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百工匠心-第3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卷着麻丝的竹圈吊在伸手够得着的地方,这样一边拉过丝一边编就很省事了。

    但丝一定要保持湿润。

    但凡能编柳条包的人一般是什么样的物件都能编得上来,惟有这饭盒有点儿与众不同。过去,姑娘在出嫁前都要把它的编法学会才行。

    具体编的时候,刚才我不是先在弓上绷好了两根丝麻吗?就在这两根丝中间交叉着将柳条编进去。粗细要均匀,柳条编完了,再来上一排丝,这么重复地编下去就行了。

    我开始柳编是在十六七岁的时候,用了一个冬天可还是编不出个像样的东西,弄不清到底是哪儿不对,就去请教我父亲,在我们那里男人女人都干柳艺。父亲把我一通好骂,骂得我直哭鼻子。

    我们那里的习惯就是入了冬才开始编柳艺,其他地方都是在农闲的时候干。因为丰冈是个雨多雪多的地方,所以很盛行这种在室内可以搞的副业。男人们比较多的是编那种大的装行李的柳条包,因为东西大,所以他们得在一个大台子上半蹲着来编。而我们女人因为和服的下摆窄,上上下下的不方便,所以就以编小东西为主。

    要问我一天能编多少个,战争时期,麻丝用得少,所以,一天编个百十来个不成问题。那时候编得都比较粗糙。

    战时的丰冈有过上缴的指令,凡交够一定数目的人可以在神宫里饰挂上写有你上缴数额的纸片,也算是一种表彰吧。

    那些柳编都是用做军需的。

    在编制的过程中要让柳条始终保持湿润,所以,编到半途中都要啧啧雾气。从前,每一间柳编的作坊里都摆放着几个啤酒瓶,那里面盛着水,编著编著柳条干了,就在嘴里含上一口喷上去,再接着编。就连冬天我们也不用暖气,就是因为怕柳条干燥。那搓着手编柳的情景可以想见吧?

    只有这种柳条包饭盒,在编的时候,是用柳条加麻丝来编的,而其他的筐类什么的用的全都是柳条。

    如果在编的过程中麻丝断了,要系一个不是疙瘩的扣地。这里也能体现出麻丝的好处,如果是用尼龙丝线的话,手一滑一突噜,再加上它又不会像麻丝那样跟柳条产生相互间的磨擦,就会一突噜到底而前功尽弃。但是,麻丝就不同了,它会跟柳条越磨越紧。用尼龙丝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柳编用久了,尼龙丝会越来越松。

    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是几个要好的聚在一起边聊天边干活儿,可热闹了。

    出嫁的时候,新媳妇都要带上作为嫁妆的柳编工具。我那时因为婆家有,所以就没从娘家带来。

    编的过程中最难的地方就是在成型的时候,本来是平平地编著的,到了一定的长度就要把用来成型的木块撑在其中,勉强地使它撑出一个四方边缘。

    另外,编的时候随心情变换一下形状什么的也挺有意思。但说来说去还是得有好材料才行。现在柳材已经很不足了。

    编到头了,用竹框子合一下形状,然后用竹夹夹住再卷过来,这个卷边儿用的材料不是柳而是藤皮,边缘要留出缝隙来把藤皮织补进去。这个做好了就算完工了。

    这个卷边儿的工艺我是跟一位86岁的老奶奶学的。过去,我们是不做这道工序的。在卷边儿之前就交活儿了,然后由专门的卷边工艺师来做。现在,我自己就能做下来全过程。

    我那里没有弟子,只有一个60岁的妹妹最近心血来潮想要学。这个活儿我想我是要一直干到底的。

    山野的深处生长着一种叫“藤蔓”的植物,用它的茎上抽取下来的丝织布,就是“葛布”。不要以为它仅仅是很平凡的丛生植物,它的丝却是洁白而有光泽的。

    在很久以前的日本,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采集到的植物的丝来织布了。现在,管这样的纺织品叫“古代织锦”,日常生活中有的依然在用。

    静冈县挂川市的“葛布”就是其中的一种。过去这个地区曾经有过很多的“葛布作坊”,而现在只剩四家了。他们织的坐垫套、手提包、门帘、墙纸和帽子都是平常的生活中用得着的东西,也有些历史悠久的,像上下身分开的礼服、古代玩踢球的游戏时穿的裤裙等传统的服装也在做。

