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胭脂井-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面”、“递牌子”、“叫起”都是朝贵常用的术语。军机大臣每日进谒,称为“见面”。庆王此时所说的“见面”,是指见了慈禧太后而言。未奉懿旨,一切都无从措手。于是,各自换了公服;两人同车出府,向东疾驰。    
    向来大臣上朝,都由东华门入宫,此时事出非常,驱车直趋宫北面的神武门。庆王与荣禄都是赏过“紫禁城骑马”的,守神武门的护军统领,已由崇礼打过招呼,明知他们进宫不由其道,依旧放行,让他们直到贞顺门下车。    
    贞顺门是宁寿宫的后门。这所乾隆归政之后的颐养之处,因为有一座畅音阁,是楼高三层的大戏台,所以慈禧太后由颐和园回宫,为了听戏方便,常住宁寿官。此时崇礼与外号“皮硝李”的大总管李莲英,接着了庆王与荣禄,先将他们延入贞顺门西的倦勤斋叙话。    
    “老佛爷让莲英给叫醒了!”崇礼说道,“马上就可以‘请起’。”    
    “王爷跟荣大人有什么事面奏,我不敢问。”李莲英接口,“不过,得预备什么,请两位的示下,省得到时候抓瞎。”    
    庆王点点头,看看荣禄说:“仲华,听你的!”    
    “今儿个怕有大举动。”荣禄答说,“最好避开皇上。”    
    “老佛爷本来打算今天仍旧回园,既然如此,就早早起銮吧!”    
    “颐和园又太远了。”    
    荣禄还在踌躇,李莲英已经有了答复,也等于作了答复:“那就挪到西苑。”    
    说完,李莲英就走了。不多片刻,有个小太监来通知“叫起”,同时指明:召见的是庆王与荣禄。    
    “受之,”荣禄便即叮嘱,“请你派个妥当的人,悄悄通知军机,预备老佛爷召见。”


第一章雷霆骤发

    召见庆王与荣禄,是在作为乾隆书房的乐寿堂,除了李莲英以外,别无太监与宫女。    
    跪过了安,庆王先奏:“荣禄是昨儿晚上十二点钟进京的,有大事跟老佛爷面奏。”    
    “说吧!”慈禧太后问荣禄,“你是袁世凯回天津以后才进京的?”    
    “是!”荣禄答说,“奴才有密件,请老佛爷过目。”    
    密件就是那道朱谕。李莲英从荣禄手里接过来,一转身呈上御案,慈禧太后入目变色,突出两腮,双眉之间,青筋暴露,牙齿咬得格格有声。庆王与荣禄从未见过任何一位老太太有此可怖的形相,不由得都打了一个寒噤。    
    真如雷霆骤发,来得快,去得也快。慈禧太后忽又收敛怒容,平静地说:“是怎么回事?”    
    “袁世凯一回天津就来看奴才……”    
    荣禄将袁世凯告密,以及他的应变部署,从头细细一直谈到进京与庆王会面为止。话很长,一口气说下来,不免气喘,略歇一歇时,慈禧太后看看李莲英说:“给荣大人茶!”    
    茶倒是现成,但茶具都是上用的明黄色,非臣下所能僭用。因而颇费张罗,于是慈禧太后又开口了。    
    “就拿我用的使吧!这是什么时候,你还在那儿磨蹭!”    
    “君臣的礼节嘛!”李莲英已找到两个乾隆青花的大酒钟,权当茶碗。一面倒茶,一面头也不回地答说:“大规矩错不得一点儿!老佛爷就有恩典,人家也不敢喝呀!”    
    说着,已倒了两钟茶来,庆王与荣禄都先磕了头,方始跪在地上,双手捧起茶钟,“咕嘟,咕嘟”一气喝干。    
    就这当儿,慈禧太后已想停当了,“袁世凯可恶!他这是曹操给董卓献宝剑嘛!”她重重地说,“这个人可万留不得了。”    
    荣禄大惊,“袁世凯是人才,求老佛爷开恩。”他向庆王看了一眼,“奴才知道袁世凯本心没有什么。再说奴才也制服得住他。”    
    庆王受过袁世凯一个大红包,兼以荣禄的示意,便接口帮腔:“老佛爷明鉴,如今办大事正要收揽人才。袁世凯纵不足惜,但如老佛爷饶不过他,怕替老佛爷办事的人会寒心。”    
    “而且,”李莲英插嘴说道,“也叫景仁宫看笑话。”    
    珍妃住西六宫的景仁宫。她如果知道袁世凯告密而被诛,当然会抚掌称快。慈禧太后醒悟了,“亲痛仇快”的事不能做。    
    “好吧!我饶了他。不过,荣禄,你得好生管住!”    
