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工匠心-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鲁善工一愣,吃惊道:“故宫还有医院?”

    “外行了吧?”欧阳难得看见鲁善工吃惊,打趣道:“文物医院汇集200名文物保护专家,在采用传统工艺保养修复文物的同时,也配备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文物诊疗设备,如文物专用CT机、显微观察设备、材料分析设备、无损探伤设备等。”

    “当年故宫院长信誓旦旦保证:文物医院是目前世界技术力量最强、专业设备最多、修复人员最多的博物馆文物修复机构,希望能将故宫186万件文物以更好的面貌呈现给观众。”

    “如今跟科技发达,跟以前全靠工匠经验不同,每件文物在修复之前都要先送到文物医院,进行分析、检测、探伤,彻查文物病历和健康状况,得出诊断报告,确定修复方案,才能交到修复师手里。”

    “去年合作修复某件元代真迹,我就亲眼见过文物医院建立的电子病历。上面记录着文物曾经的病害状况、修复过程,还能看到文物在什么时间地点展出过,当时的温度、湿度如何。当其再进入文物医院接受保养和修复时,修复人员首先能看到这件文物过去经历过什么,也算一种进步。”

    鲁善工十分好奇,早知道高科技对传统手艺的提升,没想到故宫居然这么时髦?

    欧阳想起什么问道:“你不是跟梁海生关系不错?他没带你去看看?”

    鲁善工摇摇头,无奈道:“最近事情多,根本没时间操心别的,所以……”

    “你小子啊!”欧阳摆摆手,提醒道:“手艺再高也不能闭门造车,多跟同行交流很重要。现在不像早年间,陈芝麻烂谷子的规矩多,信息社会,靠的全是分享。”

    鲁善工一挑大拇指,连荣宝斋老掌柜都如此与时俱进?

    服了!

    “废话,我们老字号要是不跟上潮流,早就关门倒闭了!”欧阳笑骂道:“前几天他们还给我商量说高价买几台最先进的激光打印机,还有4D投影仪,说能提高木板水印的精度和效率,一台大几十万,真不便宜!”

    好家伙,鲁善工今天真是大开眼界,连老字号都这么高科技?

    你别说,还真要去故宫多走几趟,不光是交流经验,还能找机会弄点修复材料,否则手里有宋徽宗,没有宋绢也是白搭。

    离开荣宝斋,打电话联系梁海生,听说想要参观文物医院,对方很爽快,直接让下午来。

    “早就让你来转转,结果推三推四,今天怎么开窍了?”

    梁海生带鲁善工进大门,一直想把这个潜力股弄来故宫工作,以他的天赋加上几个老师傅的经验,修复起来岂不是如虎添翼。

    两人边走边聊,来到一排明亮的黄瓦中间,梁海生介绍道:“这里是西三所,传说保科技部就坐落在这里。”

    梁海生直接走进第一个院子,推开门道:“来,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曲师傅,咱们木器组的组长。”

    鲁善工赶紧跟四十多岁的曲峰握手打招呼,对方听说鲁善工的名字,惊讶道:“你就是耿老赞不绝口的鲁师傅?这么年轻!”

    鲁善工听完有点不好意思,耿老居然夸过自己?三人坐下聊天,梁海生看见桌上的零件道:“紫檀嵌粉彩瓷片椅,进度如何?”

    “哎,椅子刚送来时,四条腿里面三条腿都断,连接椅子腿之间的四块牙板,三块已经裂掉变形,粉彩瓷片也严重损伤。”

    曲峰无奈道:“修复要不断地尝试三条腿哪个接口对应哪条腿,而且必须得同时接,否则另外两条腿就有可能对不上,难度不小。”

    “上次同样一把椅子,从除尘、拆解椅子松动的部位、清理老化鱼鳔胶、修补残缺处、组装粘合到烫蜡,折腾两三月后,这次估计也差不多。”

    梁海生叹口气,对鲁善工道:“你看看,现在故宫是宝贝多,高人少,每次去库房看见一大堆残器就头疼,你说怎么办?”

    鲁善工笑而不语,这话真不能接!

