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陆海巨宦-第3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京师的老百姓听到消息,在外地赶紧跑回家,在家的赶紧闭上了大门窗户,男人摸椅凳搬水缸顶门,女人转佛珠念阿弥陀佛。只盼京师地这次大难赶紧过去,别祸及他们家门才好。

陆尔容在家里听到为之愕然,相公要带兵进京?这事连她也不知道!张管家则在那里手之足之,舞之蹈之,笑眯眯地对一个心腹说:“这北京城啊,就要换主子了!我早知道有这么一天。也早在等着这一天!”

至于在京大臣则十有八九无不惶然,尤其是那些弹劾过李彦直的官员,那些公开骂过李彦直的在京士子——大明立国百年,可从来没有外姓武将敢拥兵入京啊!正是“算准”了李彦直不敢如此,他们才会贪图一时口舌之快,上书弹劾,破口大骂。而如今,李彦直却偏偏让他们“算不准”!偏偏就带兵进京了!在明晃晃的钢刀面前,书生的脊梁又能有多硬?

就连高拱,听说之后也僵在那里。脸皮不断抽搐。似乎不敢相信这个消息!

“他反了……他真的要反了……”忽然放声大哭:“大明的百年基业,百年基业啊!李哲啊李哲!国家好不容易走到这个地步。你为什么就不能相忍为国呢!”高拱痛哭,不止在为自己即将到来地失败而痛哭,更在为他心目中的政治秩序而痛哭!

忽然之间,高拱完全明白了过来:“李哲啊李哲,我说你怎么把所有反对过你的人全部找来,原来你就是要来个一网打尽。看来今天敢反对你的,只怕都将不得好死了!若不想死,就只有不吭声了!”

“成祖皇帝金陵一刀杀下去,灭了‘读书种子’!仁宣以来,士林前仆后继,才算争来这点斯文骨,如今你竟要犯天下之大不韪,要堵塞士人的悠悠之口——李哲啊李哲,纵然你今天赢了,你也将是千载罪人!”

李彦直这时却还没有听见高拱的痛骂,他的部队径往承天门(承天门即天安门的前身)来,走了不到三分之一地路程,便不断有在京将领派人来宣示投诚,李彦直在马上哈哈大笑,笑骂道:“投诚什么!我又不是发动叛乱、攻打北京,你们投诚什么!”

他说自己没发动叛乱,但这些旧军人却没人信他,见李彦直带兵进京,便都认定他要行曹操王莽之事,所以个个都赶紧来向新主子投诚。李彦直却也没怪罪他们,反而抚慰了他们几句,劝他们“好好守岗,不可生乱,否则定处以军法不饶!”

又走数十步,却有一大帮的文臣提着官袍,跪于马前,口呼万岁,为头的叫道:“户部左侍郎魏良弼,率领一众臣工,恭迎大都督凯旋归来!”

魏良弼本来是密谋反李的人,这时识时务者为俊杰,最先拉下脸皮来投靠的也是他。

李彦直笑道:“我是左都督,怎么变成大都督了?”

魏良弼道:“六军都督府,除海军都督府衙门外,其它五个都督都名存实亡,早该废掉了!镇海公正该统领六军。正名为大都督,统领天下兵马。”

李彦直回顾张居正道:“这个名号,倒也不错。”张居正颔首称是。挥手让这些文臣走一边去,魏良弼见李彦直没赶自己走,那显然是已经接纳了自己,带着那些文官高高兴兴地跟在张居正后面,步行相随。

又走了许久。来到了外金水河附近。外金水河乃引护城河西面水流,自紫禁城西南隅流经承天门。往南注入御河的这一段,看看抵达时,跑前前面引路地旗手报说前面有“扑通扑通”的怪声,胡宗宪慌忙让队伍停止前进,一边派人去探查个究竟。

过了一会探骑回来道:“禀都督,前面是有一干的文臣在外金水河跳河,有的已经淹死了。尸体塞满了金水桥桥拱。有的还没死,正在挣扎!”

李彦直淡淡哦了一声,脸上并无意外之色,魏良弼道:“我去看看。”飞步前往,到了外金水桥边一张望,认得底下几张脸孔,便跑回来道:“都是一些弹劾过大都督的官员。这些人啊,是畏罪自杀!”

其实大明官员弹劾长官。甚至弹劾皇帝都没罪,这一个“畏罪自杀”的“罪”却是魏良弼自己给定地。

李彦直骂道:“胡闹!胡闹!我不过按约进京,他们无端端的跳什么河!”又吩咐李义久:“带一队人马去,没死地给我救起来,穿上官袍准备参加朝会廷议。死了地也给我捞起来!把尸体送回家去!”

