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逍遥大亨-第1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古玩艺术品交易量大增,于是燕京出现了几个值得注意的古玩市场。首先因管理者对宣武公园古玩市场的挤压,迫使古玩商们向北移动,聚集到长椿街国华商场西侧。这个市场最初和卖菜的杂处,后来竟挤走菜摊儿,有了相当规模。那时候那些摆摊的为防止被查抄,地上铺一块布,上面摆几样东西,一有风吹草动,把布的四角一抓,提起来就跑。

    几乎与此同时,在鼓楼也出现了古玩市场,它与卖爆肚等小吃的摊子为邻。不久竟有了质的跨越,市场搭起专设的棚子,古玩摊儿成了古玩店。不过这个市场开了几年,却始终没得到文物部门的正式许可。

    大约就在这时,由于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古玩商突然来了一次“十字军东征”,几乎是集体向东,迁到了区的沙板庄,这片长满杂草的地方,即现在的燕京古玩城的原址。这前后,距沙板庄西北一箭之地的一片土坡上,也出现了一个市场,这就是现在的潘家园市场的前身。

    那个时候,外地的摊贩提着筐,背着麻袋,每周日到这里摆摊,很快市场规模就发展起来。沙板庄与潘家园遥相呼应,标志着bj古玩市场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这时,政府的监管部门也从一味查抄,到因势利导,基本上承认了市场的合法性。

    再然后,沙板庄成了燕京古玩城,而潘家园则发展成为了全国最大的古玩旧货集散地,每天吸引着六七万淘宝者和游客到这里来观光游览,其中更是有超过一万的老外。

    ps:鞠躬感谢“紫炎天骄”200的打赏。

    回来了,这天在外面待着真受罪啊。。。。。。

第一三四章 失望和佩服() 
作为全国最有名、规模最大的古玩市场,燕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在华夏现代古玩圈子里的地位那是绝对的举足轻重。

    “登长城,吃烤鸭,逛潘家园。”这已经成为了国内外游客逛bj必不可少的三件事!

    潘家园市场虽然是在1992年才正式成立,到现在也不过才二十多年的时间,比起琉璃厂、老东安市场的历史差得远,更是和西皇城根下、朝阳门外、德胜门外的北晓市、宣武门的西晓市、崇文门外的东晓市逛等这些燕京的老八大鬼市没法比,可到了现代,老八大鬼市就不说了,知道这个名字的外地人几乎没有几个,就连燕京人对八大鬼市的了解也仅仅是限于传说,琉璃厂、老东安市场这些旧货市场在名气上却是要远远落后于潘家园。

    别看潘家园旧货市场成立的时间晚,可潘家园的发展速度却是其他古玩市场无法望其项背的。

    说个毫不夸张的话,潘家园旧货市场在华夏如今的古玩圈子里,就好像麦城之于绿教教徒,梵蒂冈之于天主教教徒。

    燕京城的人都知道,偌大的燕京城永远有两个地方都是人头攒动,一个是紫禁城广场,那里所有的人都仰着头看升国旗;另外一个地方就是潘家园,这里所有的人都低着头寻找国宝。。。。。。

    玩古玩的,这一辈子要是说没去过潘家园,那会让别人笑话的。。。。。。

    杨靖小时候跟着外公来过几次潘家园,不过那个时候他还小,对潘家园基本上没有什么印象了,只是隐隐约约的记得那里的人很多,地摊也很多。

    可是今天当他乘坐出租车来到这里之后,才发现这里已经与记忆中的模糊印象大不相同了。

    这里的人要比记忆中的多得多,尽管今天不是周六,不是潘家园大集的日子,可这里的人依然多的让人有些头晕目眩。一眼看过去,乌泱泱的全都是人头,耳朵里充斥的全都是讨价还价的声音。。。。。。

    杨靖是从北门进的潘家园旧货市场的,一进门他就沿着顺时针的方向开始逛。

    不过逛了半圈之后,杨靖就大失所望。

    真的是大失所望,因为杨靖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这里的气氛并不如传说中的那么火爆。

    这里的游客虽然很多,但大白天的,很多摊位却是空的。就算有的摊位开张,但买卖看起来似乎也并不多火爆,杨靖甚至还不顾犯忌,在几个摊位询问了一下价格,结果老板也是爱答不理的。

