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子译注于长春-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奉父母就孝顺,事奉君主就忠贞,饮酒就欢乐,处丧就悲哀。忠贞以功名
为主,饮酒以欢乐为主,处丧以悲哀为主,事亲以顺适为主。功名成就是完
美,不需要一种途径。事父母以安适,不论什么方法;饮酒以欢乐,不选择


器具;处丧的哀伤,不讲究什么礼仪。礼仪是世俗所做的;真性是享受于天
的,自然是不可以改变的,所以,圣人效法天道珍视真性,不拘泥于世俗。
愚蠢的人与此相反。不能够效法夭道而体恤于人事,不懂得珍视真性,平凡
而受世俗的影响来变化,所以不知满足。可惜啊!你过早地逸乐无度于世俗
的礼乐之中而听到大道太晚了!”孔子再一次叩拜而起说:“现在我有机会
遇到先生,真是天赐幸运。先生不嫌羞辱把我当做弟子而亲身教导我。请间
住在哪里,让我受业而学到大道。”渔翁说:“我听说,可以传授的,传授
达到妙道;不可以传授的,不懂得其道理。谨慎不授给它,自身也就没有什
么罪过了。你自勉吧,我要离开你了,我要离开你了!”于是撑船而离开,
沿着芦苇之间的水路缓慢地走了。

颜渊还车,子路授绥(1),孔子不顾,待水波定,不闻拏音而后赶乘(2)。
子路旁车而问曰(3):“由得为役久矣(4),未尝见夫子遇人如此其威也(5)。万
乘之主(6),千乘之君(7),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8),夫子犹有据敖之容(9)。
今渔父杖拏逆立(10),而夫子曲腰磐折(11),言拜而应(12),得无太甚乎!门人
皆怪夫子矣,渔人何以得此乎?”孔子伏轼而叹(13),曰:“甚矣,由之难化
也!湛于礼仪有间矣(14),而朴鄙之心至今未去。进,吾语汝:夫遇长不敬,
失礼也;见贤不尊,不仁也。彼非至人(15),不能下人(16)。下人不精(17),得
其真,故长伤身,惜哉!不仁之于人也,祸莫大焉,而由独擅之。且道者,
万物之所由也(18)。庶物夫之者死(19),得之者生。为事逆之则败,顺之则成。
故道之所在,圣人尊之。今渔父之于道,可谓有矣,吾敢不敬乎!”

'注释'

(1)授绥:将上车时用的拉绳交给孔子。
(2)挚音:桨声。
(3)旁:通傍,依傍,靠着。旁车:依靠车子。
(4)由:子路自称。为役:做弟子。
(5)威:威严起敬。
(6)万乘之主:指天子。
(7)千乘之君:指诸侯。
(8)分庭伉礼:古代宾主之礼。主人在门外迎接客人,客人从庭之西侧经西阶升堂,主人从庭之
东侧经昨阶升堂,入门和升堂时皆揖,叫分庭,升堂之后,客人让,主人也让,客人拜,主人也拜,
叫做伉札。
(9)偶做:一作居傲,傲慢。
(10)逆立:以背对面而立。
(11)腰:一作要。曲腰:弯腰。磐折:形容腰弯的象磐那样曲折。
(12)言拜而应,对话时先叩拜而后才回答。
(13)轼(shì):古代车厢前面用做扶手的横木。
(14)湛(chén):通沉,沉溺,有间:有一段时间。
(15)彼:指渔父。
(16)下人:使人谦下。
(17)精:精诚。
(18)由,生,产生。
(19)庶物:万物,各种生物。

'译文'

颜渊调转车子,子路交给登车的拉绳,孔子连看也不看,等到水波平静,
听不到划桨的声音,然后才赶上车子,子路依靠车子而问说:“我侍奉先生
很久了,从未见过先生待人如此威严起敬。天子、诸侯,见到先生没有不分
庭伉礼的,而先生还有傲慢的面色,现在渔翁拄桨背立,而先生弯腰如磐,
对话总是先叩拜而后回答,不是太过分了吗?弟子们都怪先生了,一个打鱼
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呢?”孔子扶着车扶手横木而感叹说:“严重啊!子
由,你实在难以教化!你沉溺在礼仪之中有一段时间了,而粗疏鄙陋之心至
今还没有去掉。走近点,我告诉你!遇到长者不恭敬,是失礼;见到贤人不
尊重,是不仁。他要不是至人,就不能使人谦下,使人谦下不精诚,就不能
达到本真,所以长期伤害自己。可惜啊!用不仁对待人,没有比这祸害更大
的了,而子由偏偏有这种毛病。况且,道是万物产生的根源,万物失去它就
要死掉,得到它就会生存,做事逆着它就会失败,顺着它就会成功。所以,
道的所在,圣人尊重它。现在渔翁对于道,可以说掌握了,我敢不敬吗?”


