北青后第一个采访任务,兴奋坏了。电话打到瑞典,用英语说了一会儿,接电话的是诺贝尔委员会首席执行官的女秘书,她用英文给我做了解释后,又怕没说明白,让我留下传真号码;半小时后,有执行官亲笔签名的一封答复函发了回来,答复得非常详细,事情不过是一场误会。采访加上我写稿子的时间,不过三个小时。 

        沈马上把稿子交给当时的总编,总编也很惊讶。从此我开始有了采访的机会,不过“扒稿子”仍是我的主要工作。实习了半年后,我居然也在《北京青年报》上发了不少稿子,这让老三觉得很惊奇。到了第二年二月,班上同学都开始找工作,我也茫茫然地跟着他们去参加考试,当时我根本没想到能进“北青”,因为它当时实在太火了,真是没敢想。3可是世界上的事情有时候就是这么奇特。在我没把进“北青”当回事的时候,沈突然告诉我,“北青”那年终于有了人事自主权,可能有留京指标,她可以帮我争取一下。我还是没在意,还继续参加了国际广播电台的考试,还通过了复试。 

        三月的一天,沈忽然给我打了个电话,让我第二天就算有再重要的事情都放下,去参加体检———我当时真是又惊又喜,根本没想到的好事就这么不费吹灰之力地掉在了我头上。那年“北青”就留了两个应届生:我和时政部的同事小袁。 

        同学们知道了,都很惊讶,以为我花了很多钱,也有人说我跟报社领导肯定有亲戚关系。胡扯,我那时毕业连房租都是借的,哪儿有钱干那事。老三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单位,毕业前才跟一个研究所签了,去搞宣传,单位在香山,去天安门都说是进城。后来碰到他,他抱怨说做得不开心,想跳槽却又担心违约金。 

        大概在2002年,老三忍受不了,终于交了违约金跳槽到了一家行业杂志社;用他的话说,一个总编,一个主任,就他是干活的。嫌累,又想跳,却又没有合适的。 

        到了2004年,我们单位筹办《法制晚报》,要招人;我告诉了老三,他交了简历,还让我帮他找了里面负责招人的熟人,一起见了个面。他咬牙切齿地说一定要跳槽,还说多年前他放弃实习“北青”是他最后悔的一件事,这次绝对不会再失去机会了;熟人对他印象很好,说去做中层没有问题———这点不否认,老三绝对不是个没水平的人。其间熟人问他现在一个月挣多少钱,他说5000左右;老三反问,如果去了法晚,能挣多少;熟人没明确说,也没法明确,报纸还没创办,怎么说得准,她只说应该能挣到你现在这个数。 

        谈笑甚欢。 
        然后我就忙自己的事情去了。5月法晚创刊时,我以为老三已经在那里工作了。到了去年底,法晚发行不断上升,给《北京晚报》开始构成威胁。这时候我还在想,老三现在该做得很开心了吧。于是我就给他打电话,人家说他根本就没跳,还在那杂志社耗着呢! 

        我实在没想到,问他为什么。他说,既然挣的都差不多,何必再跳呢?我登时明了,老三就是这么个人,很多时候他的判断仅仅来自外界简单的信息,比如沈说的不能发稿子,比如熟人说应该能挣到现在这个数,然后就做了决定;他太担心放弃,可是不放弃哪儿会有收获;他也不考虑自己,因为他拿不准自己有没有变不可能为可能的力量。所以到现在,老三还在那杂志社里呆着,照样又累又不开心。 

        所以说人的性格决定他的选择和未来,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前些日子老三给我打电话,说他失恋了。一问,他喜欢上一女孩,人家年龄比他小,个子比他高,家庭条件比他好;结果他跟那女孩表白的时候,人家还没回答他就说你要不同意也没什么,咱们就做普通朋友吧;女孩看了他一会儿,说那就做普通朋友吧;结果老三就开始痛苦,开始跟我絮叨老九你说我该怎么办啊我做事怎么老失败啊…… 

        他还没说完就被我打断,我冲他怒不可遏地骂:你丫活该! 
        明日之星 
        唱到后来,估计是她求胜心切,忽然就扭了起来,不仅身体在动,那只没拿麦克风的手也在从上到下做波浪状。 
        2004年12月15日,各媒体都报了这样一条消息———《倒卖英语四级考试答案,全国惟一女性犯罪团体被判刑》,看得人唏嘘不已。4年的青春就要在那个地方度过,不知道师妹现在是怎样的心情。 

        1997年9月,我开始了在川外最后一年的大学生活。 
        开学后没几天就碰上新生入校。按惯例,接待新生的工作由各系部大四、大三的学生负责。那天去迎新站,看场子的是三狼小孔。她一见我就说:“居然有人跟我同名同姓。” 

        拿来新生花名册一看,真是,是97级一新生,也叫小孔。再看那女生的来源,居然是我老爹他们航天基地所在的地方,顿时觉得有些亲切。不过当时新生来得太多,看花了眼,没顾上去看那个师妹什么样子。 

        新生入校后,就是一年一度的“明日之星”歌手大赛,专门为新生设立,目的不外乎发现文艺新苗。学生会的朋友让我滥竽充一下数,帮他们做比赛初选的评委。报名的一共70多人,筛出大部分,留下20个参加比赛。 

        那天晚上高潮不多,大概进行到第60个左右,忽然听见台上的人自报家门:“我叫小孔,来自……”抬头一看,一圆脸姑娘,个子很高,不属于小鸟依人的柔弱类型,健康茁壮,大概1.65米左右。现在已经想不起她那天唱的是什么歌了,惟一能确定那是一首情歌,有点俗的情歌。她的声音还不错,但磁带效果一般,底下虽然坐了一堆人,但大家都没什么反应。 

        唱到后来,估计是她求胜心切,忽然就扭了起来,不仅身体在动,那只没拿麦克风的手也在从上到下做波浪状———我等“评委”当时尚在大学混饭吃,尚不适应这种社会化的动作,有点愕然,旁边看热闹的家伙们却开始哈哈地鼓掌。最后给她的分数也不高,勉强进了前20名,可以参加决赛。 

        下来后我找了个机会叫住她———发现原来她还化了点妆,尤其眼线画得黑又亮,宛如熊猫———她见我就说:“我今天唱得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