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久,袁世凯奉召进宫,一看这模样立马就惊呆了。皇宫正殿,悬挂着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匾。庄严肃穆,神圣不可侵犯。但在皇帝宝座前,却摆着一张藤椅!皇帝悠哉悠哉的躺在上面。古往今来皇帝处置政务,没有这么休闲的,就差弄一点瓜子嗑磕了。

    丁云桐让人摆下座位,让袁世凯坐下。

    丁云桐已经把袁世凯作为一个心腹大臣来使用。他盯着袁世凯默默的想着:"这袁世凯不但精明能干,而且他脑子里没有偏执的原则,饱读诗书却不固守儒家教条。见过世面,却不相信西方民主那一套。一切都是实用主义至上。

    至于忠诚,我倒一点都不担心。前世袁世凯逼清帝退位,那谈不上不忠诚。整个满清天下大势已去,完全丧尽了民心,自己退位其实是最好的结局。

    中国千年历史改朝换代,哪一个封建王朝的灭亡,不是腥风血雨的结局?

    唐哀帝被军阀拿鸩酒毒死;汉献帝老婆孩子老丈人全都被杀了,被曹丕关起来,也不知道是打死的,还是吓死的;北宋是被侵略者抓去放羊;南宋是直接被大臣背着跳海淹死;明朝则是上吊的上吊,被绞死的被绞死。

    清朝能退位做富家翁,已经是谢天谢地谢人,再拖延几年,真的要"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了。从这个角度来说,清朝最感谢的人就应该是袁世凯!满清遗老遗少们,过年过节都该焚香跪拜袁大头才对啊。

    说起袁大头,那是袁世凯发行的银元俗称。只是这袁大头与那冤大头是不是有什么典故呢?"

    丁云桐胡思乱想,看着袁世凯的眼神也有点不对。袁世凯此时刚二十出头,还是一青春少年,看皇帝痴痴凝望着自己,眼神暧昧,心里面颇有几分忐忑,便假装咳嗽了几声。

    丁云桐这才回过神来,说道:"朕以前说过,让爱卿多留意朝鲜之事,今日已到用你之时。在越南抗击法军,朕让你做参谋,是要历练你,现在该是你独当一面的时候了。"

    袁世凯早有心理准备:"臣一定鞠躬尽瘁。"

    丁云桐点点头,说道:"朝鲜之事,错综复杂,日本图谋已久,志在必得。而西方列强定然会在背后怂恿,企图假借日本之手,毁我宗主之权。而朝鲜国内更是纷乱如麻,大院君与闵氏一族斗争激烈。朝廷政治昏暗,糜烂至极点,百姓民怨沸腾,大乱在即。此去朝鲜,朕要你秉持两个原则,第一,不管是守旧的大院君,还是摇摆不定的闵氏,你要坚守公正,秉持中立,尽全力让这两派相互制衡,最后都听命于我,集中力量对付激进亲日的开化党。第二,凡事要顾及对方朝廷的颜面,万不可自视宗主上国,强横霸道。刚柔相济,宽猛结合;恩威并用,方得治道。否则,纵使你掌控朝政于一时,但人心尽失,招惹怨恨,最后反助了开化党与日本一臂之力。"

    袁世凯沉思许久,未能回话。

第九十章 工业化是要死人的() 
更新时间:2014…01…17

    想了很久,袁世凯才答道:"据臣所知,朝鲜高宗懦弱,权柄皆在闵妃一党手中。而闵氏现在极为亲日,刚成立了新军'别枝军',教官清一色的日本人。日本公使花房义质,纵横朝廷,文有开化党,武有别枝军,上有闵氏亲日,下有日本商人、浪人大举渗透。其势已成,非同小可。如前所言,臣一定会鞠躬尽瘁,但若要掌控朝政,使闵氏听命于我国,臣心中实无把握。"

    丁云桐非常欣赏袁世凯的坦率,没把握就是没把握,这就是实用主义。不像那些清流党,说起来胸脯拍的震天响,要玩真的,马上就屁滚尿流,原形毕露了。比如那清流名人张佩纶,一向是愤青,民族主义,爱国主义,骂这个,骂那个,喊打喊杀,等到了马尾战场,跑的比谁都快。不过倒也艳福不浅,老牛吃嫩草,娶了李鸿章的小女儿菊藕为妻,年龄差了十八岁。不过正因为这段婚姻,才有了一个著名的孙女,叫张爱玲。

    丁云桐微笑着说道:"爱卿不必多虑,别看日本此时气焰嚣张,自以为万事顺手。但朕确信,不出数月,朝鲜的局势就将大变。朝鲜民众积怨已久,恨日本入骨,管别枝军叫倭别枝,形势一触即发。而别枝军待遇优厚,老的亲军却粮饷拖欠,长此以往必生动乱。只要祸乱一起,日本势力就会遭受重创,爱卿便可趁机扭转大局。今年乃是壬午年,朕料定,祸乱就在今年!"

