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上-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议,由谁来作报告?如果发生意见分歧,结论由谁来做?决不能以多数压倒少数,造成上层对立,将使工作更困难。如果双方态度尖锐,我不负责任。断然否定了张国焘的提议。    
    与上次一、四方面军会师时不同,二、六军团与四方面军会师后虽有斗争,但双方领导人并未因此而争论不休,而是迅速分兵北上了。这里固然有任弼时等同志的功劳,也必须指出,促成张国焘二次北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林育英的调停,朱德耐心的工作,以及四方面军上下的强烈要求。加上二、六军团到来后再添一把火,张国焘意识到只有北上才是唯一出路。    
    在争取张国焘和四方面军的问题上,林育英做了很多工作,中央也做出了让步和妥协。1936年5月30日,林育英及中共中央领导人联名致电朱德、张国焘、贺龙、任弼时,通报了国内抗日形势后,提出以下建议:    
    弟等与国焘同志之间,现已没有政治上与战略上的分歧。过去的分歧不必再谈,唯一任务是全红军团结一致,反对日帝及蒋介石。弟等对于兄等及二、四方面军全体同志之艰苦奋斗表示无限敬意。中央与四方面军的关系,可如诸兄之意,暂可采取协商方式。总之为求革命胜利,应改变过去一切不适合的观点与关系,抛弃任何成见而一致和团结努力奋斗为目的。希兄等共鉴之。    
    这封谦恭的电报,既向张国焘伸出了和解之手,也给了张国焘一个台阶下。此时,四方面军内部要求团结的呼声甚高。在朱德耐心劝说下,陈昌浩等高级干部都赞成朱德的主张。以张国焘的脾气,要他向中央低头认错是不可能的,但他明白僵下去也没好处。现在中央主张搁置争议,团结对敌,张国焘再没有理由不接受。1936年6月6日,张国焘在炉霍召开中央纵队(总部机关)活动分子大会,宣布取消他的“党中央”。他在报告中说:    
    “曾记得去年一、四方面军分手的时候,敌人非常高兴,甚至瞎说是共产党的‘日暮穷途’了。自然,这类的谣言,现在是丝毫不能起作用了。中国共产党在过去曾经犯过相当的错误,但是党在斗争中一天天的纠正了过去的缺点,使自己学好,使自己健全化,并且懂得如何战胜过去的缺点。……在共产党内有时会发生争论,可是我们可以找到团结的方法去共同的对付敌人。冷笑的敌人让他们去笑吧,最后会笑的才是真正会笑的。”会场上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张国焘接着说:“关于党的领导机关的决议,大概大多数同志已经看过了,这决议大家要好好的去看,不要当作一个简单的通知。在决议中,我们指出了我们不但在政治上完全得到了一致,而且组织上也得到了统一。即是,我们双方都同时取消中央的名义,中央的职权由驻国际的代表团暂行行使。如大家所知的一样,国际的代表中,负总责的有陈绍禹(王明)同志,还有别的同志,代表代表团回国的则有林育英同志等。在陕北方面,现在有八个中央委员,七个候补委员;我们这边有七个中央委员,三个候补委员;国际代表团大约有二十多个同志。这样陕北方面设中央的北方局,指挥陕北方面的党和红军中工作。此外当然还有白区的上海局、东北局,我们则成立西北局,统统受国际代表团的指挥。在这样的决定之下,我们同时要反对一切企图曲解这决定的分子。我们这决定为的是团结党,使党能一致的为新策略路线而斗争,这是党原则上组织上的大团结,是有非常大的意义。”    
    大家听到这里才明白:原来张国焘还是要和中央平起平坐,分庭抗礼,并非诚心诚意回到中央的领导之下。后面,张国焘语气一转,又开始清算中央的“逃跑路线”了。他说:    
