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恩来的公共关系艺术-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彭湃因叛徒告密被捕了!
  周恩来获悉消息后,立即想到与此事相关的人,必须马上采取措施:一、查出叛徒是谁;二、马上通知有关同志注意;三、立即定出营救彭湃的具体措施。事情发生后的几个小时内,周恩来就理清了与之相关的四类公众——叛徒、被捕同志、其他有可能暴露的同志、营救人员的关系,并落实到了行动中。很快,中央特科查清了叛徒并采取了相关措施。在周恩来的组织下,一场营救行动有条不紊地展开了。一方面,他派人与狱中的彭湃等人取得了联系,另一方面,部署中央特科下属的红队组织营救。
  8月28日,中央特科几乎出动了所有的工作人员,有的化装成小商贩、有的化装成过路人,红队队员则化装成拍电影外景的摄影队,并安排了装好大米用于拦住囚车的卡车,准备在路上营救从拘留所解往龙华警备司令部的彭湃等人。遗憾的是,由于一名工作人员的疏忽,装在一个皮箱里的武器送迟了,加上准备工作不够周到细致,枪支内的润滑脂没有清洗,在营救现场临时没有攻击武器,结果营救没有成功。彭湃等人两天后被敌人杀害于龙华警备司令部。


处变不惊,急中生智(2)