    袁世凯不明白,皇帝哪里来的自信,能够如此斩钉截铁的断定,今年朝鲜会有动乱,而且是冲着日本人去的。

    他表面唯唯诺诺,心里却半信半疑,总觉得皇帝说的太玄乎。

    丁云桐知道他不以为然,也不多说,还是让事实来教育他。他心里暗笑:"老子穿越而来,靠的就是这个未卜先知,玩的就是江湖算命先生的把戏。我要是告诉他,最后他是得尿毒症死的,还不把他给说傻了。"

    丁云桐又勉励了几句,说道:"前段时间,朕让舰队重新涂装,准备前往仁川停泊,此时已经涂装完毕了。也罢,就让舰队护送你去朝鲜,这样你也可震慑闵氏,威吓日本,有利于你做事。"

    "臣遵命。"

    "好,有事多和马建忠商量,多禀报于朕。若是事出紧急,来不及报告,可以先斩后奏,朕不会怪你。但有一条你要记住,这两年国内事情还很多,陆海军准备还未就绪。所以凡事要注意尺度,既不能让日本得逞,又不能跟日本撕破脸,这就要看你的本事了。"

    袁世凯跪下磕头:"谢皇上信重,臣绝不让朝鲜失之我手。"

    看着袁世凯退下,丁云桐伸个懒腰,现在要好好思考工业化的步骤了。

    所谓工业化,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前世的苏联两个五年计划下来,就从世界第五位和欧洲第四位,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这是因为苏联毕竟还是有沙皇俄国的工业底子在,说俄国工业差,那是相对于英法德等而言,事实上还是有较强工业实力的,弱的是工业母机的制造能力,跟中国的一穷二白还是有区别的。

    所以丁云桐把工业化的目标,定在初步建立工业体系上,工业总量的追赶目标应该是欧洲列强里工业实力最差的意大利。

    但这已经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要知道前世的日本,这样掠夺,这样玩命发展,最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还没追上意大利呢。

    到了1913年,日本制造业只占世界份额的1,而意大利是2。4;人均工业水平也不如意大利;钢铁产量25万吨,不到意大利93万吨的三分之一。更是不到奥匈帝国的十分之一;唯一超过意大利的,只有能源的消耗量。

    当然对中国来说,人口,资源、土地、消费市场都远远大于日本,追赶起来应该不会这么辛苦。

    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三个前提。

    第一。绝对的中央集权。

    如果搞民主协商,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一人一个几把,各尿各的尿,到最后只会一事无成。只有中央集权,才能全国一盘棋,调动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力量办大事。而要做到中央集权,就必须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这就有独裁的必要性。

    第二。要有合适的外部环境。

    西方发达国家必须市场饱和,要有强烈的出口**,不仅仅是工业产品,还包括机器设备和制造技术。前世的苏联工业化,正好碰上经济危机,西方资本需要投资出路,尤其需要用出口来带动经济和就业,使得苏联能够成功"抄底"。

    第三。要有发展的资金。

    有了决心,有了好的环境,但自己还要有钱才行。别人的机器设备再好,技术再先进,愿意卖给你,你也得有钱买才行,那钱从哪里来呢?

    丁云桐认为,自己通过一系列措施,初步实现了中央集权,暂时没有公开的反对派。第一个条件满足了。

    而此时的西方工业发展迅速,尤其是德国和美国,工业生产规模急剧扩张,但却没有足够的消费市场,生产的东西没地方卖,殖民地早就被英法抢光了。德国正是因为没有地盘,消费市场都被英法占据了,才会打第一次大战。如果中国搞工业化,那么西方,尤其德国和美国将成为最好的供货商。所以第二个条件也满足了。

    最麻烦的是第三个,钱从哪里来。

    华夏银行的那一亿多白银,可以解决眼前的困难,但从长远角度来讲,还只是几个小钱而已。要知道,进行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