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5老子与百姓生活-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需要培养自己的“大德”。这“德”是什么?就是人的高尚的人格、宽广的胸怀、不懈的探索精神、广博精深的学问、长期的刻苦历练,等等。大家想一想,中国人将“道德”两个字联起来,是多么有智慧! 
  你再看,《老子》一书为什么又取名为《道德经》?因为上半部分第1章是用“道”字开头,下半部分第38章一开头就讲“德”。不过也有趣事,帛书《老子》甲本、乙本都是“德”篇在前,而“道”篇在后。再说,如果我们从另一种角度演绎,那么你要成功你就去寻找“道”吧!你要成功就要去重视“德”的修养吧!你要成功,你就借鉴人家成功的经验、经典吧!你要成功就读《老子》这本书吧!这书就是总结了人类的智慧,让人们成功的经典。这不就是构成了其中的逻辑关系:道——德——经!这样说来,这三个字就特别有意思了,只是因为这本书难读懂,所以不太普及而已。 
  有朋友要问,那么“经”是什么意思?“经”是古代织布机上织布的直的经线,横的就叫纬线,织布的经线比纬线重要。吃饭与穿衣又是人生的两大要紧的大事情,因此“经线”被古人看重。再说那个“典”字,是个象形字,像竹简这些书籍放在几案上。一个是重要的“经”,一个是重要的“典”,后来就有了“经典”一词了,已用了几千年了,一直用到现在,你看中国的一字一词中间都有学问啊!而老子的书就是国际性的智慧经典《道德经》!   
  老子谈成功之道:有为与无为(1)   
  老子讲成功有“有为”之道,也讲“无为”之道。“有为”好懂,就是有所作为。“无为”不太好懂,其实是一种成功的高级智慧。 
  《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第37章)这是说,道永远是不妄为的,然而又无所不能地有作为。《老子》又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第63章)老子举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车子有两个轮子,轮子中间是空的,空是“无为”啊。但是正因为是空的,因此可以插上车轴,然后轮子可以滚动,可以载重,可以坐人,有了车子的“有为”了。这里就有“无为而无不为”的道道在里边了,当然这仅仅是一个方面。 
  英国的李约瑟对于“无为”这个问题有着深刻的见解,他说:“‘无为’的意思就是‘不做违反自然的活动’,亦即不固执地要违反事物的本性,不强使物质材料完成它们所不适合的功能;在人事方面,当有识之士已经能够看到必归于失败时,以及用更巧妙的说服方法或简单地听其自然倒会得到所期望的结果时,就不去勉强从事。”“无为,则是遵循事物的内在法则,根据客观的实际条件而采取适宜的行动”。(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海古籍出版社、科学出版社,1999年)如果我们这样去领会“无为”,那么确实对人们的成功是有很大的指导价值的。比如我们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就要“无为而无不为”,要按照自然的道去办事,否则就会人为地破坏了生态平衡的规律,遭受到自然的惩罚,如特大的洪水、沙尘暴的侵袭等等。人们不是已经在一次又一次慢慢地觉醒了吗?人们也会在挫折中渐渐体会到“无为而无不为”的深刻性的! 
  关于有为与无为,我想,陈省身先生就是今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典型。 
  2004年12月3日,世界级的数学大师、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先生,以一个非常圆满的成功人生告别了人世。他高寿93岁,是人瑞了。他成就很大,在国际上他的研究领域里,杨振宁称他为历史上的第五位杰出人物。在他去世之前的一个月,11月2日,国际小行星联合会还将一颗小行星用他的名字命名。他的成功之道是值得好好研究的。我想,陈省身先生就是又一位处理好“有为”与“无为”的大成功者。 
  陈省身先生自己说过:自己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数学。我那个时候,在体育上跑不过男同学,甚至连女同学也跑不过,所以搞体育不行。但是我听音乐呢,听不懂哪个曲子美,哪个曲子不美,所以搞音乐也不行。最后我选来选去,只能搞数学。—这位大数学家讲话很逗人,很幽默! 