  彭湃牺牲后,周恩来悲痛之余,采取了三条措施善后:一是部署中央特科击毙了叛徒;二是提出改变目前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方式,建议每周开会一次,变更开会时间,开会时政治局委员不必全到,常委五人也要有一个保留在外,以防万一;三是亲笔撰写了《彭杨颜邢四同志被敌人捕杀经过》,在同年8月30日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上发表。
  面对众怒时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到西安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当时许多人主张杀掉蒋介石,而周恩来着眼于民族利益,提出了逼蒋抗日的正确主张。一天,主张杀蒋的东北军军官训练团向周恩来发出请柬,邀请他到王曲军官学校去。
  面对这张请柬,周恩来身边的工作人员劝他不要前往。有的同志说,训练团净是些血气方刚的青年,他们痛恨蒋介石,要杀蒋介石,而咱们主张不杀,他们心存不满,鲁莽草率,什么事都有可能干得出来,最好不要去赴这个鸿门宴。杨虎城知道后,也劝周恩来别去。
  周恩来知道这张请柬的来意,但他对突然冒出来的“临时公众”有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周恩来认为,王曲青年军官们是爱国的,他们痛恨蒋介石不抵抗、丧权辱国,恨不能乘机杀了他。咱们主张不杀蒋,他们思想上一时拐不过弯。既然他们来请,我们正好做做他们的工作嘛。
  这样,周恩来单刀赴会,驱车到了王曲。一下车,见王曲军官学校大道旁,挤满了全副武装的军官,摆出了吵架寻事的架势。周恩来从容自若,面带微笑,穿过这愤怒的通道,其风度震住了大家。进到礼堂,周恩来在台子中间站住,礼貌地问候过了,随和地说:“我今天来贵校,是要听听各位的意见的,希望大家不要拘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们是爱国军人!”
  “蒋介石丧权辱国,为什么不杀?”
  “不杀他,捉他干什么?”
  “不杀他不足以平民愤!”
  军官们愤怒地你一言、我一句追回。
  “要杀——这有什么困难?一句话就行了!”周恩来的回答一出口,全场人都怔住了,因为出乎他们的意料。但周恩来没有继续讲杀不杀的问题,话锋一转讲起了西安事变以后国内外的政治形势。讲完后又自然地回到原来的主题说:“杀了一个蒋介石,就会出来一个何介石、李介石。这个何介石呀,他一上台,就会公开与日本人勾结在一起,来攻打西安,内战就会继续,中国就会灭亡。如果不杀呢?现在蒋介石在我们手里,我们可以逼蒋抗日。前一阵,何应钦不是还派飞机轰炸西安么?我们逼蒋介石写了个条子,这几天不是安宁了吗?蒋介石多少还有用处,所以还是不杀的好!”
  青年军官们脸上的怒气渐渐消失,疑团慢慢散开了。但还是有人不明白共产党与蒋介石势不两立,为什么不趁机报仇,置蒋于死地。
  周恩来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抑制住激动的感情,深深地说:“我们红军有位将军,说起来,你们都很熟悉,他叫徐海东。他全家三十六口人呐,除了他,三十五人全叫蒋介石杀害了。很惨啊!他的这个仇是够深的了吧!可是,他这次还主张不杀蒋介石,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共产党员,对共产党员来讲,民族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全场的青年军人鼓起了掌,他们被共产党人宽广的胸怀和气魄征服了。
  周恩来面对临时公众——王曲青年军官的不怀好意的邀请,冷静分析军官的思想动态,首先肯定他们的爱国之心,毅然赴会,然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说服了青年军官,充分显示了有效沟通的公关艺术。
  杀机四伏中
  1937年2月2日,东北军中的少壮派,一心想营救西安事变后被扣留在南京的张学良,不顾大局,竟将主张和谈、团结抗战的高级将领王以哲将军打死在家中。接着,几个青年军官又杀气腾腾地冲进周恩来的办公室。情况来得突然,危险迫在眉睫。但周恩来毫无惧色,猛地站起,一拍桌子先发制人地说:“你们要干什么?你们以为这样干就能救张副司令吗?不!这恰恰是害了张副司令。你们破坏了团结,分裂了东北军,你们在做蒋介石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你们是在犯罪!”几个青年军官原是一时冲动,把本应针对蒋介石的仇恨,发泄到了东北军的高级将领上,甚至错误地认为共产党没有救回他们的司令张学良,对周恩来也满腹怒气。现在在周恩来的严厉训斥下气焰顿敛,低头不语。周恩来见他们平静下来,又进一步开导他们认识错误。这几个青年军官自觉不对,非常惭愧,流着眼泪向周恩来认错请罪。
  说服了这些人,事情远未平息。此时西安城内已经谣言四起,有的甚至恶意挑拨说:少壮派是受共产党的指使行动的,共产党有一张黑名单,要杀一批军长、师长,打出红旗。一时间,恐怖气氛笼罩了西安城,杀机四伏。
  周恩来沉着镇定,完全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立即带李克农、刘鼎赶往被害者王以哲家里。这时离王以哲被害只有一个小时。王身中九弹,躺在血泊里。家中乱成一团。周恩来一边慰问王以哲的家人、亲属,一边安排李克农等料理后事,设置灵堂,祭奠死者。王以哲夫人激动地说:“周先生,你们是以哲真正的朋友啊!”
  消息传出,东北军高级将军深受感动,一些人对共产党的误会消除了。但是问题还没有解决。
  少壮派等原以为只要杀了王以哲等“主和派”,就可以堵住和谈的路,可以同中央军打仗,可以救回张学良。结果事与愿违。王以哲在东北军中是很有威望的高级将领。他的被害激起了广大官兵的愤慨。消息传到前线,驻扎在渭南的东北军立刻调转枪口向西安开拔,前锋到达离西安仅几十公里的临潼。他们提出:孙铭久等肇事者必须离开西安。
  怎么处理这些少壮派又成了一个问题。杀害王以哲的少壮派孙铭久、应德田、苗剑秋等此时也慌了,向杨虎城提出三个方案:一、他们三人引咎自戕;二、自首投案,听凭处理;三、将他们送到红军中去。杨虎城请周恩来提看法。在这样复杂困难的局势下,经过权衡,考虑到少壮派在发动西安事变中是有功绩的,他们错杀王以哲的动机是想拯救张学良,不能随便牺牲他们,便毅然决定不避袒护少壮派的嫌疑,把他们送到云阳红军驻地,再转往平津。这些人一走,要替王以哲报仇的人便失去了目标,从而避免了一场东北军内部大规模的自相残杀。


处变不惊,急中生智(3)


  从这件事情的全过程看,周恩来面临的主要公众和他们的态度是:肇事者少壮派,他们要杀高级将领为营救张学良,同时也怨恨共产党没有尽力营救张学良;被害者王以哲的家人朋友和东北军的高级将领,他们要求惩处杀人者,也怀疑刺杀是共产党指使的;得知王以哲被害后要替他报仇的广大官兵,他们要少壮派血债血偿。这一切都和西安事变有关,西安事变的解决又与共产党密切相关,事件本身也牵涉到了共产党。
  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周恩来抓住三种公众不同的态度和特点,沉着机智,一步步使事件导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