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云桐暂且放下此事,陷入了沉默。

    慈安太后的死,多少给他带来了一些心理上的阴影,他有时候梦里还会梦到,慈安是如何被用白绫活活勒死的。

    他本想让慈安自杀,但她就是不肯自裁。他只好命令手下动手,"帮太后一把"。

    现在看来,慈安是故意如此,诱使他亲手下令杀人,让他有负罪感。这也算慈安最后的一点反抗了,事实上慈安也达到了目的。

    他现在只能多做事,少想心事,来排解情绪。

    丁云桐想了想,传旨给盛宣怀,要他速速搞定与丹高大北电报公司的谈判,尽早在各大城市建立电话交换所。

    此时有线电话应用正在逐渐开展,前世直到进入二十世纪,中国才出现市内电话。电话不管是军用,还是民用,其快捷简便都要远远超过电报。其发明者事实上并不是贝尔,前世美国国会2002年6月15日269号决议确认安东尼奥·穆齐为电话的发明人。

    当然现在的电话,还没有发明拨号装置,只能借助电话交换所,代价较为高昂,还无法真正应用于普通人。但丁云桐认为,电话在军事上和政治上是极大的利器,越早推广使用越好。

    前段时间,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奉天,以及香港等城市之间的电话电缆已经开始铺设,计划用两年时间,初步形成一个电话网络,而天津至日本的海底电缆,也正在规划中。

    此时两条铁路大动脉已经全线贯通了,到了明年,京奉铁路以及安奉铁路(奉天至安东)也将通车,这样就能从陆路向朝鲜迅速调兵和运送物质,这对未来的中日战争是极为有利的。

    改善信息和交通,这些都能极大的增强军队的战力。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可不光靠大炮口径和部队数量。

    正想着,下人来报,原驻日公使何如璋求见。

    丁云桐点点头,两个月前,他就已经下令调何如璋回国,公使一职由使馆参赞黄遵宪担任。

    "何如璋回来,那个日本间谍楢原陈政想必也跟着过来了。这着棋终于可以使用了。"丁云桐心中暗笑。

第八十九章 何如璋与袁世凯() 
更新时间:2014…01…16

    片刻后,何如璋进来见驾,仍然是那幅方面大耳、慈眉善目的样子。丁云桐看着他,心里不觉冒出了孟子<校人烹鱼>中的一句话"君子可欺之以方",这脑袋大脖子粗的,天生就是卖拐的对象。

    此时楢原陈政还只是一个少年,受日本大藏省委派,通过一个友人特意托付给何如璋,假称父母双亡,自己又被继母所不容,又心慕中华文化,想追随何公使云云。这何如璋不做任何调查,轻易就相信了,把他收为了养子。

    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虽然何如璋也为国家努力争取过外交权益,比如保住了中国在日本的领事裁判权。这是很少被历史书籍提及的外交成就。但作为一个外交官,这么点警惕性都没有,说明他政治上有非常幼稚的一面,难怪前世会因为马江海战获罪革职。中法剑拔弩张,他还不做戒备,听任法舰溯闽江驶入马尾,甚至予以友好款待,可见这幼稚病由来已久。

    前世楢原陈政就是跟着何如璋来到中国,化名井上陈政,还取了中国名字叫陈子德。他既是日本间谍,收集中国情报卓有成绩,又是文人,曾拜入清末大儒俞樾的门下。俞樾在<曲园自述诗>中记录过此事。

    在华期间;楢原陈政曾化装成中国人,使用陈子德的名字远赴直隶、山东、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江西、安徽等省收集中国情报;历时6年。归国后写成<禹城通纂>。此书可谓甲午战争前日本收集中国情报的“代表作”。

    在安徽,他曾冒充中国贩纸商人深入泾县刺探中国宣纸制作技艺,回国后写成<清国制纸法>。1891年他又向日本政府提出了满载中国情报的<清国商況视察复命书>。

    而且楢原陈政更是利用他与何如璋的关系,大肆刺探中国上层的消息。可以说,这个人是日本早期对华间谍中的重要核心。

    有一件事可以证明这一点,甲午战后签订马关条约时,日方7名出席人员中楢原陈政赫然在列,与伊藤博文等人坐在一起,足见33岁的楢原陈政已经成了日本处理中国关系的核心人物。1900年,楢原陈政以日本公使馆二等书记官作为掩护,继续搜集情报,终于死在北京义和团运动的炮火中,年38岁。估计义和团也就干了这么点正事。

    此时何如璋上来,简略报告了自己驻日期间的工作。

    丁云桐笑着点点头,其实这些他在书面报告里已经看过了,事实上何如璋还没去日本,他就知道了,当然说出来会吓人。

    想了想,丁云桐缓缓说道:"爱卿劳苦,这样吧,卿且为军机章京领班,朕若有事,随时可供咨询,如何?"

