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曲尽星河-第4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赶紧回备州,免得躺着中箭,被谶纬给联系到。

    当然,这样的人不止李虎一个,运河上一个监军将领信了佛,也在行善,到处劝自己的同僚善待丁壮。

    他穿着一身青衣,人称青衣王伦。

    墨士也在里头吸纳信徒,但他们不是国教,没有拿出哪一个人来作标靶,只是在秘密进行。

    为了行走方面,李虎在道林那儿借个善生的名义。

    很多官场上的人更多看到的不是他东夏人的身份,而是他和道林的关系,佛教成了国教,王伦信佛无疑,白衣李虎、青衣王伦,都被看成佛教上头的。

    佛教被定为国教,大兴天下,却是替李虎掩饰了一把。

    道林更是希望能把李虎给争取上。

    李虎若能成为他的弟子,他就拥有佛教的未来。

    王伦?

    在他看来远比不上李虎。

    王伦之所以那么出名,是佛教在背后,是达摩等一干老僧费大力气,在背后给他造势,救治的百姓并不多,亲力亲为也少,不过是盛名。李虎则不然,带着郎中,奔走于河沿,自己出钱,天南海北找药材,一群、一群的丁壮面前告诉说:“你们吃饭不要在一个锅里,免得传染疾病。”

    这是立地成佛的人物呀。

    一说李虎要回来,道林就心里欢喜。

    他不知道李虎回来是被石虎关联上害的,生怕人一回来就又走,错过了,将来人越长得大,越读得书多,越不容易被度化,就希望自己能趁李虎见了人家疾苦,更愿意佛法普照,相比于李盘的事儿,他还是把此事放在首位,虽然是同意了,但人还是从保郡走的,路过保郡,听说李虎还没到,这才有点惆怅,告诉说:“李虎要是回来,一定让他来找我,我有要事与他讲?”

    什么要事?

    与李盘达成的条件,一起拉起一支僧兵。

    在保郡拉起一支僧兵,若不想代价太大,也得找他李虎,他李虎身边的东夏人多,自己打过土匪,又精通武艺,乡里无赖儿畏服,更身兼民望,几有可能登高一呼,跟官府干的威信。

    他怎么还不回来呢?

    保郡都过去了,回头能看到城里寺庙探出的尖尖,看看这进度,算算这工期,道林就在心里满意。

    当初要建的时候还闹过争执。

    城里的那一片地,李虎建议更改方案修成禅房,不再肆意扩建,建议城外的别院好好大修,到时无论工期长短,都不影响城内百姓的生活,而且能够坐山看水,给人禅修礼佛的神往,道林不同意,便出了民闹。

    和尚们不能与民争利打架毁形象呀。

    结果就是李盘所说的那样,和尚们吃亏了,想要拉一支武僧。

    武僧倒不是为了与百姓打架,更不会是因为此事引发,而是寄托了道林的卫道之心,迟早要见。

    而今,道林回顾过来,承认人家李虎是对的。

    要是把城里大修,那几千斤的石头运送进来,街上的路不全毁了吗,人还通过不通过?修起来又该多慢?

    结果现在呢?

    城外别院能够就地取材,减少运输,城内禅院一片清幽,白楼都建起来了,挑得高高的,到时山上起钟,城内诵应,这才是一片佛土呀,一副西方佛国的模样。

    他还在想着李虎。

    最近这些天来,他想的的最多就是李虎。虽然僧人还没有清规戒律的约束,但已经有了分化的苗头,道林的师傅达摩一心向佛,没有侍妾,虽然提到与女弟子双修,实际上自己却没修。

    道林是他这一派的,睡过女人,双修过,却也没有不像话,也就没有子嗣没有子嗣在他看起来合情理,双修是修什么呢?修佛呢,双修能炼精化气,怎么可能会产子呢,要是产子反倒坏了。

    正因为没有产子,他对弟子的态度就大不一样,转世时得有人找到自己呀,弟子就得像子女一样对待,不是吗,百年之后,他坐化了,他有什么?要是有李虎这样的弟子,佛教必然昌盛,尤其是他这一支,保不准被推选为教宗,到时金身舍利,受天下万僧供奉,信男信女,五体投地,这该是什么场面?

    到时自己再一转世,李虎发动僧众把自己找回来,从小和尚长大,再主宰佛国,对不对?换做别人呢?

