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发一个红包,沈冲都会说些未来继续合作之类的客套话,当然也不全是场面话,有些人,比如许鞍华,陈韵文,赵雅芝,张艾嘉,曾江这些优秀人才,以后肯定是合作多多的。

    张艾嘉拿红包的时候,只是转动着大眼睛,看沈冲一眼,什么话都没说,让沈冲觉得有点失落。

    不过走下珍宝海鲜舫之后,大家各自分别的时候,张艾嘉走到沈冲身边,低声说道:“我后天回台湾,你要不要和我一起去?”

    “去,当然去。”沈冲回答的毫不犹豫。

    ……

    ————————————————————————…——————

    注1:,1977年,邵逸夫被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册封为下级勋位爵士,成为香港娱乐业获“爵士”衔头的第一人。

    注2:《七十二家房客》原本是上海滑稽戏团的招牌节目,1963年被珠江电影制片厂改编为电影,1973年,邵氏从珠江电影制片厂买到版权,由楚原导演成粤语片,成为香港年度票房排行榜冠军,压倒了李小龙的《龙争虎斗》。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一卷 第二十八章台北() 
张艾嘉的外祖父魏景蒙,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生于浙江杭州,毕业于燕京大学,先后供职于天津《庸报》、《明星报》、上海《时事新报》及英文《大陆报》等国民党新闻刊物。

    1942年,他自告奋勇,主动提出陪同外国记者团赴延安考察,一搏成名,由此获得了蒋介石的赏识,然后青云直上,1945年出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上海办事处主任,翌年转任行政院新闻局海外办事处处长。

    1949年赴台,1950年10月任台湾“中央通讯社“副社长,1954年出任“中国广播公司”总经理,兼任台湾电视公司筹备委员会主任委员,1966年出任第六任国民党“行政院”新闻局长,1972年再度调任台“中央通讯社”社长,深受蒋氏父子两代人的信任,1978年退休后,受聘成为“总统府国策顾问”。

    沈冲从不打无准备的仗,魏景蒙对他的未来计划很重要,所以在来台北之前,他就刻意收集了这些资料。

    和魏景蒙见面很顺利,这种政治人物,退休之后,大权旁落,难免失落,郁郁不欢,沈冲大老远从香港赶过来求字的举动,让他大起知己之感,招待的分外热心。

    沈冲凭借搜集到的资料,捡着魏景蒙生平最得意的几件事务大谈特谈,勾起了他的谈性,两人在房里你来我往,聊了一个多小时,很有几分忘年交的架势。

    拿着装着字幅的圆筒,走出房的时候,沈冲看到院子里站着一位三十多岁的女子,相貌清雅,举止娴静,很有气质,不由的多看了几眼。

    “果然是一对色鬼。”张艾嘉在台北有车,当沈冲坐上车后,她一边发动汽车,一边没头没脑的说道:“难怪聊得这么欢”

    “你在说什么?”沈冲疑惑,“是说我吗?”

    “不是说你,难道是说门口的石狮子啊。”张艾嘉白了他一样,说道:“刚才那个女人好看么?”

    “还可以。”沈冲点头,说道:“不过你更好看。”

    “切,花言巧语。”张艾嘉不屑,她已经适应了沈冲没羞没躁的赞扬,“你知道她是谁吗?”

    “不知道。”根据她的反应,沈冲试探道;“莫非是你外公的续弦妻子?”

    张艾嘉哼哼了两下,说道:“她才不是续弦呢,她是我外公的小妾。”

    “真的啊?”沈冲惊讶了,都什么时代了,台湾还可以纳妾?

    “当然是真的,这事台北人人皆知。”张艾嘉用一种半是无奈半是气愤的语气说道:“她十几岁的时候就没了亲人,在寺庙里做义工,我外公那个老不修的,有一次去上香,看她貌美,就把她接到家里来,教她读写字,教着教着就教到一起了……”注1

    尼玛,前辈高人啊,萝莉养成计划玩的这么顺溜

    沈冲接近魏景蒙本来另有目的,此刻不由的对他佩服的五体投地,开始考虑是不是拜他为师,学习一下萝莉养成术……

    张艾嘉大约觉得说长辈的故事不太好,也就没再说话,专心的开车,过了一会,她问道:“阿冲,你明天几点钟的飞机?”

