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卡夫卡 灵魂的城堡-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考的痛,后来他开始了思考,思考又加剧了痛苦。他这样一个残疾人,只能用痛的方式来活,也只有痛可以激活他僵死的思维。是选中了K之后,痛苦才成为现实的,不然就只是拥塞在他脑袋里的一些理念。渠道畅通后,痛感就源源不断地输出;外乡人的身体成了他的实验品,幕后的残疾人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从外乡人身上榨出痛感,作为他继续思考的依据。他的思想似乎战无不胜,又似乎处处受挫。从K的体验来看,每次他行动之后,都发现自己仍在克拉姆思维的网络中;克拉姆的体验则应该是,每次他要推理,就必须借助于K的行动,不然寸步难行。雪地上古怪的脚印其实是两个人共同的作用力造成的。那些理念在老狐狸的脑子里已储存了那么久,现在才发挥出来,在世俗的人们看来,当然是要多怪有多怪,要多晦涩有多晦涩了,可以说没有什么是他还没想到的。从另一方面又可以说,克拉姆思想单纯,他的思维方式就是“不思考”,一切听凭K生命本能的发挥。既然脑子里什么都有了,还去想它干什么,只要顺从那个人肉体的动作就可以了,肉体每动一下,都会带出一个复杂的模式;一切刻意的推理全是无益的,人只要静待就行。所以谁也看不见老爷脸上的表情,因为他没有表情,他在静待,等K做出那些动作来,他知道K一定会有所动作的,他像熟悉自己一样熟悉K的身体。克拉姆的复杂和单纯都是历史的产物,时间冲掉了掩盖在上面的所有泥沙,将本质的东西赫然显现,那种尖锐的对立确实令人的目光难以长久注视。人不明白本质何以会是这个样子,也不能预测它还要发展成什么凄惨的样子。人唯一可以感到欣慰的是,它还在发展,发展本身证实了它是不会消亡的。 
  克拉姆为什么要让K蒙在鼓里呢?这一点首先是根据K的本性决定的。K并非缺乏推理的能力,不如说他这种能力非常杰出,但他注定了是一个行动者。在他身上,直觉和本能以明显的压倒优势占上风,其他的一切都要借助于直觉的力量。凭本能活就意味着蒙在鼓里活,但又不是完全不知情,因为有克拉姆在旁边不时作出暗示。这种半自觉半迷糊的方式,是最适合于K的方式,由此产生的痛也是真痛。假如K同其他村民一样,把什么都弄得清清楚楚了,他的追求也就失去了那股冲劲,那种蛮力,他的丰富的感情色彩也会变得苍白。他天生不是个教徒,对世俗之谜的兴趣太大,什么都想过一过痛;他有哲学玄想的能力,但无意去发挥,另外一些东西对他的吸引力远远超出了逻辑的魅力;他在克拉姆的帮助下找到了舞台,这舞台是他一个人的,克拉姆因为行动不便永远在幕后。啊,那混合了盲目和自觉的表演令他畅快淋漓,没有比这更能展示他的灵魂的了。从克拉姆这方面来说,他对K的这种安排是蓄意又是顺其自然。克拉姆已经什么都看透了,他那衰老的思想再也不能给他带来激情,如果再不发生奇迹,他就要死了,硕大的脑袋里装满了废弃的思想漠然死去。很久以来,他就已经厌倦了自己那种过于清晰的推理,他需要生命的体验,而生命已从他体内退去了。在这个关键的时刻,远道而来的K风尘仆仆地闯进了他所在的城堡领地。老狐狸立刻眼睛一亮,他看透了这名外乡人身上的一切。K的生命活力正是他所需要的,老狐狸要通过吸血来激活他那些僵死的思想。为什么他不能向K说清他的意图呢?因为“活”的前提是蒙在鼓里(有意的或无意的),他深知不让K明白底细的好处,他是一只专为自己打算的老狐狸。是看见了K,克拉姆的痛苦才从麻木中苏醒过来的;由痛苦萌生的激情改变了克拉姆的全部生活,他焕发出从未有过的活力,思想不再是一些空洞的形式,外乡人的表演给它们充实了丰富多彩的内容。 
  克拉姆的痛苦是永恒的,这永恒的痛是人类无限的希望。生的处境已不堪入目,但生的权利谁也不能剥夺,正如痛的权利不能被剥夺一样。被思维之父选中来做实验的艺术家K,他所做出的精彩表演,将生命痛感的悲壮展示到了极致;他的表演将永远留在人的记忆的最深处,重新化为人生存下去的动力。 
  1998年4月22日,英才园 
 
 
无穷的拷问
 