    “是。奴才制得住他。”    
    慈禧太后点点头,转脸吩咐:“把匣子拿来!”    
    李莲英答应着,立即取来一个专贮奏折的黄匣子,打开了小银锁,慈禧太后亲手捡出一件奏折,交荣禄阅看。    
    这个折子是两名御史联衔,在八月初三那天,到颐和园呈递的。这两名御史,一个叫杨崇伊,江苏常熟人。热中利禄,不惜羽毛,敢于为恶,曾经一折子参倒珍妃的老师、翁同的得意门生,为一时大名士的江西萍乡人文廷式,因而颇不容于清议。    
    另一个是湖北江夏人,张凯嵩的儿子张仲。张凯嵩久任督抚,宦囊充盈,所以张仲是个席丰履厚的贵公子,做官的宗旨,与杨崇伊相反,利心较淡,名心甚重,由编修转任江南道御史以来,便以敢言著称。    
    杨、张二人联衔所上的折子,自然是向皇帝陈奏。但此折子又不能让皇帝寓目,所以特地到颐和园呈递。因为,慈禧太后自入夏为始,一直驻驾颐和园,皇帝间日省视,亦经常在那里处理大政。臣下到颐和园向皇帝奏陈,亦是常有之事。杨崇伊便是利用皇帝往来不定的这个漏洞,能将奏帝的折子,送到慈禧太后面前。    
    折子的内容,是得风气之先,抢一个“拥立”之功,请慈禧太后三度垂帘。只是,既已“归政”,不便再公然收掌大权,所以仿照嘉庆即位,乾隆以太上皇的身份,仍旧干预政务的故事,现成有个“训政”的名目,可以借用。    
    这个折子,荣禄不必再看,因为杨崇伊事先到天津商量过的。荣禄当时表示——“不妨上了再说”,做个伏笔;如今别无选择,惟有运用这个伏笔了。    
    “那么,你们去预备!”慈禧太后问李莲英,“今儿个,皇帝要干些什么?”    
    “除了召见四位‘新贵’,还得驾临中和殿‘阅祝版’。”    
    “这会,皇帝在哪儿?”    
    “多半还在景仁宫。”李莲英答说,“奴才马上派人去打听。”    
    一听景仁宫,慈禧太后便不自觉地怒气上冲,“不用打听了!”她说,“咱们就去吧!”    
    荣禄不能确知慈禧太后到了景仁宫,跟皇帝见了面,彼此会说些什么,不过,皇帝作何表示,可以不管。如今顶要紧的是,需决定慈禧太后在何处召见军机?    
    这样想着,便陈奏请旨。慈禧太后并无意见,反问一句:“你们看呢?”    
    “奴才的意思,请老佛爷在西苑办事。”    
    “也好!你们把杨崇伊的折子带去。”慈禧太后随即又吩咐李莲英,“回头咱们就由景仁宫,一直到西苑。”    
    “喳!”李莲英答应着,向荣禄使个眼色。    
    这是暗示他可以“跪安”了。于是荣禄又拿肘弯碰一碰庆王。两人磕头跪安,辞出殿去,转到隆宗门内,离军机处不远的内务府朝房,派人先将崇礼找了来接头。    
    “已经通知过了。”崇礼低声说道,“刚中堂说,他盼这一天很久了!要怎么预备,最好赶快通知他。”    
    “仲华,我看,这会儿就把刚子良请了来谈一谈吧?”    
    荣禄考虑了一下,摇摇头,“这会儿还不必。”接着又转脸对崇礼说,“受之,劳你驾,悄悄儿把钱子密给找来。”    
    “好!我自己去说。”    
    子密是钱应溥的别号,浙江嘉兴人,军机章京出身。同治年间为曾国藩奏调出京,在他幕府中专司章奏。曾国藩殁于两江总督任上,钱应溥复回军机,由章京而“达拉密”——军机章京领班。由达拉密而超擢为军机大臣,为人明敏通达,笔下更是来得。荣禄觉得这件大事,必须透过军机,而军机大臣中,只有跟钱应溥商量才有用。    
    庆王比较持重,认为应该告知刚子良,就是刚毅。此人籍隶镶蓝旗,在刑部当司员时,因为熟于律例,勇于任事,颇得当时的尚书翁同的赏识,外放为潮嘉惠道,升监司,当巡抚,所至有声,算是封疆大吏中的佼佼者。光绪十五年皇帝亲政以后,翁同以师傅之尊与亲,得君独专,颇为弄权。光绪二十年甲午之战,大东沟一战,海军大败。朝局一变,恭王复起,翁同、李鸿藻再入军机,刚毅亦由于翁同的密保,由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