    他无成就。

    他就做不到这些。

    要未来,就得要有人才。

    要人才,就不能放过李虎,他就是自己的侍妾,他就是自己子孙,就是自己的将来,就是自己成佛转世的保障。

    只是李虎想要啥呢?

    以前看不出来,一心往金钱上考虑,现在可以肯定了,他有佛性,他想普善,这是他的佛性呀。

    见面了,要问他:“你一人救人,能救几人?”

    这样的人,也许就入情了。

    这时再润物无声地讲解佛法,讲天地致理,讲万物有灵,他就入信入定啦。

二百零五节 不看佛一眼的少年() 
纯文字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道林和尚接得及时,赶到渔阳河谷的边塞,正值马天佑调头往登州方向,自后赶上,就给迎入备州界。

    接到马天佑容易,说服马天佑接受摆布难。

    马天佑反复梳理战事,一路念念有词,连允许自己口误都不肯,对战败不讳言,对缴械不讳言,只一味纠缠为何不发援兵,为何反过来截断他的后路,让道林感到意外。道林是官场上的纵横家,避重就轻,试探几回,就已经知道此人的执拗,干脆只言受李盘所托,向他询问战败投降的事情。

    这就等于在问责,在震慑,你叫委屈,你怨这个恨那个,你战败投降你知道吗?认吗?等着伏法吗?

    一路上,整整三天,道林都在盘问细节。

    他问道:“高显人问你我们的兵力部署了吗?”

    马天佑暴躁。

    他问道:“你答应了东夏什么条件,他们肯放你回来?”

    马天佑激动。

    他也不知道跟谁学的,什么问题像锥子,就问什么问题,明明你知道不是这么回事儿,但照样得汗涔涔地,紧张辩解。到了第四天,道林站在一位长者的立场上,劝他说:“佛祖在上,我能看到马将军您的清白,但是你哪能与别人说得清?照你这样的回答,别说到长月,到了州城,也能够被斩立决了。”

    他扔下来一句令马天佑深思的话:“好好想想吧。你要怎么样?你该怎么言?否则你被斩了,真正恨你的人却称心如意。”

    马天佑木了。

    他为何回来,要为将士们讨还血债,洗刷将士们的清白,要让救援不利的人像军法中言明的那样:斩。

    虽然置于死地而后生,可要是刚露面就被斩,话都没说明白,也不行呀。

    这第五天,马天佑一改亢奋,忧郁沉默,见到道林和尚欲言又止,想必是既想请教,又害怕他是李盘的人,不肯放心。道林和尚却心知肚明,一个屡用见效的手段被他拿出来,车程之中,亲掌饭菜,嘘寒问暖,再问家庭,妻子、孩子,乃至娘亲,一样也不放过,问完自个就先叹气。

    佛的怜悯,佛的慈悲,好像在他身上源源不断地散发。

    有的时候,他还会背着马天佑,却又让马天佑听见:“我与马将军有缘,他是有佛性的人,虽征战杀伐,手沾血腥,却是为国为民唉。他却对我有戒心呀。话不言尽,我也帮不到他。”然后再唱一句意犹未尽的高神佛理,好像冥冥之中他都知道一样。

    也的确,他都知道,他用开阖之术探过马天佑,对马天佑想干啥也一清二楚,一个义无反顾归国的人,生死都置之度外了,源于一股血性十足的执拗,就是想砸天一个窟窿,跺地一口深井。

    上万将士的尸山血海呀。

    眼看要到保郡,马天佑仍似一块生铁,道林也不由怀疑起自己的手段和佛法。

    他有闲暇,却还顾得问周围的人:“李虎还没回保郡吗?说好让他来见我的,怎么还不见他人呢?”

    李虎却是已经回到保郡。

    只是他对道林和尚,却没有道林和尚对他那么殷切,既不远离,也不太近。

    李虎离开保郡,离开杨家村已经好几个月,他谁不挂念,跑去追他一个和尚?

    有意经过易县,在易县停留,李虎才赶去。

    当年李虎一夜用脚底板赶的距离,道林和尚他们坐着车马也才到,当然,他们的路程还是远些,而且绕了路,捡着好路慢行,中间还会经过驿站,经过官府,要办理一些必要或不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