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并未远去的背影-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的政治生涯和理论生涯,就是要清除自己作为政治家和马克思主义主义理论家的角色意识。这是临死前重新建构自我意识,临死前重新塑造自身形象。《多余的话》一开头就说明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但愿以后的青年不要学我的样,不要以为我以前写的东西是代表什么什么主义的。”紧接着,瞿秋白便以“历史的误会”为题,简短地回顾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我自己忖度着,像我这样性格、才能、学识,当中国共产党的领袖确实是‘历史的误会’。我本是一个‘半吊子’的文人而已。直到最后还是‘文人结习未除’的。”——“文人”,这是瞿秋白临死前重新确立的“自我认同”。而到最后还“文人结习未除”,也是实话。正因为还有着这未被“革命”彻底榨干的“文人结习”,瞿秋白还能在临死前找回自己。如果说,这“文人结习”此前也像被巨石压着的小草,那当巨石滚落后,小草便疯长。“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部分:唯物论的哲学,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的理论,以及经济政治学,我都没有系统的研究过。资本论——我就根本没有读过。尤其对于经济学我没有兴趣。我的一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常识,差不多都是从报章杂志上的零星论文和列宁几本小册子上得来的。”我们当然没有丝毫理由认为瞿秋白在撒谎。但我们却不由得不想到瞿秋白当初在理论界的叱咤风云。批判戴季陶、批判陈独秀、批判彭述之,这些且不说了。单说指导和领导“左联”时大力倡导所谓“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吧,如今在瞿秋白自己看来,也会觉得荒谬——既然自己并没有“系统的研究”过“唯物论的哲学”,又怎么能够充当“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的擎旗手。至于说“尤其对于经济学我没有兴趣”,我们就不能不想到瞿秋白当初对《子夜》的强烈兴趣了。《子夜》,那可是文学化的经济学著作,文学其表,经济其里,内里牵涉种种复杂的经济学问题。如果说瞿秋白对经济问题“尤其”没有兴趣,那当初为何一听茅盾谈起《子夜》的构思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又为何连日间不知疲倦地与茅盾谈论、探讨,方方面面地出谋划策?更为何在《子夜》出版后一而再地撰文颂扬?——从《多余的话》中我们也能找到答案:“但是我想,如果叫我做一个‘戏子’——舞台上的演员,倒很会有些成绩,因为十几年我一直觉得自己在扮演一定的角色。扮着大学教授,扮着政治家,也会真正忘记自己而成为‘剧中人’。虽然,这对于我很苦,……然而在舞台上的时候,大致总还扮得不差,像煞有介事的。”“不过,扮演舞台上的角色究竟不是‘自己的生活’,……等到精力衰惫的时候,对于政治舞台,实在十分厌倦了。”原来,批戴季陶、批陈独秀、批彭述之,是在“演戏”;高举“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是在“演戏”;提倡“大众文学”并亲自写作“大众歌谣”,是在“演戏”。那么,“指导”《子夜》的写作、欢呼《子夜》的出版,当然也是在“演戏”了。

当瞿秋白写着《多余的话》时,他看着过去的自己,像台下的观众冷眼看着戏台上的表演。5月22日这一天,《多余的话》接近尾声,瞿秋白想起了几部值得留恋的文学作品。当他写下茅盾的《动摇》时,不可能不想到《子夜》。然而,已亲自动手把政治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面目撕下的他,不可能再留恋这《子夜》了:既然连整座舞台并台上的表演着的那一个自己,都厌恶了,又怎么会留恋一件小小的道具?

2008年1月22日

'1'《郑超麟回忆录》下册,东方出版社2004年3月版。

'2'王观泉:《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瞿秋白传》,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3月版,第518—519页。

'3'茅盾:《回忆秋白烈士》,《茅盾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4'茅盾《我走过的道路·〈子夜〉写作的前前后后》。

'5'《瞿秋白文集》文学编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沈定一的向右转与瞿杨之结合

沈定一的左倾之路

瞿杨指瞿秋白和夫人杨之华。那么,沈定一是谁呢?

