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主婆的红火日子-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有什么法子可以让紫菜生长得好些、成本又低呢?

鱼儿知道这法子北宋或北宋以前的书里不可能记载,否则不可能到现在北宋的渔民都还采用最原始的法子来获取紫菜。也就是说,眼下鱼儿只能努力的回想脑袋瓜子里那些从现代带来的知识了,也只有从鱼儿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里找出解决的办法了……

鱼儿倒是不怕找不到法子,因为后世紫菜已不再值钱、四处可见,那便证明一定有人想到大量繁殖紫菜的办法。而这个办法主修“水产养殖学专业”的鱼儿一定曾经接触过才对,否则鱼儿前世大学四年可就白读了!

不过鱼儿更担心的是另外一件事———鱼儿兴许慢慢的回忆,能把养殖紫菜的法子回忆起来,但鱼儿最担心的就是这个法子必须靠现代技术才能完成!

若真是这样,那靠大量养殖紫菜来让杨家发家致富的计划,最终的结果便是还没具体实施就提前夭折了。

幸好鱼儿以前那个时代竞争十分激烈,这让鱼儿上学时不敢虚度宝贵的求学光阴,大学四年也算是个勤奋刻苦的好学生,该学的知识鱼儿也都认认真真的学了。

因此鱼儿仔细的回想了几天后,最后终于想到了两个改善紫菜生长状况的法子———“菜坛养殖法”和“半浮筏式养殖法”。

这两个养紫菜的方法,后一个应该是近现代才有的,眼下鱼儿还没时间细细推敲和回想,一时半会儿也不能确定它能不能在北宋实施。不过鱼儿却记得另外一个名为“菜坛养殖法”的养紫菜方法,是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间,就有人用过它了。

因此鱼儿自是重点回想了下菜坛养殖法,很快就确定这个方法在北宋也可以实施。于是一直想要靠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干出一番大事业的鱼儿,马上就有了迫不及待想要一试的热情。

于是鱼儿马上就找到了杨大柱和刘氏,兴致勃勃的提议道:“阿爹、阿母,我们租几块紫菜礁来养紫菜怎么样?这紫菜可比鱼虾值钱多了,且平日里也不用怎么打理,只消在在紫菜长成后请人去采下来就行……”

鱼儿的话让杨大柱和刘氏下意识的对视了一眼,随后还是刘氏开口说道:“阿妹,你怎么会突然想到要养紫菜呢?你莫不是看那高家养紫菜赚钱,便也想靠这个来发家?这养紫菜哪有你想的那般容易,若是运气不好,整块紫菜礁上都采不到紫菜的状况都可能会遇到!”

鱼儿当然知道若是被动的养紫菜、自然只能靠运气了,不过眼下她却可以主动改善紫菜的生长情况、让紫菜比以往生长得更为茂密,让紫菜礁再怎么样也不会“颗粒无收”。且若是那“半浮筏式养殖法”也能在北宋具体实施起来,那鱼儿甚至可以保证杨家养的紫菜一定会大丰收!

第四章    租赁方式

于是鱼儿马上转动脑筋,很快就想出了一套说辞来:“阿爹、阿母,你们有所不知,我先前流落在建州时意外得了一个好法子,咱们用这个好法子来养紫菜,绝不会碰到整块紫菜礁上都采不到紫菜的状况,一定会只赚不赔!”

“什么法子那么好使,竟能够只赚不赔?”

杨大柱有些不信的问道,随后补了句话证明自己不是随意怀疑鱼儿的说辞:“阿妹,你莫不是年纪小叫人哄了去了吧?这天底下哪有那样的好法子?阿爹当了几十年的渔民也没听人提起过,只听人家说养紫菜都得靠运气。”

鱼儿闻言笑眯眯的同杨大柱卖起了关子来:“阿爹,难道你连我也不信吗?我什么时候让咱家做过赔本的生意?”

“这……”

鱼儿见杨大柱还是有些犹豫,马上苦口婆心的劝道:“阿爹、阿母,咱家得想个别的什么法子多挣点银子才是,否则日后几个哥哥再添上几位小侄子,那咱家可就又要过回那穷得揭不开锅的日子了!”

鱼儿说的也正是杨大柱夫妇眼下所愁的,毕竟打渔种田来钱确实是慢,且还经常难以维持温饱。更何况家里先前的一点积蓄都花在了找鱼儿上面,虽然眼下还不至于回到那揭不开锅的境地,但状况却不是太好。

而眼下鱼儿虽然能够绣点物事、雕刻几幅影画换钱来补贴家用,可这毕竟是鱼儿一人的本事、不是杨家一家人的本事,将来总不能鱼儿出嫁为人妇了,还在夫家做这些物事卖了给娘家补贴家用吧?

