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子译注于长春-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彷惶:徘徊游移的样子。尘垢:比喻世俗社会生活。
(12)为而不恃,长而下宰,语出《老子》。施助万物而不自恃其功,作万物之长,又不支配和
主宰万物,任其自然。
(13)饰知:修饰自己的智慧,惊愚:惊醒愚昧之人。
(14)昭昭乎:光明、明亮的样子。揭:举。
(15)全而形躯:保全你的身体,使不遭杀害,而,同尔,你。
(16)九窍:指人体的九个穴窍,即眼二、鼻二、耳二,口、肛门、尿道。
(17)夭:夭折。跛蹇(jiǎn):瘸腿。比,列。幸:侥幸;
(18)遂:因,惑:迷惑。担心孙休听了关于至人的议论而震惊,因而更迷惑。
(19)固惑而来:本来就是带着迷惑而来的。固,本来。
(20)以下所讲故事与《至乐》篇相同,可参看彼处。
(21)此处似有缺文。《至乐》篇作:“浮之江湖,食之鳅■,随行列而止,委蛇而处”。可能

此处复述时,丢掉一些内容,而使语义不通。俞樾以为应作“食之以鳅鳅,委蛇而处”。此说较合理,
可从。

(22)平陆:平地,荒野。
(23)款启:仅仅开一个孔,言其为一孔之见,所见甚。小款同窾,中空、空处。
(24)鼷(xì):鼷鼠,为鼠类中最小的一种。李时珍《本草纲目》引陈藏器曰:“罹鼠极细,卒
不可见,食人及牛马皮肤成疮,至死下觉。” 
(25)鴳(yàn):一种小鸟
'译文'

有一位叫孙休的人,亲自来到扁庆于的门上诧异地发问道:“我孙休住
在乡问没见有人说我没有修养,面临危难时没见有人说我不勇敢。然而我种
田碰不到好年景,事君碰不到好世道,为乡里人所抛弃,为州县官吏所放逐,
我孙休何罪于老天?怎么遇到这样命运呀?”扁子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至
人的所行吗?忘掉了他的肝胆,忘掉了他的耳目,迷恫无知徘徊游移于世俗
生活之外,逍遥自在于无为之中,这就叫施助万物而不自恃其功。作万物之
长而又不加主宰。现在你修饰己智以惊醒愚昧,修养自身以显示别人卑污,
光明炫赫的佯子就象举着日月行走一样。象你这样的人能得以保全身躯,身
体器官完备,没有中途毁损成为聋子瞎子和瘸腿,与众人并列一起已属侥幸,
又哪有闲工夫来报怨老天啊!你走吧!”孙休离去,扁子进来。坐了一会儿,
仰天叹息。弟子问道:“先生为什么叹息呀?”扁子说:“刚才孙休来,我
告诉他关于至人之德行,我担心他受到震惊因而至于更加迷惑。”弟子说:
“不能这样。如果孙先生所说是对的,先生所说是错的,那么错的本不能使
对的迷惑;如果孙先生所说是错的,先生所说是对的,那么他来时本来就是
迷惑的,又何能归罪于先生呢!”扁子说:“不是这佯,从前有只鸟停在鲁
国都城郊外,鲁君很喜爱它,设置太牢那样的宴席来招待它,奏九韶之乐来
使它高兴。鸟就开始忧愁而头晕目眩,不敢吃喝。这就叫以已之养来养鸟。
至于用养鸟的方式来养鸟,应当让它栖息在深林中,俘游在江湖之上,让它
吃泥鳅之类,把它放回野地就是了。现今这位孙休,是位只有一孔之见孤陋
寡闻之人,我告诉给他至人之德,就好象用马车去装载鼷鼠,用钟鼓去娱乐
小鸟一样,他又怎么能不受惊吓呢!”


