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归时代-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有的更担心回去了再也出不来。当此之时,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江泽民及时在一次接见了留学回国人员时说:“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一部分,中国派遣留学生的政策不变”。在另一次中央会议上,江泽民更明确指出,对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滞留不归或晚归的留学人员,要采取通情达理、不伤感情、耐心争取的方针。特别是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之后,国家提出实行“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这一方针立即受到了海内外留学人员的普遍欢迎。有的留学生说改革开放以来留学生政策变得更加成熟,管理也更加规范。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都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关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政策措施,吸引了大批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促进了中国经济、科技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完善,留学活动由纯粹的国家功利目的向国家功利和个人功利相结合的逐步转变。特别是随着自费留学的出现和扩大,出国留学就再也不仅仅是由政府教育部门按国家功利目的选择一部分人派遣出国,而是也成为公民受教育权利的一种扩展、提升及自主实现。因而这些留学人员学成之后,是立即回国还是暂时滞留下来继续其研究工作或其它安排都与其自身的发展关系密切。    
    一次座谈会上,一位非常坦率的留美博士曾“语惊四座”。他说:“中国的知识分子一向耻于谈个人利益,归国者大多羞于承认自己是为名利而归。坦率地说:当初出国,一些人求的是名利;今天回国,依然为的是名利。这没有什么可羞羞答答的。我想说的是,人的名利之心本来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根本没有必要去贬损它。社会的体制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原动力,是否能规范和引导人的本性向着既有个性表达空间,又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方向发展,是区别一个社会优劣的重要标志。”这种观念也逐步为国人所理解接受。    
    与此同时,留学生留学报国也从以往单一“学成归来”转变为多种形式的为国服务。清华大学教授薛澜说,在80年代,留学生回国的概念还停留在“学成归来”。而跨入90年代,回国服务的形式出现了多样性。有的人回国内企业,用高新技术产业本身发展带动传统产业;有的人放下外国的工作回国创办企业;据我所知大多数取得绿卡的人还在两边跑,或者是在外企工作,派驻亚洲。    
    据北京大学人事部门负责人介绍,北大在校的1000余名有博士学位的教职员中,三分之一是从国外学成归来的。他说,过去留学归国的学者主要集中在传统基础学科,如文史哲、数学等,理论性强,应用性差;计算机、电子等方面则鲜有归国学者。但是今天在北大这些系科中起重要作用的学者教授大多是留学归来的。此外,在工商管理、法律等应用文科领域也有越来越多的归国学者。    
    归国学者青睐大学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大学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吸引人才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归国学者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有了保证。同时,北大的不少系科也有自己较为灵活的用人体制,以多种方式吸引人才。北大目前有10个长期特聘教授,分布在生物、化学等领域,他们均在国外大学任职,每年有3个月在北大讲学、研究;著名的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等院系,拥有多位“绿卡教授”——即拥有美国永久居留权,同时受聘于该院系,任兼职或全职教授。在我熟悉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海归教授占到了一半以上。


全球最大的海归国海外学子回国的八大理由(2)

    理由之三是发展空间大    
    近十余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经济社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不仅吸引了大量外资,也吸引了日益增多的国际性人才,尤其是回国工作和创业的海外留学人才。活跃的经济、优惠的政策、开放的心态,为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中国青年报》曾报道过不少海归希望回国的想法。    
    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赴美留学后又回到中国的刘驰认为,中国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国家,有许多机会。他说:“美国有80多万律师,光是在纽约州律师协会注册的律师就有五六万人,没注册的律师还有相当的数量。而中国全国才有10多万律师,可中国有将近13亿人口,美国只有2。5亿人口,可见律师在人群中所占的比例相当悬殊,市场之大可想而知。”    
    在美国硅谷从事家电芯片行业的马劲,从打算回国到真正动身用了两年时间。在中国成立公司,马劲看重的是中国未来的庞大市场。“五年前,我和中国家电厂家谈芯片,他们仍是敬而远之而大谈搞价格战,在今年,他们开始发现真正需要我,所以我回来了。”    
    从小生活在清华大学的齐欣,1984年从清华建筑系毕业后留学巴黎,1997年在香港工作两年后回到祖国。对于齐欣来说,他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他视之为生命的“项目”。他常常说:“一些好的项目可能一辈子也碰不上一个。”回到中国,他就碰到了这样一个难逢的项目——由国家财政部、世界银行贷款,国务院国家会计学院要建立一所专门培训银行行长的、号称“经济建设时期的黄浦军校”的国际一流学校。7个亿的投资一半会用在建筑上,这是最让齐欣心动的东西。    
    齐欣是为建筑而活,为项目而流动的人。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好的建筑师应该是没有地域性的”,并承认自己的地域性就不是特别强。为此他去法国、去香港、去世界各地采风、画图、找灵感。最终他选择回来,也是为了更好地做项目。他客观地分析了自己回国“感觉很好”的原因,归纳出了三点:一是发现自己带回来的东西都有用;二是国内工作好找;三是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市场。    
    出于职业需要,齐欣到过许多城市,他评价说维也纳和马德里最适宜人类居住,但他还是最喜欢北京,喜欢北京的幽静和大气,喜欢北京对政治的敏感和宽阔的人行道。不过,也许他迷恋北京的深层原因,是因为他本人就是北京人,所以对北京的优点体会得特别到位。    
    理由之四是国内机会多    
    中国概念这两年风靡海外资本市场,中国机会更是为无数海外资本和人才垂青。对于那些生于斯长于斯,而今在海外学有所成,事业也有所起步的中国留学人员来说,祖国的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创业机遇。千年等一回,我的机会在祖国,目前已成为绝大多数海外留学人员的共识。    
    所谓当今来自中国的机会,可以归结为:中国近十年来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中的没有定性和经济演变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差异,此种差异而带来机会。更具体来说,是商机。我熟悉的从加拿大留学归来,也是欧同学会商会的理事,中电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富春先生说:“海归再不归,晚矣。五年后?十年后?阵地早被人家占领了,哪里还有机会给你们?”所以,中国在变化,在与国际接轨,在进入正轨,如果有一天像美国市场一样进入常规状态,哪里还有现在这样多样化的机会。美国的IT泡沫膨胀了一阵之后,今天爆了。那么还有其它商机吗?人们惯用的语言是:美国市场稳定,有板有序,趋于饱和状态的情况下,如何插针进去?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美国的今天也许就是中国的明天,那么在中国今天与明天发展的成功概率,不言而喻。    
    王永强,1996年从中国毕业出国,在美国一所不太知名的大学中读MBA,毕业后回国,创办宜家家居网站。如今公司40人规模,声称“做得很艰辛”。    
    “我在出国的时候,就想好了要回国。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机会当然还是在中国多。目前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升了,这主要反映在家居生活的水平提高,必然会投入很大的资金。再加上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良好,这对于我的事业,无疑是利好。不久前,北美一个商业协会的主席到北京来,他说,中国的情况非常好,市场潜力很大。”    
    王永强认为,风险所在,正是机会所在。在国外有很多机会,但是中国的机会更多。与国外相比较,国内各方面的配套措施还不完善,但如果坐等或犹豫不前,就会错失机会。如果等一切都完善了,机会也就没有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