魏良弼等听了,无不背脊一阵冰凉。怕得厉害。

张居正道:“大都督,似乎该发个通令告知全城,免得人心慌乱。”这“大都督”本是魏良弼拍马屁杜撰,但该管兵部地张居正此刻却直接给叫了出来。

李彦直点头道:“正该如此,我此次入京并无恶意,但大家好像误会了。”

魏良弼等文官在旁听了心想:“误会个什么?难道你这次进来,不是要来谋朝篡位?”

张居正便传下命令去,派一部分往京师各大街告知百姓,说大都督此番进京,只是准备请皇帝阁老阅兵。并非拥军作乱。京师上下无需惊慌,亦欢迎百姓前来观看。

通令传出。哪家百姓肯信?人人都缩在家里,不敢出来。

只有那数千新学学子,以及开海派的商家、伙计及其家人朋友,听到通令后从京师各处涌了出来,口呼“都督”、“公爷”,夹道欢迎。胡宗宪早有安排,已派出部队维持秩序,李彦直命部队暂时停驻,在马上不断向拥护自己地学子商人挥手示意。

一日之前,京师还是反李派占上风,只一日之间,明晃晃的刀剑一亮,反对的声音便消失得几乎一干二净,承天门前、外金水桥对面,尽是拥护李彦直地呼声。

与此同时,风启已安排人去“邀请”在京文武百官以及退休“国老”,李彦直可不是王直,京城的官员权位如何,职司如何,住在哪里,自有风启、张管家一干人打听得清清楚楚,几队骑兵发出去,不久便将要害部门还没跳河死的京官请了个十之八九,却还有十之一二闭门不肯出来,则由张居正酌情处置。

蒋逸凡更亲入宫中,邀请皇帝以及内阁大学士出宫。

高拱见蒋逸凡入阁,怒道:“镇海公奉命进京,怎么现在还不来?却在外面聚众喧闹,是何道理?”

蒋逸凡暗中咋舌,心想:“这小老儿,到现在还这么强项,他是骨头真硬,还是自知已败,破罐子破摔?”也不敢在这里得罪他,反正话已带到,就退了下去,再去请皇帝。不想走到半路就遇上了龙驾——原来冯保收到风声,已经提前一步把皇帝请来了。

高拱听说皇帝也被“劫持”了,心中发苦,痛声道:“百年基业,就此沦丧了!”

李春芳上前道:“高阁老,你当真还要为朱家守节么?”

这十余年下来,天下政权收归内阁,许多官员士子的观念都已大大改变,只知相尊,不知君恩了。他们反对李彦直,争的更多是要以文压武。维护儒士地政治特权,并非要为朱家尽忠——比如李春芳,他和李彦直乃是同年,这份关系当真是铁得不能再铁,只要他肯靠过去,也无需多大的贡献,但求无过。将来便总能混个宰相、副宰相当当,因此心里虽不赞成李彦直用武力。对自己的前程性命倒也不太担心,对朱家则颇无留恋之意。

“朱家,朱家……”高拱呢喃着,眉宇间地表情,似乎觉得李春芳也不能理解自己的痛苦,心想:“他是状元之才,尤且如此。更何况其他人!”

本来他认为有一个人是可以理解自己的,但那个人现在却已经背叛了!

“春芳……”高拱道:“本来,我也不是一定要为朱家守节,但如今,却逼得我不得不做这个忠臣了!李哲啊李哲,你错了,你错得厉害啊!你这一动兵,纵然给你一时得了天下。千古之后也难逃王莽之名啊!”

他昂起了头,翘起了胡子,掳起了官袍,怒冲冲向奉天门跑来。

明朝的奉天门,即清代地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门外有内金水河护城,河上横架五座石桥,即内金水桥。

奉天门是大明皇帝“御门听政”之处,皇帝接收臣下地朝拜奏疏,以及办法诏令都在这里。

这时在张居正的主持下,奉天门朝鼓早已响起,文武百官被“邀请”了个齐整,在奉天门丹墀东西相向而立,奉天门上设两宝座,都是龙椅。只是却用珠帘围了起来。嘉靖和隆庆老少两个皇帝坐在里面,给百官的感觉就像他们是两尊土偶一般。只当拿来拜,不用理会。皇帝之下是几张椅子——那是留给阁老坐的,阁老座位对面,则是徐阶等致仕国老的座位了。

李彦直在数十武将、数十文官的拥护下,骑马过了金水桥,且从最中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