  确实,他找到了一条恍恍惚惚的成功之路。你看,他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地选择。体育我不能,音乐我没这个才能,我适合搞数学,选择对了。他从中国到德国,后来到美国,最后又回到祖国,从20多岁走上数学之路到93岁去世,他就是干数学这一件事,搞了70多年,专心致志,取得了极大的成功。这是他的“有为”,其余的如名啊、利啊,他就不为。 
  他晚年住在南开大学,住所取名为“宁园”。他这样说过:“我一般不参加别的活动,只做我的数学。我现在这个住所叫宁园,就有这么个意思。一个人一生中的时间是一个常数,应该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中国人浪费时间的事太多(见《南方周报》2004年12月9日梁东元文)。”陈先生对于名利就看得很淡,2004年他一次就获奖100万美元,但是他淡泊地说:“这个钱对我已经没有用处了,所以我把这钱捐掉就是。”当记者问他那颗行星是否看成特殊的荣誉时,陈省身说:“好玩”,“好玩就是,不怎么要紧。”他还这样说:“数学没有诺贝尔奖是一件幸事”,数学“这是一片安静的天地,没有大奖,也是一片平等的世界”(《南方周报》,李虎军、南香红文)。他的另一种“不为”也值得体味,比如1982年陈省身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建立起美国数学研究所,他出任第一任所长,关于如何管理这个所,他有自己的理念。他说:“办这个所最要紧的是把有能力的数学家找在一起,找来之后就不要管了,让他们自己搞去”这就是一种无为而治,让每个数学家自由地去研究,走向成功!这种做法正应合了老子所说的“无为”,这种“无为”的管理智慧,实际上是从“无为”到“有为”,是“无为而无不为”(第37章),对现代人是很有启发意义的。 
  那么他在“有为”中又有哪些智慧呢?我在电视里听到陈先生生前与记者的谈话,很感动。记者问他在数学上的成功之道,没有想到这位大数学家竟然是这样说的:数学(几何)好玩,玩嘛!数学(几何)很美啊,很好玩!陈先生还用“炒木须肉”举例,说时间炒得长了,自然也就熟悉了!—我初听的时候先是一呆,这就是他的成功之道?然后再一想,恍然大悟,深为折服!《老子》就说过:“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第35章)大道出口好像淡淡的,其实这个成功之道是用不完的啊!比如他对数学是“玩”、“好玩”、“审美”的,那么这是一种多么好的学习、研究的心态与心理驱动力啊!这不就是古人说的,“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吗?这样一来,他不知道什么是“苦”了,一切是在好玩、游戏、寻找并欣赏美的状态下去学习科研。这看看很简单,但是你要“玩”一年二年容易,你要这样“玩”一辈子就不容易了!陈省身先生,他就是怀有一颗永远不老的“童心”,充满着乐趣、热情、好奇,游戏在自己的数学的桃花源中,最终走向了他辉煌的成功。可以想到,正因为他有这样的心态,所以陈先生既能“智者乐”,又能“仁者寿”,完成他极其美满的大人生了!   
  老子谈成功之道:有为与无为(2)   
  今天我们的家长、老师如果能够教会孩子、学生像陈先生那样“有为”与“无为”、那样地学习钻研,那该多好啊!大家都想要孩子好好学习,将来成功,那么你千万要注意一点,就是要让他们爱好学习,愉快地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玩,好玩。这样一来,学习是一种游戏,是在审美地学习,你教育成功了。你看,这位大数学家的一个理念,就是这样的。这很深刻,因为是在玩、好玩,他就不觉得痛苦,不觉得是家长逼着我学,越学越有劲头。越有趣味。为什么孩子一进游戏机房、网吧就可以不吃饭,不回家?玩嘛,好玩!如果我们家长能引导孩子从那种玩过渡到正当学习上的玩,必定会成功,会大成功的! 
  再说,“无为”包含着顺其自然,不勉强去做的指导思想,因此可以渗透到各个方面。比如长寿也是人生的一大成功,即从养生的角度看,也要“无为”,顺合生命发展的过程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