列御寇

'题解'

《列御寇》以人名篇。列御寇,郑人,道家学派的先驱者,人称列子,主张贵虚。
全篇的主旨在于宣扬不可炫智于外而应养神于心,达到“天而不入”顺从自然,达到无用
之用的境界。

在“列御寇之齐”段中,庄子通过列子说明要达到自忘、忘我“虚而邀游”的思想
境界。在“郑人缓也呻吟裘氏之地”段中,肯定了朱评漫的天而不人的无用之用的观点,
否定了郑人缓的人而不天的自以为是的思想。在“宋人有曹商者”段中,否定了曹商的追
势得利的观点和孔于的“使民离实学伪”的观点,而肯定只有真人才能达到“负乎内外之
刑”。在“孔子日”段中,指出了处世的方法就是因顺自然,而不要着眼于人事。这是一
种虚无主义的处世哲学。

上述几方面思想观点是有内在联系的,并非象有人说的:各节间极其散乱意义不相
关连。
列御寇之齐(1),中道而反(2),遇伯昏音人(3)。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

(4)?”曰:“吾惊焉(5)。”曰:“恶乎惊?”曰:“吾尝食于十浆(6),而五
浆先馈(7)。”伯昏瞀人曰:“若是(8),则汝何为惊已(9)?”曰:“夫内诚不
解(10),形谍成光(11),以外镇人心(12),使人轻乎贵老(13),而■其所患(14)。
夫浆人特为食羹之货(15),多余之赢(16),其为利也薄,其为权也轻,而犹若
是,而况于万乘之主乎(17)!身劳于国而知尽于事(18),彼将任我以事而效我
以功(19),吾是以惊。”伯昏督人曰:“善哉观乎(20)!女处己(21),人将保女
矣(22)!”无几何而往(23),则户外之屡满矣(24)。伯昏瞀人北面而立民敦杖蹩
之乎颐(26),立有间(27),不言而出。宾者以告列子(28),民列子提履,跳而走
(29),暨乎门(30),曰:“先生既来,曾不发药乎(31)?”曰:“己矣,吾固告
汝曰人将保汝,果保汝矣。非汝能使人保汝,而汝不能使人无保汝也,而焉
用之感豫出异也(32)!必且有感(33),摇而本才(34),又无谓也,与汝游者又莫
汝告也(35),彼所小言(36),尽人毒也(37)。莫觉莫悟(38),何相孰也(39)!巧者
劳而知者优,无能者无所求(40),饱食而敖游(41),泛若不系之舟(42),虚而敖
游者也(43)。”
'注释'

(1)列御寇:人名,亦作圄寇、圉寇,人称列子。郑国人,列子贵虚,为先秦道家学派的先驱,
之:往,去。齐:齐国。
(2)中道:中途。反:通返,返回。
(3)伯昏音人:人名,楚国的贤人,隐者。《德充符》作伯鲁无人,《日子云》作伯昏无人,《列
子·黄帝篇》作伯昏督人。
(4)方,刚,才。作道术、方向、事,借为妨解实误。从上句“中道而反”和下句“吾惊焉”来
看,解为为什么刚去就反回来为当。
(5)惊:惊异。
(6)浆:米汤,指卖米汤的店铺。十浆,十家浆铺。
(7)五浆:五家浆铺。馈:馈赠,赠给。
(8)若是:如此,这样。
(9)己:通矣。

(10)内诚:内心真诚。不解:有症结没有融化。
(11)形谍:指没有融化的症结从外表上流露出来。谍,同深,泄。
(12)镇:镇服。
(13)馈,指爵位高。老,指年老。
(14)■(jī ):招致。
(15)特,只是。
(16)赢:赢利,赚钱。
(17)万乘之主:古代皇帝。
(18)劳:操劳。知:通智。
(19)彼:指国君。效,责效。
(20)观:观察。
(21)己:旧读己实误,当为已,语助词,作止解。
(22)保,归附,依附。
(23)无几何:没多久,不几天。
(24)屦(jù),麻葛鞋。
(25)北面:面北。
(26)敦:作顿。敦杖:以杖顿地。蹙之乎颐:拄他的面夹。蹙,迫。
(27)立有间:站一会。
(28)宾(bīn):同傧,傧相,接引客人的人员。
(29)跌(xiǎn):光着脚。
(30)暨,及,乎,于。
(31)曾:乃,发药,比喻治病救人的言论。
(32)而:通尔,你,用:因。豫:通偷,愉快。
(33)必且:必将。
(34)摇:动,摇动。而:你。才:一作性。
(35)告(gù):上告下。莫汝告:莫告汝。
(36)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