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西域少年行-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史那卿真乃忠义之士!”圣人听了阿史那旸的一番辩解,不禁击节赞叹:“前有哥舒翰,后有阿史那旸,均有国士之风,朕心甚慰!”李亨抬头观察圣人脸色之时,忽然发现高力士的眼中隐藏着淡淡的讽刺之色。

    “亨儿、哥奴、陈相、阿史那卿,这份奏章你们传看一番吧!”高力士听见圣人的吩咐,赶紧拿起御座上的奏折,递给李亨。

    “……微臣治家无方,不得已携犬子西征,亦有磨练其心志之意……移拔可汗险遁、忽都鲁逃窜,皆臣指挥不当之故,非将士之罪也……臣思突骑施虽破,其心尚未归附,况忽都鲁在外,突骑施之事或仍有一二变数,若留移拔之女阿伊腾格娜在庭州,则可抚慰突骑施余部,并召忽都鲁之回归也……大食国内纷乱,黑白双方攻斗正酣,此乃大唐威震河中之良机也……臣治家无方、指挥不当,万死不足赎其罪。臣不敢乞求陛下之宽宥,惟望臣之一二愚见,能于君于国有所裨益……”

    李亨翻阅着王正见的请罪密折,先是大喜,不曾想王正见早就料到有些事可能被人抓住把柄,居然秘密上了份请罪折,将漏洞一一抹平的同时,还展现了忠君之心和谋事之能,其行事真可谓滴水不漏!

    大喜之后就是大怒!如此重要的安排,为什么不事先和东宫进行沟通!从密折结尾的落款看,这份密折是王正见班师回庭州后的第二天,就通过监军张道斌的渠道避开政事堂秘密上奏的,早在天马运抵长安之前就加急送到了高力士的案头。中间有这么长的时间,为什么不提醒一下自己!这个王正见,究竟想干什么!!

    李亨虽然心中波涛翻涌,但面上尽力维系着波澜不惊。其余三人看过之后,李林甫站了起来,奏道:“陛下!此事是因御史台查访不明而起!臣请陛下降旨责罚御史大夫王鉷!”

    “哥奴,言重了!御史台本就是为纠察百官、风闻奏事而设的,言之无罪!况王鉷所奏之事皆非凭空捏造,只是不知其中内情而已,可见御史台并无构陷之心。故朕以为,此事可到此为止,不必再提!”

    圣人否决了李林甫的提议,转而提出了自己的问题:“究竟该如何封赏王卿,还得政事堂先拿出个章程来。”

    “陛下!臣接到王鉷的奏章前,已经拟好了王都护的封赏。王都护亲临战场,指挥得当,并敬献天马,扬我国威,可升职从二品开国县公、光禄大夫、赐勋柱国,许荫一子为正七品宣德郎,赐庭州永业田二千亩、钱三万贯。不知陛下以为妥当否?”

    “王卿为人沉稳、虑事深远,不愧为名门之后!将军可先让张道斌转告王卿,其请罪折朕知道了,但不觉得有什么大不了的罪过;移拔一土酋耳,死活均无碍国事,其子更不足道也!移拔之女,可善待之于王卿家,若突骑施余部无事,就让她平静度日吧,如果他日有事再议;大食国内乱之事,朕已知,与政事堂商议后,将正式发文告知。”圣人想了片刻,先嘱咐了高力士几句回应密折之事,然后才对李林甫说道:“政事堂赏得有些轻了!不过朕倒是有个惠而不费的提议,定可让王卿欢心!”

    “微臣洗耳恭听圣人指教!”李林甫满脸谄媚之色,让李亨恶心得想吐。李亨心中的怒气尚未平息,一时有些控制不住情绪。

    “朕这个法子倒是有些取巧!”圣人悠然一笑:“可加荫王卿二子,长子为正七品宣德郎,次子为从七品朝散郎!并特许王卿诸子随军历练。想来这样可让王卿家宅安宁一些!”

    圣人此言一出,满殿的人都笑了。李亨也赶紧收敛心神,满脸笑色。

    “陛下举重若轻之能,实在非愚臣可及也!多荫一子,于国无费,却可解臣属燃眉之急,妙不可言啊!”李林甫能够屹立政事堂十余年,侍奉圣人的各项基本功绝对扎实!李亨一向口拙,对于巧舌如簧的人一向是又羡又妒!

