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归时代-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完善,但如果坐等或犹豫不前,就会错失机会。如果等一切都完善了,机会也就没有了。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风险越大,机会越大。     
    刘建亚,是我在加拿大留学时一个很好的朋友。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86年赴加拿大留学,1991年进入加拿大一个生物技术企业参与产品研发,1995年回国创业。目前他担任天津泰达华生生物园首席执行官。    
    刘建亚说:“创业是艰辛的,我本人也经历了其中的酸甜苦辣。随着对国内环境的深入了解,我和很多已回国的朋友们都深深体会到大家应该展开合作,聚集资源,建立更大的团体发展,融入到整个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大势中去,从而在国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经过几年的努力,刘建亚的天津比特菲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全国建立了14个办事处,产品在一万家药店和超市中形成了销售网络,公司的规模也迅速扩大。    
    朱荣辉,30出头,留着惹人注目的络腮胡子,意气风发中颇具男子气概。他去年从美国回国,现任北京美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兼董事长。    
    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朱荣辉,一开始并没有选择出国的道路,而是先后进了两家外企,受聘于飞利浦霍尔兹曼和摩托罗拉两家著名的跨国公司,任高级经理和顾问。此后,经过深思熟虑,朱荣辉决定出国留学,然后回来为自己的国家做点事。“我们许多在海外留过学的人都深深感到,只有时时将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繁荣富强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使个人的价值得到实现。”    
    资深风险投资人、宏基风险投资基金吕强说:“在美国硅谷,出现过三次回国浪潮:第一次是1999年前后,以亚信田溯宁为代表的极少数精英;第二次是一些资历非常短,大多只有一两年硅谷工作经验的留学生带来的‘.COM’浪潮,更多的是肤浅的融资神话;这第三次是真正的硅谷精英的回归,在美国扎根十年的他们,不仅带回了硅谷科技开发的精华和中国最缺少的高科技工程系统管理经验,而且带回了硅谷的市场网络。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现象。”    
    在硅谷华人中,还有大量的人正站在回国的门槛边观望。2001年5月,硅谷经济研究权威——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李安娜教授在对2000名硅谷移民的最新调查中发现:占硅谷外来技术移民46%的华人(大中华区)中43%愿意在未来合适的时机回国工作,77%的硅谷华人称自己已有一个以上的朋友或同事回国。她判断,中国加入WTO之后,这将是一个普遍的心理潮流。另据日本经济新闻所的一项调查也显示,目前,在日的中国留学生中,毕业后想回国的超过总人数的40%,为历年来最高。


全球最大的海归国海外学子回国的八大理由(3)

    理由之五是生活的品质有很大改善    
    也有越来越海外学子意识到在国外的生活的品质并不是所有方面都比中国高。当然,从一些纯硬件的方面来看,国外是比中国好。比如说污染少,基础设施齐全,人际关系简单,法制完备等。但是,另一个方面,国外的消费也高。有网友说,在美国如果你年薪5万美元,可能你就请不起保姆。而在中国你如果年薪只有2万美元,每个月花个500…800人民币就可以请一个很好的保姆了。就算不要保姆,一个星期50元请一个钟点工打扫房间,也很便宜。所以他们有大量的时间去看电影,听音乐会,旅游,读书,上茶馆,搞聚会等等。对比之下,在美国有不少专业人员,如做计算机业务,两夫妇的收入也可以将近20万美元,但是两个人可能通常要8点钟才到家,吃完饭10点钟,看看电视就睡觉了。也有的人经常还要在周末加班,如果不加班也没有闲着,因为刚买的房子有一大堆事要弄,比如除草,粉刷车库,修水管。