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庄子译注于长春-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把它全部遗忘。虽然如此,你又何必担忧!虽然忘记了过去的我,我还有
永存的不被忘记的东西在。”

孔子见老聘,老聃新沐(1),方将被发而干(2),■然似非人(3)。孔子便而
待之(4),少焉见,曰:“丘也眩与(5)?其信然与?向者先生形体掘若槁木(6), 
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老聃曰:“吾游心于物之初(7)。”孔子曰,“何
谓邪?”曰:“心困焉而不能知(8),口辟焉而不能言(9)。尝为汝议乎其将(10) 
至阴肃肃(11),至阳赫赫(12);肃肃出乎天,赫赫发乎地(13);两者交通成和而
物生焉(14),或为之纪而莫见其形(15)。消息满虚(16),一晦一明,日改月化,
日有所为而莫见其功。生有所乎萌,死有所乎归,始终相反乎无端,而莫知
其所穷。非是也,且孰为之宗(17)!”孔子曰:“请问游是(18)。”老聃曰:
“夫得是至美至乐也(19)。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孔子曰:“愿闻
其方(20)。”曰:“草食之兽不疾易薮(21),水生之虫不疾易水,行小变而不
失其大常也(22),喜怒哀乐不入于胸次(23)。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24)。得其所一而同焉(25),则四支百体将为尘垢(26),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27)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28)!弃隶者若弃泥涂(29)知身贵于隶也,
贵在于我而不(,) 失于变。且万化而不始有极也,夫孰足以患心已((,) 30)!为道者解
乎此(31)。”孔子曰:“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32),古之君子,
孰能脱焉(33)?”老聃曰:“不然。夫水之于构也(34),无为而才自然矣(35); 


至人之于德也,不修而物不能离焉(36)。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
夫何修焉!”孔子出,以告颜回曰:“丘之于道也,其犹醯鸡与(37)!微夫子
之发吾覆也(38),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

'注释'

(1)沐:洗头。
(2)方将:正在。被发:披散开头发。于:使之干燥。
(3)恕(zhé)然:木然不动,形体僵直的样子。蛰,假借为蛰,蛰伏不动。
(4)便:借为屏,屏蔽之意,指孔子见老耿新休后之神态,觉得直接去不妥,蔽于隐处等待。
(5)眩:眼花。
(6)掘:同倔,独立的样子。
(7)物之初:物初生之浑饨空虚之境,即指大道。
(8)困:困惑。
(9)口辟:口开而不能台,大道是不可知不可言的。能心知、言说之道亦非其真。
(10)将:粗略,大略,庄子认为,道不可言,又不得不借助语言表述,语言所表述之道,只是
大略而已,并非道之大全。
(11)至阴:阴之极致,代表地之凝缩、精萃。肃肃:阴冷之气。
(12)至阳:阳之极致,代表天之精革。赫赫:炎热之气。
(13)这句的意思是:阴冷之气出自于地,而其根在于;炎热之气出自天,而根在于地。其中包
含天地阴阳相反相生,物极必反思想。
(14)交通成和:天地阴阳二气相互交通,胜负屈伸,。。缊相荡,和合而生成万物。
(15)或:谁,指自然天道。纪:纲纪。
(16)消息:消为消亡,息为生息。指大地万物不断消亡和生息的无穷过程。满虚:即盈虚,指
盈满空虚的对应转化过程,与消息义同。
(17)是:指自然、天道。宗:主。
(18)游是:是即老耿所说“物之初”,指空虚之道。孔子问游心于此之义。
(19)至美至乐:即是无美元乐,与道玄同之境界。
(20)方:道。指达于至美至乐境界之道。
(21)疾:担忧、害怕,易:改变、改换。莅(sǒu):水草丛生之沼泽。
(22)小变:小的改变,指生活地点迁移之类。大常:基本生存条件,如水草之类。
(23)胸次:胸中。
(24)所一:万物共同生息之所。
(25)同:混同。与万构混同合一。
(26)支:同肢。尘垢,比喻无用之废物。
(27)滑(gǔ):乱。
(28)介:际、分际。
(29)隶者:指隶同于已之物,如官爵奉禄、财产之类。泥涂:泥土,比喻轻贱之物。
(30)孰:何。患心:忧心,使心忧。
(31)为道者:得道之人。
(32)假:借助。至言:至道之言。
(33)脱:免。如老聃这样德配天地之圣人,还要借助至言修养心性,古之君子更不能兔于修养。
(34)汋(yuè):水澄澈透明。
(35)才自然:素质自然如此,未加修为。
(36)物不能离:圣人之德即天道无为,是不靠修习而自成的,此亦天地万物所遵循,故物不能

