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山变-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借着又翻过昆仑山,向东南方向走,从腾格里海湖畔突然攻入拉萨。
    策零敦多布带人杀入布达拉宫,杀了拉萨汗,俘虏了他的家族,把各大寺庙的宝贝搜刮一空,送到伊犁,和班禅也都被拘禁了。
    警报到京,朝廷自然要处理,不过这时候一来皇帝年岁已大,病体侵寻,再也不复二十年前之勇;二来也有心让皇十四子代父完成一场三番亲征,未尽全功的大勋业,便把这件事拖了下来。
    雍正得位的秘闻是清史之中第一大疑案,认为他得位不正是一派有一个很有力的论点就是,康熙五十七年,皇帝以抚远大将军相授,更准胤祯使用正黄旗纛——这种代表天子亲征的仪节——而暗示圣心早有默定,天命已归(这本书是小说,不是正史考究文字,读者不必为此事争论)
    十四皇子胤祯移兵到西宁,先做整军的准备,然后传谕各部的台吉,会议进兵西藏,并护送第六世喇嘛入藏。
    第六世喇嘛有真假两个。原来,五世大权旁落,圆寂之后朝廷竟然不知道,由一个奸人假借的名号执掌政权,十五年后,朝廷诘问,才随便找了个人充数——闹出一场很荒唐的笑话。
    这个假由拉萨汗押送京师,死在了半路上,于是拉萨汗又立了一个叫阿旺伊什嘉穆措的人为,仍旧称为六世——当然,也仍然是假。这个假在策零敦多布奇袭拉萨的时候,被幽禁在扎克布里庙里。
    当时在西康有个叫里塘的地方,有个人叫诺姆达尔扎,他有个儿子叫罗布藏葛勒藏嘉穆措,生得灵慧非凡,康、藏、青海各部落都相信他才是真的转世灵童,崇礼不绝。当时还没有死的拉萨汗自然容不下这个神童,决定杀掉这个孩子。
    好在有人报信,诺姆达尔扎背着儿子连夜逃走,才算捡回一条小命。青海各部落上书朝廷,请求公断,拉萨汗则请出后藏的班禅为他作证,说他选的才是真的,而且朝廷应该照例颁给金册金印,皇帝为了安抚,就准如所请了。
    青海各部自然不服,纷纷攻击拉萨汗,皇帝也知道了真相,特别下旨意,让这个神童移居到西宁黄教祖师宗喀巴出世的黄教祖寺,由他的父亲暂时养护。到了这一次策零敦多布事件发生,正好顺应民意,送罗布藏葛勒藏嘉穆措回西藏,正式‘坐床’成为第六世喇嘛,而青海蒙古各部,当然也要派兵护送。
    到了康熙五十九年,皇帝正式命令胤祯出兵,兵士分为三路,第一路就是前文提到的贝勒延信,他是肃亲王豪格的孙子,算是胤祯的堂兄,他带着的是青海和西藏的士兵,主要任务是护送六世到拉萨。
    第二路是四川兵,是由年羹尧保荐的护军统领葛尔弼带领,从康定出发;还有第三路,是由振武将军傅尔丹率领,从蒙古西行,出镇西到阿尔泰山之南,目的是牵制策妄阿喇布坦的北路。
    至于胤祯,则率领前锋统领、皇七子淳亲王的长子弘曙由西宁移驻穆鲁斯乌苏,坐镇后方,管理军务粮饷。
    三路军中,以第二路四川兵建功最伟。这是因为葛尔弼手下有一员非常得用的大将,这个人叫岳钟琪。
    岳钟琪带兵勇略兼具,是难得的军事长才,带领五百余名精锐,轻车简从,到了康藏边境的嘉黎,又名拉里的一个地方,做短暂的休整,并且见到了一些人。
    原来拉萨汗的旧臣多人,自拉萨为策零敦多布所破,纷纷逃散,潜隐在康藏边界。岳钟琪的到来,招抚,行以番攻番之计,准备里应外合,攻入西藏。于是便派遣能言善道的使者,秘密跟拉萨汗旧臣中为首的康济鼐与颇罗鼐取得联络。康、颇二人看朝廷为他们复旧主之仇,如何不喜?当即取得协议,召集两千番众,悄然报到,相助进攻。
    不久之后,岳钟琪得到一条情报。
    据守拉萨的策零敦多布,已亲领精锐,迎击自青海入藏的延信一路;另遣部下的大头目春丕,领兵两千六百,守住了拉萨北面、拉里正西的各个山口。
    而在春丕想来,清军若由大路进攻,一到拉萨江,就过不去,天然设险,无须多防;要防的是北面各个山口。自黑河以南,顺着数下来是:卡尔庆山口、上顺山口、拉庆山口、拉吉山口。山口虽多,但一夫当关,万人莫敌,两千六百人绰绰有余了。