生活得远不如那些在国内的同学潇洒,虽然他们看起来很成功。还有房子。美国的房子的确比中国漂亮,有院子,有草坪。但是在中国长大的,在国内有一套120平方米的公寓,也可能觉得很舒服。今天,北京上海120平方米的中档公寓,大概六七十万人民币左右就可以买到了,也就是七八万美元。如果有一份年薪3万美元的工作,几年就可以买房子。而在纽约(不考虑更贵的硅谷),一般的房子都要20多万美元。贷款要10年15年才可以还清。所以,在中国只要用比美国少的钱就可以实现所谓的美国梦了。那么接下来每个月的收入就可以用来享受国内越来越丰富生活了。很多人在国内开始享受生活的时候,那些留在美国的朋友很可能还在为还清房屋贷款而奋斗。    
    理由之六是回到一个巨变的社会    
    有人说,在欧美发达国家住久了,就觉得老在国外没什么活力。20年前的纽约和现在的纽约没什么区别,20年后的纽约也是这个老样子。曼哈顿上面要起什么新大楼,纽约时报还专门有报道。纽约都如此,其他中部和南部的小城就跟不用说了。以前有人没出国前很崇洋媚外,只要是美国来的人就觉得他们很“先进”,现在来了才知道很多美国人对外国的了解贫乏,自以为是,其实很狭隘。一个上海98年刚来美国的同学就对美国大失所望。纽约,旧金山这些地方很多地方也是很破旧的。后来在美国再转了一圈,才知道纽约,旧金山还算是好的。南方的有些房子更旧。回去看看广州、上海、北京这些城市,天天都在发生变化。虽然比美国的城市乱,比美国的城市脏,但是那当中有一种勃勃向上的活力。不仅是硬件在变,人的观念也在变,国家的政策也在变,而且是越变越好。比如最近刚出台的有关个人只要有注册资本就可以开公司的法律,比如对电信垄断的打破,比如对金融系统的整顿,对国家机关的精简。可以预见,加入WTO后,中国的变化会更快,也会变得更好。能够投身参与这么一个历史性巨变时期,并实实在在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做一点事,比起每天朝9晚5,一成不变地在美国人公司里打工,更让人兴奋。很多海归觉得有希望,知道明天会更好。    
    最后,90年代出来的留学生比80年代出来的留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观点。大概90年代的中国和国际更接轨,所以也就更容易对美国不以为然。而很多80年代的留学生对中国的印象还是停留在他们那个年代。许多人刚到美国就觉得美国不过如此而已,从来没有什么文化冲击,很多最近过来的留学生也有也有类似体会吧。    
    理由之七是找到感觉    
    有媒体报道,作为90年代中期回国创业的冬先生,在北京创下一片天地后,现在又把总部搬移上海,因为他实在太喜欢这个地方了。从前,很多人一直认为他回国早,机会好,所以干得也好。但是,他否认:当时国内的机会确实比现在多,可是机会并不是给我一个人的,而且也没有人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机会。有人问他把海外工作辞去,说回来就回来了,有没有后悔过?他说,没有,在美国的日子,我从来没有家的感觉,总好像那就是一个旅途中的客栈,那里发生的许多事情,与我无关。为了应付回国初期时想象不到的艰难,美国那边没敢买房子。当时回国创业的资本,也许就够开出三个月职工工资的钱,可谓上顿吃了,下顿还不知有否?但最不知所措的日子终究都熬过来了。现在公司还在扩建,因为属于高科技领域,相当一部分主管层的位置,他都雇用海归人,可他给的条件是‘工资是美国的一半,工作量比美国多一倍,但是,给你主人翁的感觉,实际生活水准,绝对不会低于美国。’他说:“因为有前途,具挑战,特别是能够享受一种海外多年已经遗忘的精神生活。海外回来的人进入公司的,几乎没有人离开,即使离开公司,也不愿意再放弃中国。请不要误解回来的人都成功,因为成功是种感觉,不能单从钱上来衡量。在美国,我是研究所里的博士,工作稳定,工资不差,生活中上等,但是,我完全找不到感觉。”    
    其实生活在国外,虽然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但很多时候已经没有挑战和社会的参与感。你似乎可以一眼看到老,付一个25年的房屋的按揭,养一个家,开一辆车,老了再养一只狗,游离在主流社会之外,和自己成长起来的那个环境脱节,不能参与创造中国人的历史和亲眼目睹中国的巨变,对一个出生在中国的人来说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理由之八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