离。

(37)醯(xI)鸡:醋变质生出的小飞虫,为蠓之类。用以比喻极端渺小。
(38)微:没有。发吾覆:揭开我之蒙蔽。
'译文'

孔子去见老聃,老聃刚洗完发,正在披散头发晾干,木然而立不象一个
活人。孔子蔽于隐处等待,过一会儿人见,说:“是我眼花呢?还是真的呢?
刚才先生身体独立不动象槁木,象遗弃万物离开众人而独立自存的样子。”
老聃说:“我在神游物初生之浑沌虚无之境。”孔子说:“这是何意呢?”
老聃说:“心困惑于它而不能知,口对它开而不合不能言说。尝试为你议论
一下它的大略:地之极致为阴冷之气,天之极致力炎热之气,阴冷之气恨于
天,炎热之气本于地。两者相互交通和合而生成万物,谁为这一切的纲纪而
又不见它的形体。消亡又生息,盈满又空虚,一暗一明,日日改变,月月转
化,每日有所作为而不见其功效。生有所萌发之处,死有所归往之地,始终
相反没有边际,而不知其穷尽。没有它,谁来作主宰啊!”孔子说:“请问
神游大道之情形。”老聃说:“能得神游于此为至美至乐。能得至美而游于
至乐,就叫作至人。”孔子说:“请问达于至美至乐之道。”老聃说:“食
草的兽类,不担忧更换沼泽地;水生的虫类,不担忧改换水。实行小的变化
而未失去基本的生活条件,喜怒哀乐之情就不会进入心里。至于天下,是万
物共同生息之所。得到共同的生息之气而能混同为一,则四肢百体就将成为
废物,而死生终始也将如昼夜之更迭,不能混乱,何况得失祸福之所分际啊!
遗弃隶属于己之物如同抛弃泥土,这是知晓身贵于隶属之物。知自身之贵又
不失与变化俱往。而且千变万化是未曾有终极的,又何必为此心忧!得道之
人会理解此理的。?”孔子说:“先生之德与天地匹配,而还借助至道之言
以修养心性。古之君子谁又能免于修养呢!”老聃说:“不是这样,水之于
澄澈,是无为而才质自然如此的;至人之于德行,不须修养而成,万物不能
离开它。就象天自然就高,地自然就厚,日月自然就明亮,何用修养啊!”
孔子出来,把这些告诉颜回,说:“我对于道之认识,就如同醋瓮中的飞虫
般渺小!没有先生揭开我之蒙蔽,我就不知道天地大全之理啊!”

庄子见鲁哀公(1),哀公曰:“鲁多儒士,少为先生方者(2)。”庄子曰:
“鲁少儒。”哀公曰:“举鲁国而儒服(3),何渭少乎?”庄子曰:“周闻之,
儒者寇圆冠者知天时,履句屡者知地形(4),缓佩块者事至而断(5)。君子有其
道者,未必为其服也(6);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为不然,何不号
于国中曰:“无此道而为此服者,其罪死!”于是哀公号之五日,而鲁国无
敢儒服者,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转万变而不
穷。庄子曰:“以鲁国而儒者一人耳。可谓多乎?”

百里奚爵禄不入于心(7),故饭牛而牛肥,使秦穆公忘其贱,与之政也(8)。
有虞氏死生不入于心(9),故足以动人。

宋元君将画图(10),众史皆至,受揖而立(11),舐笔和墨,在外者半(12)。
有一史后至者,儯麅{然不趋(13),受揖不立,因之舍(14)。公使人视之,则解
衣般礴羸(15)。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

'注释'


(1)鲁哀公为春秋末期人,庄子为战国中期人,二人相距一百多年,不可能相见。此为寓言,非
实录。
(2)先生方:指庄子道家方术。
(3)举:全。
(4)履,作动词,穿。句:音矩,方形。屦(jǜ),葛、麻制成之单底鞋。泛指鞋子。地形,地
理。
(5)缓:用五彩丝编成的带子,用以系诀,佩玦(jué):环状带有缺口的玉饰品,殃与决同音,
寓有能决断之义。
(6)为其服:穿戴同样服饰。
(7)百里奚:春秋时秦国大夫。原为虞国大夫,晋灭虞后被俘,作为陪嫁之臣送往秦国。后又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