  城堡的机制就是拷问的机制,它毫不留情地对每一个人进行着无穷无尽的拷问,一点都不放松,追着逼着将人弄得病倒。它拷问些什么呢?无一例外的都是一个问题:你是存在,还是不存在?所有的人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因为问题本身就是人的尴尬处境。但城堡提出的问题不回答也是不行的,走投无路的人们只能用行动来回答,朝着那种不是最后回答的回答的方向努力。这个巨大的问题悬在人的头顶,没人逃得脱它的折磨,被它折磨的人由此也具有了城堡精神,即使肉体生病,落下残疾,精神上也不可战胜了。回想村庄里每一个人的历程,又有谁不是这样呢?他们遍体鳞伤,患着各式各样的身体上的病,但从他们的眉宇之间,从他们那些饶舌似的谈话里,无不透出一种知情者的自信与优越来。他们是有信仰的人,那信仰在他们自己的探索过程中越来越坚定,而探索又是对拷问的回答。 
  以K的身分为例。首先K雪夜赶赴城堡的动因就是含糊的。似乎谈到了他是应召而来,可又没有任何迹象证明这一点,外面没有,他内心也没有,因为就连他自己也记不清,说不清吧。一切起源于浑饨之中,这正是妙处。这也意味着,他将一直受到拷问。后来的过程才慢慢显出他的身分问题是城堡方面的圈套和阴谋。城堡方面诱敌深入的目的是为了展开它那张网,K走多远那网就伸展多远。多年以前,村长收到过一份公函,上面写着要聘任;一名土地测量员,但没有指名,或者说指了名也决不会是K;那份公函遗失了,事情本身被忘掉,但又并没真的被忘掉,而是成了个阴谋,一个用不确定感来折磨村民的阴谋;接着又演化成本地是否需要土地测量员的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将全村人都牵连进去,调动起每个人来检验自己的信仰。所有的人在精神上反复受到拷问之后,事态才终于暂时平息。而在这个关口上身分不明的土地测量员忽然出现了,对村人们的新一轮折磨重又开始。这样一种聘用从一开端就是一个圈套,即:K被录用为土地测量员,但此地并不需要土地测量员。前面那个是否被录用的问题还没解决,又演化成是否被需要的问题了,村民们必须为此相互斗。K自己为证实身分能做的也只有斗争,就是斗争也不会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深入地演化下去。似乎是,城堡的拷问越严厉,每个人就越活跃,对城堡的信念也越坚定。包括不知情的K也是如此。当然对城堡的信念里包含着对自身真实处境的审视,这一点请看索蒂尼对村长的拷问: 
  “索蒂尼问我为什么突然想起说不要聘用土地测量员;我仗着米齐的好记性回信说,这事最初是上头提出来的呀(至于事实上是另一个部发来的文件,这一点我们早忘记了);索蒂尼对此的说法是:为什么我到现在才提起上级的这封公函;我又回复他说:因为我现在才想起这封公函来嘛;索蒂尼说:这真是太奇怪了;我:对于拖了那么长时间的一件事,这是一点也不奇怪的;索蒂尼:这事确实很奇怪,因为我想起来的那封公函并不存在;我:当然不存在啦,因为关于这事的全部文件都丢失了;索蒂尼:如果确有那第一封函件,就必定会有一条有关的记录在,然而这样一条记录并不存在。” 
  索蒂尼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莫非他想说的是,城堡是一个虚无?他仅仅只是要说这一点吗?当然不是。他的拷问是要检验村长对城堡的忠诚,即,知道城堡的存在证实不了还要尽一切努力去证实的这种忠诚。忠实于城堡就要敢于正视自己“在”与“不在”之间的尴尬处境。一个从虚无中构想出来的东西,竟然调动了全村人去投入,改变了每个人的生活,这种努力本身,难道还不能证明它的存在?村长的处境的确因此而变得悲惨了,数不清的拷问,数不清的问题将他的身体完全弄垮了,就是成田里躺在床上也躲不开心里头的拷问。但他情愿牺牲健康去追求精神上的痛快,拷问可以使他不断感到自己的存在。所以当K到来时,他假装对K给他工作上造成的新麻烦表示厌恶,其实心底里巴不得;不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