    “政事堂若无异议,封赏北庭之事就这么定下吧!”圣人对自己的灵机一动甚是满意,笑着坐回御座:“哥奴,谈谈政事堂对大食来使之事的看法吧!”

    紫宸殿外的日晷在清冷的冬日残阳照射下,指针的细影已经快要走过巳时了。殿内的大唐首脑们,则毫不关心时间的流逝,仍在全神贯注地为大唐这艘巨舟掌舵扬帆,这种掌控天下的美妙感觉,没有品尝过的人,是永永远远也不会明白的。

    五千里外,阴差阳错被门荫为从七品朝散郎的王霨,和刚刚同样被庇荫为朝散郎的阿史那霁昂一起,在庭院里的雪地上奔跑着,忙着躲避着来自素叶县君阿史那霄云、王绯和阿伊腾格娜的雪球。

    刚开始时,拥有二十多岁灵魂的王霨,对阿史那霁昂的邀战毫无兴趣,觉得活了两世的人了,居然还得和一群小屁孩打雪仗,真是太没面子了。

    可看见阿史那霄云活泼的身影出现那一刹那,王霨立刻毫不犹豫地搓了一个大雪球,丢进了阿史那霄云洁白胜雪的后颈里。

    少男少女的欢笑打闹声惊天动地,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一起,构成了这世界最细密的美丽。

第二十一章:紫宸谁定平戎策 上() 
大明宫紫宸殿内,漫长的朝议仍在没完没了地进行中。左相陈。希烈觉的小腿已经变得麻木不堪,让他的疲劳至极的大脑无法再昏昏欲睡了。

    陈。希烈对于诸事纷繁的朝议越来越厌恶,但却不能不参加。毕竟自己是大唐政事堂的左相国,在百官中的地位仅次于右相国李林甫,所有的正式朝议都必须有他出席,否则就违背了大唐的政制范式。

    但陈。希烈更明白,自己真正的地位,不过是右相李林甫的“伴食宰相”而已。

    开元初年,姚崇独霸相权,政事堂的另一个相国卢怀慎诸事不管,唯唯诺诺,听命而已,故被时人讥之为“伴食宰相”。

    现在,自己是踏上卢怀慎的老路了,成为李林甫的伴食者了。百官的讥讽、民间的打趣,陈。希烈不聋不哑,都是知道的,但他并不以此为耻,心中反而暗笑世人无聊之极。

    作为自幼专研《老子》和《周易》、精通玄学的大学者,陈。希烈深知抱弱守雌和亢龙有悔的义理。

    和将“弄璋之喜”写成“弄獐之喜”的李林甫相比,自己绝对算得上诗文精熟、满腹学问。否则,也不可能长期在秘书省为圣人讲解《老子》和《周易》。

    但学问之道和治国之理并不完全重叠。在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的学问和治国富民强兵是紧密相连的。无为有黄老、文治有孔孟、耕战有申韩、兼爱有墨子、纵横有鬼谷、兵法有孙武……想起当时百家争鸣之盛,长年沉醉在经书世界的陈。希烈悠然神往!

    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学术义理和治国之道逐渐分离。汉家天子一方面倡导众生学儒家之“仁爱”精神,另一方面却教训太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

    学术和执政的背离,让皓首穷经者研究一辈子的义理,却仍不通治国之道,不能牧守一方;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行、不习学业的魏武帝,则挟天子以令诸侯,南征北讨,青史留名。

    自己的学问再多再精深,和右相李林甫的治国之才相比,只能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圣人选择自己担任李林甫的助手,其实看中的也就是那么点修饰点缀的功能。

    《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陈。希烈不敢说自己有知人之智,但自认为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故无论他人如何嘲讽,陈。希烈都老老实实地按照圣人和李林甫的期望,当好政事堂中的点缀。

    李林甫要独霸相权,可以,让他去费神吧,某乐得清闲!李林甫要扳倒太子,可以,让他去折腾吧,某绝不阻拦!李林甫要报复敢言之人,可以,让他去打击吧,某装作看不见!需要某参加的朝会,某就准时参加;需要某签核的公。文,某就毫不迟疑地落笔;需要某讲官话的时候,某就寻章摘句,讲得花团锦簇、妙不可言……

    陈。希烈自认为已深得《老子》之三味,懂得“无为而无不为”,无国事之劳心,无争斗之耗神,悠哉乐哉、富贵平安。

    岂不闻魏晋先贤有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人生苦短,何必诸事劳烦,不若及时行乐。想到这里,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