    “12点半左右吧。”

    “今晚我有个朋友,开了个音乐会,你也来听听?”

    音乐?

    莫非是那个和她有绯闻的罗大佑?

    “好啊,晚上几点钟,在哪里?”

    “到时候我来接你吧。”

    “好。”

    张艾嘉把沈冲送到圆山大饭店,然后就驾车离开了。

    沈冲看着远去的汽车,摇摇头,走进了饭店。

    张艾嘉在香港和在台北,似乎是完全两个人,在香港内敛,比较安静,在台北活跃,比较疯,活力十足。

    圆山大饭店曾是宋美龄招待访客的地方,后来屡次扩建,成为世界知名的大酒店,很多名人政要都曾下榻于此,其独特的宫殿式大厦极具中国特色,是台北的地标性建筑,李安曾在《饮食男女》中用它做外景,给沈冲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回到房间,沈冲打开圆筒,拿出魏景蒙的法卷轴,看了看,然后随手丢在床上。

    法的好坏姑且不论,光凭魏景蒙是台湾知名高层,铁杆的**人士,沈冲就不会用他的字,开玩笑,他计划中,杂志的主要销售目标就是内地……

    此次台北之行,沈冲只是想要结交一下他这个人,为未来布局,魏景蒙地位够高,认识了他,有助于他去接触台湾其他的高层人士。

    大中华文化圈,向来以官本位著称,做任何事情,只要认识了正确的官僚,就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商言商,是行不通的。

    在沈冲计划的电影版图里,台湾是最先需要解决的地方,他要把台湾变成香港电影的后花园,类似于加拿大之于好莱坞。

    90年代台湾资金大举入侵香港,很多人都误以为台湾早就是香港电影的后花园了,其实不然,在香港电影最为辉煌的八十年代里,其在台湾的平均市场占有率,不过才26%多一点,最高的一年也才40。3%,而外语片在台湾市场上的占有率,从未低于50%,九十年代后期,外语片在台湾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95%……

    沈冲并没有摧毁台湾电影业的心思,恰恰相反,他需要让被“戒严令”蹂躏的一塌糊涂的台湾电影快速发展,台湾的人口基数和电影教育设施都比香港好的多,台湾电影发展的越好,香港可以吸收的人才就越多,他需要台湾除了输送林青霞,王祖贤等女明星之外,还要输送更多的幕后人才。

    在80年代之后,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席卷全球,电影资源的配置不再受国家…民族政权制约,一个地区电影业的终极竞争力,不是人才,不是产量,而是融资能力,只要香港保持压倒性的电影融资能力,就会如同长鲸吸水,把周围地区的人才和电影资源源源不断的吸走,台湾和香港同种同源,不会有所谓的“文化损耗”,两地的电影产业如果能融为一体,将会产生非常积极的效应,所以沈冲需要一个充满活力的台湾电影圈,而不是一个贫瘠荒芜的废土。

    魏景蒙曾经是台湾新闻局长,电影业就在他的管辖范围之内,沈冲可以通过他,接触现任的新闻局长宋楚鱼,宋楚鱼可是台湾的政治明星,在新闻局长的位置上也干了不少年,只要能影响他,就能影响台湾电影业。

    沈冲洗了个澡,小睡了一会,然后在楼下的餐厅吃了点东西,等到六点多钟,张艾嘉就过来了。

    同来的还有一个带着黑框眼镜的瘦弱男,那极具辨识度的外形,沈冲想不认识都难。

    果然是罗大佑……

    金庸,徐克,罗大佑——小说,电影,音乐,沈冲前世青葱岁月里的三个流行文化启蒙大师。

    想不到穿越后,第一个见到的是他

    “沈冲,是我在香港拍电影时候的投资人。”张艾嘉给两人相互介绍了一下,“罗大佑,音乐天才,我的好朋友,今晚就是他的音乐会。”

    “你好。”沈冲连忙伸手示意。

    罗大佑先是看了看张艾嘉,然后才和沈冲握手,“你好。”

    “沈冲看到这一幕,不由的一笑,典型的宅男和女神,他客套道:“要不要先在这里吃点东西?”

    “不用了,那边有吃的。”张艾嘉一摆手,说道:“走吧,再不走就要迟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