我手头有1989年版的《辞海》,查“沈”字条,有了“沈从文”,这固然是一大进步。在“沈”字下,也有“沈志远”、“沈钧儒”,但睁大眼睛看了几遍,未找到“沈定一”。作为一种极具权威的现代辞书,有“沈志远”、“沈钧儒”而无“沈定一”,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颇具传奇性的政治人物,沈定一比沈志远、沈钧儒要重要得多。

沈定一,字剑侯、号玄庐,1883年生于浙江萧山县衙前镇,1928年8月在衙前汽车站遇刺身亡。

衙前沈家是萧山县数一数二的大地主,沈定一的父亲更有着进士功名。可以想见,这样的家族,在地方上是极有权势的。1901年沈定一18岁时,参加县试并秀才及第。秀才及第后,沈定一的父亲替儿子捐了个知县。我不知道清末捐个知县要花多少钱。只知道清末捐例极滥,且可分期付款,像今日人们以按揭的方式买房购车一般。但以沈家的富甲一方,买个知县大概是不需要“按揭”的。在清末,捐官通常并不能“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要等到有相应的空缺出现,才可能去补上。既然捐例极滥,这空缺自然也是僧多粥少。如果时运不济,或“打点”不到位,就可能等上许多年也补不上去。不知是沈定一时运好还是沈父做了到位的“打点”,1904年,沈定一有缺可补了,但这缺却远在云南省广通县。20出头的沈定一于是远赴云南就任这七品官。在云南,沈定一还任过武定知州和云南省会巡警总办等职。沈定一任职云南时,孙中山在两广、西南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1908年4月30日,孙中山在云南的军事重镇河口发动了武装起义,革命军一度占领了河口,并北上攻克了南溪、蛮耗、新街等地,孙中山并派黄兴亲赴河口督师,意图攻克蒙自。起义终在清军围剿下失败。在河口起义中,沈定一利用自己的职权,积极援助了孙中山。沈的行为被人告发,起义失败后,官自然也做不下去,经越南河内而流亡日本。在日本,沈定一加入了同盟会。1910年,沈定一回国积极联络革命党人,从事反清活动,并将家产充作革命经费。1911年,组织“中华国学生军”,参加了光复上海之役。

民国成立后,沈定一已具有了相当的革命声望,于是成了浙江省议会举足轻重的议员。1913年,孙中山发动讨袁的“二次革命”,沈定一积极响应,并又一次捐献巨资。美国学者萧邦奇在《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一书中说:“像1911年一样,他个人捐献的款项仍是巨大的,这次大约有两万元左右,他亲自送往南京‘革命’的中心。”'1'“二次革命”失败后,沈定一再度亡命东瀛。在日本,沈定一仍然不安分。1915年1月,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了“二十一条”,沈定一悲愤之余,成立“留日学生总会”,并被推举为总干事。他们决定全体留日学生集体回国,向袁世凯政府施压,阻止“二十一条”的签订。沈定一们的行动,引起日本方面的警觉。在日本警察的监视下,他们的行动几乎失去自由。沈定一等9人遂离开日本,到达新加坡,同行者有后来的著名新诗作者刘大白。在新加坡,沈定一在一家报馆谋生。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凯忧愤而死。也就在这一天,沈定一由新加坡归国。9月6日,沈定一当选为浙江省议会议长,积极倡导和推行地方自治。但这段时间不长。1917年6月,沈定一便在政治纷争中暂时退出政治舞台,离开浙江来到上海。这时,正值陈独秀、胡适等人在北京掀起新文化运动之时,沈定一在上海满腔热情地投入了这一运动。这期间,沈定一曾与戴季陶共同主编《星期评论》。沈定一并开始写作新诗。作为新诗作者,在同时代诗人中,沈定一属于佼佼者。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新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收录了沈定一的新诗《十五娘》。

1920年5月,以陈独秀为首的一群人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沈定一为其中一员。与此同时,陈独秀、戴季陶、李汉俊、施存统、沈定一、陈望道、俞秀松、李达、赵世炎等开始酝酿创建中国共产党。8月,这群人在上海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标志着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