这也是鱼儿一心想给杨家找一个能够传承下去,或者不会因为她出嫁而断了的财路的原因,毕竟若是撇开杨家这一大家子不说,鱼儿自个儿靠着手上的两项活计,维持温饱已是绰绰有余。

因此杨大柱夫妇想通了这一层,再仔细的把鱼儿的提议一琢磨,还真是有点心动———这养紫菜可比打渔种田赚钱多了,当然前提必须是这紫菜养得好采割得多,否则可能连租紫菜礁的本钱都赚不回来。

而鱼儿见杨大柱夫妇心动,很快便灵机一动再想了个一举两得的法子:“阿爹、阿母,再说了,既然你们急着替我物色好人家,那还不得赶紧把我的嫁妆备起来?否则要是遇上好人家、对方急着要我嫁过去,因我们家没能备齐嫁妆而耽误了,那可不就得不偿失了……”

鱼儿话说到最后有些不自在的干咳了两声,把心里的那丝不自在压下去后,才强自镇定的继续说道:“若是我们家一成不变的只靠打渔和种田,那最多也就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想多赚些银钱让将来的小侄子们少受点苦,怕是没指望了。”

其实鱼儿口中的“小侄子”,一时半会儿也不会生太多出来,因此杨大柱夫妇先前才不会急着想法子赚钱。不过鱼儿硬着头皮提出来的嫁妆一说,倒是让杨大柱夫妇十分重视,仔细斟酌过更是觉得鱼儿的话十分有理。

加上有许多由鱼儿出主意挣到银子的例子摆在前头———比如当年也是鱼儿主张种黄豆、腌制豆腐乳的,烤鱼烤虾的点子更是鱼儿一人想出来的,就连眼下杨家住的大屋也是鱼儿好心有好报换来的。

于是鉴于鱼儿以前的表现实在太过出众、帮杨家挣了不少钱,杨大柱和刘氏最终还是狠下心来决意再听鱼儿一回,好好的搏一把让杨家走出那一成不变的境地。

而鱼儿见杨大柱夫妇答应了,心里立马有了一丝窃喜,心想既然杨大柱夫妇是为了她的嫁妆才下定决心养紫菜的,那只要她的嫁妆一时半会儿没办法体体面面的凑齐,他们也就不能再急着把她嫁出去了……

这“嫁妆”两个字还真是个一箭双雕的好法子!

于是劝服了杨大柱夫妇、并顺道把自家的小烦恼解决了后,鱼儿马上欢欢喜喜的同杨大柱他们商量起养紫菜一事的细节来,而这杨家若是想要养紫菜,第一步就是要租几块紫菜礁回来才是,毕竟有礁才能有紫菜。

有了这个初步打算,鱼儿随后便把哥哥嫂嫂都叫齐了,一家人认真的商量了一番后,最终一致决定由杨大柱这个经验丰富的老渔民出面,去四下打探下租紫菜礁的价钱,顺道再打听看看哪儿有合适的紫菜礁出租。

随后的日子里杨大柱便着手办起此事来,每天打渔回来便四处走动、四下向人打探消息,先是在小岞村里打听,小岞村没打听到合适的才去了邻村。

而这杨家的运气也不算太差,杨大柱到了邻村后,很快就打探到邻村正好有一户专门养紫菜的游姓人家因要迁移去城里长住,自家无暇再打理位于海港的十来块紫菜礁,于是便想把自家的紫菜礁出租给人,今后只想省心的赚点租金来花。

杨大柱先把游家那几块紫菜礁的状况打听清楚,随后再跟着游家当家的去瞧了瞧那几块紫菜礁,最后因游家急着要办这事,杨大柱看完紫菜礁便急忙忙的赶回家同鱼儿等人商量。

杨大柱一回到家就召集了家里众人,喝了口茶缓了缓气后便直截了当的说了起来:“我先前同那游家人出海去转了一圈、看过他们家想卖的那十来块紫菜礁了,那十来块紫菜礁所在的位置都不错,都是立在风浪大、潮流通畅、营养盐丰富的海区……”

杨大柱说着顿了顿,见众人把他的话都仔细听进去了,才补了句:“那游家当家的说立在风浪大、潮流通畅、营养盐丰富的海区的紫菜礁,礁石上的紫菜都长得不错,每年都能采割下不少!既然如此,我看这游家的紫菜礁我们可以考虑租下来。”

鱼儿听了杨大柱的话后下意识的琢磨起游家紫菜礁的情况来,并暗暗的思忖道:这品质好的紫菜一般都生长在潮间带,喜风浪大、潮流通畅、营养盐丰富的海区。

听说那被朝廷钦定为海珍贡品的“莱芜紫菜”,便是野生于莱芜岛周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