    何如璋极为高兴,连忙谢恩。军机章京一般只是五、六品,他已经是二品顶戴了,所以可以做个军机章京领班。

    丁云桐心里也有打算,军机处在他手里,就是一个顾问团。让何如璋入值军机,更有利于控制他对机密的接触程度。想让何如璋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就全在自己掌握中。间接的也就限制了那个楢原陈政,甚至还可通过假情报来迷惑这个间谍。

    何如璋不明白皇帝的心机,还满心欢喜。要知道军机章京虽然只是虚职,但经常在皇帝旁边,如果有什么事,一道命令下来说不定就是封疆大吏了,前途可是一片光明。

    退下前他还禀报道:"据臣看来,日本其心非小。尤其于朝鲜一地,整军经武,虎视眈眈,他日恐生事端,我国须预作准备。"

    何如璋的话提醒了丁云桐,等他退下后,丁云桐立刻传旨,让袁世凯明天进宫,他觉得此时可以让袁世凯去朝鲜了。当然去之前,他要和袁世凯好好谈一次。

    三月的北京看着春光明媚了,但是早晚温差却非常大。早晨天气很冷,到了中午又热的只能穿单衣,等太阳一落山又冷风扑面。如果赶上下雨天,那更是冷的要穿薄棉衣了。

    这样的天气是最容易着凉的,这不,丁云桐清早起来,就觉得头疼脑热眼发昏。他知道不妙,以前偶尔也有不舒服,但从没这么严重的,居然都站不起来了。

    不过还好,丁云桐这时已经给自己准备了一个医疗团队,伟大领袖教导过我们:身体是独裁的本钱。

    按照丁云桐前世的经验,身虚体弱,盗汗无力,说不清道不明的病可以试试中医。但病势凶猛,疼痛难耐的病还是看西医。

    所以他将自己的医疗团队阵容,设置为中西医结合。中医就是原先太医院的那些御医,都是货真价实的老中医。但医疗团队的首席医师却是一个西医,名叫黄宽。

    此时在华的西医好的不少,绝大多数是洋人。丁云桐还是对把性命交给洋人有所顾虑。

    说起这个黄宽可不得了,他生于广东香山(今中山市),1841年起在马礼逊洋学堂里苦学了六年,又赴美国留学两年,取得学士学位。后留学英国,经过七年苦学,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医科。是中国第一位经过欧洲医科大学正规训练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的人。

    此人的医术极为精湛,甚至远远超过那些洋医生。1863年广州海关医务处成立,聘医师17人,其中16人系外籍医师,但最后海关医务处医官却是黄宽担任,这足以反映黄宽在当时医界的地位。

    而且此人对做官毫无兴趣,完全是一个工作狂,甘于清贫,不抽烟,不喝酒,不讨二奶,离婚后与姊同住,到死未再娶,这样的人在清末简直怪物。(当然丁云桐也曾恶意揣测,当中是否有什么暧昧。)此人一生都在为别人实施手术,最后积劳成疾而死。

    但这世就不一样了,丁云桐把他笼络过来,委以重任,可不能让他英年早逝了。

    黄宽在给丁云桐看过之后,开了一点药,叮嘱要好好休息,不能熬夜。

    丁云桐心中明白,前些日子因为操心屠杀王公贵族,心理压力大,精力透支,现在局势一松,毛病要找上身了。

    虽然如此,他可没心思躺在寝宫里静养,事情可多得很。他命人搬了一张藤椅放在大殿里,也不要太监伺候,自己干脆端杯茶,披条毯子躺在那办公了,这架势可不多见。

    不久,袁世凯奉召进宫,一看这模样立马就惊呆了。皇宫正殿,悬挂着雍正御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