    于是,岳钟琪决定,带领数百精锐则自拉里往西南,在从无人迹的万山丛中辟路推进。
    走到第八天上午,翻上一座高峰,往下望去,只见拉萨河就在脚下,其时已近黄昏,岳钟琪下令扎营;吩咐所有的营帐锅碗,尽皆抛弃,随身只带武器,还有一项最重要的装备:羊皮筏子。
    就这样,岳钟琪带人乘着羊皮筏子连夜渡江,突然出现了拉萨城下,会同康济鼐、颇罗鼐预先秘密通知的人,双方会师,之后立刻分兵,由清军负责阻击春丕意图回城的道路,由一个叫罗丹布吉的喇嘛,负责清理布达拉宫内处的残余准格尔兵士。
    于是把布达拉宫东北的色拉寺做为清军驻营。岳钟琪在色拉寺整顿队伍,筹尽粮秣,到了第三天,拔队向北,在一个名叫羊八井的地方布了防线,反客为主地扼守要隘,以逸待势,准备拦截春丕的部队。
    再说第一路军,延信等人的行军遭遇到很大的问题,高原之地的天气糟糕透了这一路往西都是烟瘴恶水,从古少行旅的绝域。尤其气候之坏,无以复加,像这样的初秋,中午穿薄棉,早晚必着老羊皮袄,七月见霜,大如鸡蛋的冰雹,说来就来,从西宁到此,已遇到过两次,打伤了好多人马。至于风沙不断,烟瘴弥漫,更不在话下。
    这样的情况对士气自然也会有影响,延信身边除了清军之外,还有很多青海部落的士兵。青海与蒙古、准格尔一样,各部落的酋长,都是元朝皇室的后裔,一向分左右两翼。
    清朝开国,青海两翼最为恭顺。因此两翼的‘汗’都被封为亲王,所辖各小部落的‘台吉’,封为贝勒、贝子。这一次最忠于朝廷的一个叫达什巴图尔亲王,遵从和胤祯的约定,亲自率领部下五台吉,集兵三万五千,听从延信的指挥。
    这个达什巴图尔亲王有五个儿子,其中的长子就叫罗卜藏丹增

第75节出京办差(6)
    策零敦多布也有自己的难处,春丕回头猛攻岳钟琪的部队,意图夺回拉萨,却死伤大半,连春丕自己也阵亡了,眼看着不能回转拉萨,就只有和前面的清军硬碰硬的拼上一场,只求能够打败对方,才好回攻拉萨。
    双方都力求速战,交得一塌糊涂,终于把策零敦多布打败了,兵马死伤了不少,仅以身免的逃回了准格尔。延信大获全胜,奉迎**六世,继续向西藏进发。
    一路行去,一路不断有谍报到来,策妄阿喇布坦在各路兵败的困境之下,犹不服输,调集所有的精锐,连同老母妻子,守住一个名叫卜里多的要隘,成为延信大军入藏,不易排除的一个障碍。
    策妄阿喇布坦带领的都是百战精锐,很是不好对付,当时随军的谋士出主意,认为可以联系现在在拉萨已经稳定下来的岳钟琪,双方前后夹击,不怕
    策妄阿喇布坦不让路。届时甚至可以在他遁向老巢的归路上,设伏截击,定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延信同意了,选派了几个机警又熟悉路程的劲卒,带着书信,赶往拉萨去联络。可是路途遥远,难期速效。转眼秋深,道路艰难,又怕粮食不足,士气不振,那时敌人卷土重来,只怕难以抵挡。
    无可奈何之下,延信找来一个蒙古族的骁骑校,叫椎椎,又名吹吹的,到了自己身前。吹吹是个奇才,最大的长处就是耳朵非常灵。原来在瀚海沙漠中行军,遇到缺水,全军皆渴,几乎要疯狂时,只要他骑着马在周围找一找——以耳贴地,细听片刻,总能找出泉水来。吹吹有这样的异能,自然为延信视作至宝。
    吹吹给他想到了一个主意,他说,策妄阿喇布坦很孝顺老母,只要能够说服老太太,想来未必不能使策妄阿喇布坦归顺朝廷。又推荐了一个汉人,叫赵守信的,他是江南人氏,因为犯案充军,发配到关外。中途与解差发生纠纷,怕受报复,乘隙私逃,辗转投向蒙古从军,随征到此。
    赵守信是个武林高手,翻墙越脊如同平地一般,这一次就让他到策妄阿喇布坦的营中去,想办法见到他的老母亲,说服她劝自己的儿子归顺朝廷。
    赵守信一去就见到了策妄阿喇布坦的老母,彼此商谈之下,老人说只能让儿子让开道路,允许官军过去,归顺朝廷一事,却提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