山木

'题解'

本篇与《人间世》主旨相同,通过九个故事,发挥“虚己处世”的人生哲学。虚构
了逃避现实的理想境界,把虚己免害的处世方法与物无终始的哲学发展观结合起来,论证
天与人之同一。本篇的多组故事,描写生动幽默,寓意深远,很有特色。

把全篇大致分为八段。第一段讲庄子入山,见不成材之木得终天年;宿于故人家,
见哑鹅被杀,得出要在材与不材间自处的设想。进而指出,这样也不能免累,最好的方法
是“乘道德而浮游”,“与时俱化”,“物物而不物于物”,实际上是追求逃避现实的虚
无境界。第二段以丰狐文豹为珍贵皮毛所累,国君为权势财富所累,为免除所累,就该抛
弃这一切,洗心寡欲,“虚己以游世”,并设计了“建德之国”这样一个理想世界。第三
段以北宫奢募捐铸钟故事,说明为政在顺乎自然。只要顺自然合民心,民就不以为负担,
而能顺利完成。

第四段包括两个故事。第一个讲太公任慰问孔子,讲给他意怠这种海鸟,十分懦弱
无能,却可免害。归结为“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只有舍弃功名,混同于众人,“削迹
捐势”,”纯纯常常”,才得不受危难。第二个故事,通过假国逃民林回“弃千金之壁,
负赤子而趋”的行为,说明以利合不得长久,以天性合才能长久。第五段,庄子与魏王对
话,通过腾猿在高大丛林中可以腾跃自如,在低矮带刺的灌木丛就胆战心惊,缩手缩脚,
比喻君子处“昏上乱相”间,不能展其才能,斥责世道之黑暗。第六段,通过孔子回答颜
回四问,阐述人要与自然和谐,要舍弃自性以外的东西,正己以待万物之变,使自性与天
合一。第七段,庄子游园,观察到蝉、螳螂、异鹊、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领悟出利害、
得失、忧乐等对立事物,无不召致向相反方面转化,只有无欲无求;才可避祸。第八段,
讲养德必须谦卑,自炫自伐则为人所贱。以为全篇作结。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1),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

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2)。”夫子出于山(3), 

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4)。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

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

“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5)?”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
故未免乎累(6)。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7),无誉无皆(8),一龙一蛇(9),与
时俱化,而无肯专为(10)。一上一下,以和为量(11),浮游乎万物之祖(12)。物
物而不物于物(13),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
人伦之传(14),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15),廉则挫,尊则议(16),有为则亏,
贤则谋,不肖则欺(17),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18)!”


'注释'

(1)大木:大树。
(2)不材:不成村。天年:自然寿命。
(3)夫子,指庄子。
(4)竖子:童仆。雁:鹅。鹅由雁驯化成,故亦称鹅为雁。烹:应作享,通飨,招待、款待之意。
(5)何处:如何自处。指在村与不材间选择哪种以立身自处。
(6)未免乎累:不能免于受牵累。因为处材与下村间,即受材零又受不材累。

(7)若夫:至于。乘道德:顺自然。浮游:茫然无心的漫游。
(8)皆(zǐ):毁谤非议。
(9)一龙一蛇:或如龙之显现,或如蛇之潜藏,随时而变化。
(10)专为:不主于一端。
(11)和,中和,与外物相和谐。量:度量。
(12)万物之祖:夫曾有物之前的虚无状态。
(13)物物:按物本性去主宰支配物。下物于物:不被外物所支配役使。
(14)人沦之传:人世伦理之传习。
(15)成则毁:有成就有毁,成必转为毁。
(16)廉:刚正、有梭角。议:非议指责。
(17)谋:算计、暗算。欺:戏弄欺侮。
(18)志:记注。乡:同向,趋向、归向。
'译文'

庄子在山中行走,见到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伐木之人停在旁边却不去
砍伐。问其原因,回答说:“没有地方可用。”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
材得以终其自然寿命。”庄子从山中走出,寄宿在友人家中,友人很高兴,
命童仆杀鹅招待客人。童仆请示说:“有一只鹅能鸣叫,有一只不能鸣叫,
请问杀哪一只?”主人说:“杀那只不会鸣叫的。”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
道:“昨天山中之树,因为不成材得以终其自然寿命,今天主人之鹅,因不
成材而被杀。先生将在这二者之间如何立身自处?”庄子笑着说:“我庄周
将处在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象与大道相似,实则非也,
所以也不能免于受牵累。至于顺乎自然而茫然无心之漫游就不是这样,既无
赞誉也无毁谤,或如龙之显现,或如蛇之潜藏,随时变化,而不肯专主一端。
时上时下,以与天地万物和谐为准则,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