    “我们原则上是反对不正确路线,这是必须坚持的。自从沙窝子会议时,我们便公开出来说话,指出当时中央部分同志可以有良好的志愿,但是发现了严重错误,这是由于军事上错误,路线上、政治上的错误,这结果使五次战争受到很大挫折。当然由现在看来,这不仅是单纯的问题,而是关门主义的错误了。……我们反对错误路线是对的,现在既然陕北同志们已回归到国际路线下,我们就应当一致起来,向敌人奋斗。过去我们的反对逃跑路线,是站在原则上的,现在为着党的一致,甚至采取相当的让步,这也是为着原则上的。我们的思想斗争是为着求得党的一致,因此党在思想斗争中有他的两方面:一向错误的路线斗争,另一方面则尽量求得党的一致。往往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有机械式的了解,就是犯过错误的同志已经有了转变,还是一成不变的斗争下去,这是不对的。现在陕北同志已经表示了转变,并忠实执行国际的指示,这样我们就应该一致起来,过去的争论留待将来解决。我们现在不但与二、六军完全一致,并且和陕北的同志也取得一致了。这个伟大意义必须使每个同志们深刻了解。”    
    随后,张国焘宣布了红军的组织机构。他说:“我们的军事上依旧一、四方面军会合时的编制来划归军事上的统一。军委主席兼总司令是朱德同志,军委副主席兼总政委张国焘同志,政治部主任陈昌浩同志。其次,组织三个方面军:陕北为第一方面军,总指挥彭德怀同志;二、六军(团)为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同志;4、5、9、30、31、32军仍为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同志,四方面军总政委仍由昌浩同志兼。一方面军方面,是林彪同志的1军,徐海东同志的15军。至于陕北方面,他们北上的时候用的旗帜是抗日先遣军的名义,也看不出当时他们有成立军委或总政治部的模样。现在我们对陕北方面的同志不一定用命令的方式,就是用互相协商的方式也还是可以的。在这样的编制中也许有些人生出些疑问,即是一方面军旧的编制中,1、3军到陕北去了,只留下5军、32军在这方面,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对此我们应该如此了解,即是红军原是一体的,原本就没有什么人造的界限。……我们对此,就应有布尔什维克的观点去了解问题,不应有旧日方面军的界限主义。过去的旧毛病应一律除掉,必须发扬互相帮助,求进步、团结一致的精神,这是非常必要的。”


第四部分第16章:再次北上(2)

    无论张国焘如何自圆其说,他宣布取消自立的“党中央”,党内分裂的最大障碍就已清除了。这是朱德、刘伯承、徐向前、任弼时、贺龙等同志坚持原则,坚持团结取得的胜利,也是为后来的三大主力红军会师陕北迈出的重要一步。所以,当二方面军来到后,大家目标一致,很快踏上了北进的路程。1936年6月28日,张国焘和陈昌浩、李卓然发布《四方面军二次北上政治命令》,通知在前面的徐向前及各军首长:“党目前战略方针是在创造西北广大与巩固抗日根据地任务之下,主力红军首先向松潘、甘南行动,消灭该地区之敌王均、毛炳文部,进而与一方面军呼应。”朱德在给徐向前的电报中,制定了各军的北上路线,要四方面军走在二方面军前面,开辟通道。    
    从1935年9月到1936年7月,四方面军的同志们经历了无数的曲折困苦,终于再次北上了。大家的心情无疑是兴奋和激动的。陈伯钧从4军调到六军团任军长(萧克调四方面军任31军军长),和二方面军同志一起行动,感到心情舒畅。见到王震等老战友,他们彻夜长谈一、四方面军会合而又分裂的情况,感慨不已。8月2日,他们再次来到阿坝的噶曲河边,顺利渡河。陈伯钧在日记中写道:“噶曲河不大,水不深亦不急,比阿坝河(大金川上游)还好过。且沿河上下尚有森林,可资架桥造船之用。但我最不理解的是为什么不能过此河?怎能因一水之隔,而根本改变我们的战略方针!这样看来,噶曲河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将是一个有意义、可纪念的地名了!”    
    5军军长董振堂也是如此。当部队到达包座时,他对同志们讲话说:“我们就要与中央会合了。还是毛主席对,人家不是什么机会主义。”虽然他们已经绝粮,枪都是扛着走,皮带都煮着吃了,但全体同志仍然士气高昂。董军长带头找野菜吃,鼓励同志坚持过草地。    
    陈昌浩则是怀着另外一种心情北上的。他回忆那个时期的思想转变过程时说:“南下成立第二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