    “没办法,干咱们这行的不同组的手粘的东西都不一样,青铜器组手上是锈,木器是鳔,漆器组是漆。”

    曲峰给两人倒上水,笑道:“就说最简单粘木头用的鱼鳔胶,必须是古法熬制。为制作出上等的鱼鳔胶,经常要出差到千里之外的厦门去亲自采购挑选最合适的黄鱼鱼肚。”

    “买回来以后,要用温水泡发、加热,然后放到铁锅里捶打,直到打成糊状,过滤晾干以后裁成条状,用时加水熬成胶。”

    “最痛苦的是砸胶的时候。在鱼鳔不断捣碎成糊状的过程中,胶的拉力也会逐渐出来。经常在自己用锤子砸的过程中,会把整个锅都带起来。砸上五分钟,手就抽筋、浑身发酸冒汗、没有力气。”

    “现在还好,手下有几个年轻力壮的徒弟,大家轮换着砸,把上下午时间都算上,木器室里年轻的小伙子轮流着一刻不停地砸。整天下来,顶多能砸半斤的鱼鳔胶就不错。整个制作周期要长达数月,行话叫好汉砸不了二两鳔。”

    鲁善工点点头,相比于市场上卖的乳胶,只有费如此心思砸制的鱼鳔胶,在文物修复时才不会对文物产生腐蚀。

    这就是手艺人的操守!8

第227章 都不容易() 
    梁海生听完笑道:“哈哈哈,早就说这行锻炼人吧!”

    曲峰听完笑道:“一开始来故宫工作并不是太适应,当年在学校的时候没有起那么早。尤其是学艺术的,纪律性不是特别强。”

    “二十多年间,我改变着文物,也被文物所改变。从一个天马行空的艺术毕业生,变成到现在锁门的时候都会反复拽几下的木器修复师傅。”

    “没办法,这就是命!”

    三人哈哈大笑,鲁善工没想到故宫修复师也挺幽默,顿时气氛轻松下来。

    这种感觉自己也深有体会,以前不懂,看文物就是文物,自己就是自己。后来境界到了,会逐渐把文物当成一个生命去看。

    你是一个生命,它也是一个生命,两个生命在碰撞的过程中,就会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理解文物,反观你和周围事物的关系以及思考你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哟?领导来视察工作呢?”

    突然门一开,走进一个中年人,梁海生摆摆手道:“来到正好,一会就像去漆器组找你,来坐下。”

    “这是闵俊生,漆器组组长,他就是鲁善工,琉璃厂玩瓷器的天才!”

    鲁善工站起身,跟对方打完招呼,大家重新坐下,闵俊生道:“原本是来给老曲送点刚调好的生漆,结果遇见你们。”

    说完伸出手,把漆盒递给曲峰,鲁善工看见对方的手上都是老茧,还有很多红点,明显就是过敏导致。

    “哎,没办法!”闵俊生看见鲁善工的目光,笑道:“手上会经常沾满各种漆,碰到身上还会引起过敏。但是为防止戴手套手滑而引起的文物损害,只能赤手刷漆,毕竟手才有感觉。”

    “说起这个,你比我们更不容易!”曲峰小心翼翼放好漆盒,感叹道:“采漆基本在三伏天,害怕白天漆被太阳晒起皱,割漆还都在晚上。从深夜十二点到第二天黎明,老闵经常只戴一个头灯在漆黑的没有月光、伸手不见五指的山峦里作业,下面是陡峭嶙峋的山峰,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坠下。”

    “按照一棵树十个口割四十刀,一宿割六十棵树来算,有的时候六七个小时下来也就能装一矿泉水瓶那么多的漆,行业里流传着百里千刀一斤漆,不易啊!”

    “哼,知道不容易就省点用!”闵俊生笑骂道:“没几天就跑到我那边打秋风,你以为大漆都天下掉下来的?”

    “你……”

    曲峰一瞪眼,骂道:“你小子,好容易在领导面前给你表表功?还不知道好歹?”

    “废话,我们漆器组的功劳实打实摆在明面上,用你表功?是不是领导?”

    鲁善工看着几个人斗嘴,忍不住笑起来,看似开玩笑,其实也是一种难得放松。长年累月工作也有心情不好的时候,状态不好的时候不敢动文物,你端着它的时候,中间就容易出问题。有的时候可能一上午就工作一两个小时,心里很焦灼。

    “你们都不容易,特别是闵师傅。”梁海生对鲁善工介绍道:“这些只是开始,为修复好一把清宫旧藏金陵易少山斫古琴,所有构件都要翻开,上面的漆都脱落殆尽的,他花了整整一年多的时间。”

    “为修那把琴,还专门买了一把斫琴学习乐理和演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