    这个时候杨靖这才明白那句“凌晨出货有盘算,是真是赝看修行。”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其实经过这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真正的行家已经很少会在光天化日之下光顾这里的摊位了,常在潘家园走动的老主顾和摊贩都清楚,只有周末那两天才是正儿八经的出活日。

    潘家园旧货市场周一到周五的经营时间是从上午八点到下午六点,而在周六大集和周日这两天,开市经营时间则直接提前到了凌晨四点半。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周六和周日这两天才是“鬼市”开市的日子。

    由于古玩交易这一行的“水”太深,想在潘家园淘换到有价值的旧物,必须在周末“鬼市”时来。每周就这两天的行家才多,好藏品也多。小贩们自然能卖上价钱,买家自然也能淘到真货。若平时来逛,真货相对较少,基本是瞎耽误功夫。而小贩们平日出摊也只是把高仿、高赝摆出来当做纪念品做做游客和外国人的生意,说白了就是懵买懵卖。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才造成了现在的这种看起来火爆,但其实很尴尬的局面。

    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古玩市场的“萎缩”。

    所谓的“萎缩”,并不是指玩古玩的人少了,相反,在目前这种太平盛世之下,越来越多的普通老百姓都开始玩古董了,大有一番“全民古玩”的态势。

    现在这种“萎缩”,指的是现在的古玩市场上,有价值的真东西是越来越少了。

    华夏古玩行业在本世纪初经历了一段非常火爆的阶段之后,真玩意儿是越来越少了。说个毫不夸张的话,现在的古玩市场上,假货占了百分之七十,新货占了百分之二十,旧货占了百分之九,真的稍有价值的老东西大约不到百分之一。

    这个说法是不是太野有点骇人听闻?但这其实是真的!

    就好像杨靖在市场的大棚区,杨靖就见到了一“盒盒”的“老天珠”,而且那样式和前几年著名影星李联杰花了两千万从喇嘛庙请来的九眼至纯老天珠一个模样的。

    人家李联杰请来的老天珠是论颗算的,这里是“一盒一盒”的。

    人家李联杰请来的老天珠两千万,这里十块钱一个,他妹的还量大从优。。。。。。

    还有那些所谓的“翡翠”,我靠,一眼看过去能把人吓晕了。

    您不是说翡翠以绿为尊吗?那没问题,哥们这里都是满绿的,从秧苗绿到祖母绿,您要啥绿咱这里就有啥绿!

    神马?您要红翡?木闷题啦,瞅瞅咱这里,血玉成不成?要多少有多少。。。。。。

    我靠,这是啥?良渚文化的玉神人纹多节琮?这玩意儿可是国之重宝啊,在故宫博物院里放着的那个才多大?好像才三十多厘米高吧?这里的这个多大?一米多高!

    而且你这里还他妹的不是一个,一下子出现了六七个!我靠,打脸也不带这么打的吧!你让故宫博物院情何以堪?

    老天,这是啥?这莫非是汉代的玉握?嗯,看样式像。可人家汉代的玉握是葬器啊,一般有个十来厘米长,正好可以让死者握在手里。你这个为啥这么大?有一尺了吧?这么大的玉握只有鬼才能握住吧?您这是欺负俺们死人不会说话是不是?

    而在市场西侧的旧书摊区域,从北端延长至南门云集了三百来个书摊,循着旧书陈香而来的人将整条巷道塞得满满的。而您走在这片区域,一眼看过去全都是古色古香的古籍善本,从宋本到元本再到明清本,从官刻本到坊刻本再到家刻本,只要您能想到的古籍善本,在这里全都能看到。

    当然,如果您要是像考究一下这些“古籍善本”的真假,咱奉劝您还是别费这个力气了。您只需要站在那儿听一下那些书摊摊主们的吆喝声,就能直接判断出这些“古籍善本”的真伪。

    在这区域摆摊的摊主们会时不时的吼一嗓子:“两元一本,甩了!”

    杨靖甚至还看到了很多诸如玻璃球欧米茄怀表、九转乾坤树脂疙瘩、韩料仿制的清代镂空牌子、染色石头包银的挂件等等等等的物件。这些本来应该很少见的稀奇古怪的东西,市场里居然很多,这都是成批生产的假货,你在一个地摊上看到了,十有八。九也会在别的地摊上见到同样的东西。

    要不是亲眼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