    看着把一根根细细的丝线放在手织机上,再慢慢地织出布来这一没完没了的过程,简直让人不可思议。这种“古代织锦”虽说是采草木的丝来进行纺织的,可在它的背后却有着许多繁杂的程序。

    一根藤蔓采回来以后,要经过煮、让包含在茎丝上的纤维层剥离掉、发酵、江水的洗涤、干燥这一系列的程序以后,才轮到可以拉丝。拉了丝还要把它们一根根地系在一起,结扣儿的地方要处理得很细,不能影响织出布的美观,这些都是需要靠人的手工来完成的,同时也是很需要时间的。

    又因为它们是来自大自然中的材料,所以还存在着季节的问题。只有在那一段特定的时期才能生产出东西,因为大自然只在这时期提供原料,这跟工厂里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制造出来同样的商品是截然不同的。

    这些以自然为伙伴从事劳作的人都有一本“自然日历”,他们会合著自然的变化来安排自己工作的日程,还有一个巧妙的地方,通常这样的活计有年轻人能为的,也有上了年纪、身体不再硬朗了的人能做的。总之,人在每个年代、每个阶段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川出茂市是葛布作坊“川出幸吉商店”的第四代传人。他的商店兼作坊就在挂川市内,他是以织布为主,丝线是靠左邻右舍的农家人给提供。他把织“葛市”的材料和织机都带到了我们的现场,给我们演示了传统的织法。

    川出茂市口述

    我是川出,“川出幸吉商店”的第四代传人。我织了一辈子的“葛布”。我们的工作就是采回植物的藤蔓,取它们的丝来织成布。现在;挂川市里有四家织“葛布”的,可是,除了“葛布”,其他的什么都不织的仅我一家,他们有的也织麻或别的材料。这种工艺只有我们挂川有,别的地区都没有。五年前,岛根县温泉津镇曾经有人说他们那里在过去也曾采过藤蔓,因此到我这里来学习纺织技术,也就是说岛根县从五年前开始有了这个工艺。

    抽取藤蔓上的纤维这一程序,我是请位于离挂川八里远的山坳小村——仓真村松叶地区的老婆婆们帮忙做的。挂川市位于静冈跟洪松之间,从挂川往北一里的深处就是仓真材和樱木村,藤蔓都是在那地采集的。我们委托的人在樱木村有6  人,仓真村有6  人,和起来12个人。

    我用的藤蔓就是很普通的,跟野生在堤坝和空地上的那种是一样的。藤蔓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缠绕在树上的,一种则是爬着延伸在地面上的。这两种中用的最多的还是爬在地面上的那种,因为它会从很多的“关节”处长出新芽,并延伸得很长很直。而缠绕在树上的那种总是扭扭曲曲的形状不够好,拉的丝也不会很直,这种丝是不能用来织布的。

    为织布而采的藤蔓一般是小孩子的小手指那么粗,六七米长的。这样的藤蔓从每年的6  月到10月都可以采集到,而且都是当年的新芽长成的,尤其在盛夏更是最好的采集季节。把爬着长在地皮上的藤蔓割下来,这个操作看起来并不十分难,可是,要采50公斤的藤蔓才能出1  公斤的丝线,1  /50的比例。而且这抽丝拉线的过程也都是纯粹靠手工完成的,很费事的。

    采回来的藤蔓先要在大锅里煮一下,然后把它们都铺在一个长1  米、深30公分的正方形洞穴里进行自然发酵,以使它们的表皮腐烂,之后,拿到江里去洗并抽出藤蔓中间的芯,再下来就可以拉它们的丝了。

    用葛布做游戏时穿的裤裙

    藤蔓这种纤维的特征就是既结实又轻便,还有像绢那样的光泽,所以,从古代开始人们就用它来做礼服了。

    放在会场的入口处展览的是古代的一种玩踢球游戏时穿的裤裙。现在,京都还有人会订做。今年已经有八匹布的订货了,正在加紧织呢。

    从前,那种踢球的游戏在宫廷里很盛行,据说几千年前用的就是挂川的葛布,因为葛布可以用水洗,并可以反复地穿。

    最早,是挂川附近的主妇、婆婆们觉得这种葛布很结实,就用它来做干农活儿时穿的衣服,然后慢慢地才越做越细,种类也越来越多起来了。到了镰仓时期(1185一1333年),骑马时穿的裤裙也是用它做的,江户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