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典精华文库mj15-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年,天上接连雨金,先后共有三日,人民损伤虽多, 
 而金之所人足以补偿而有余。有一年,天上接连雨稻,先后亦 
 是三日,人民非常获利,究竟是何理由,不得而知。但是在当 
 时的百姓都以为是禹德格天,得到上天的瑞应。夏禹自此之后 
 亦绝少兴作,闲暇之时,不过修习仙术而已。 
       过了两年,天上忽然发现一种怪象,原来是太白星日间都 

… Page 243…

上古秘史                                                       ·1555· 

 能看见,一连九日,方才灭没。大家正猜不出它是样是灾,纷 
 纷议论,忽然施黯来报道 :“九鼎铸成功了。”夏禹大喜,知 
 道太白昼见是为这个原故,便吩咐将那九个鼎都迁到安邑来。 
 但是那九鼎非常重大,荆山到安邑路又甚远,中隔大河,迁移 
 不易,足足用了几十万人夫,费了三四月光阴方才迁到。夏禹 
 一看,阳鼎五,阴鼎四,上面图书都非常精妙,遂将施黯及他 
 手下的工人技师优加慰劳赏赐。 
       从此之后,这九个鼎就算是国家最紧要的重器,大家要想 
 夺天子做的,不说夺天子,只说要问这九鼎的大小轻重,就可 
 知他是要想夺天子位了。后来夏朝为商所灭,九鼎就迁于商朝 
 的都城毫邑。商朝为周所灭,九鼎就迁于周朝的镐京。后来成 
 王在洛阳地方营造新都,又先将九鼎安置在郏鄏地方,其名谓 
 之定鼎。直到战国之末,周朝为秦始皇的父亲昭襄王所攻,取 
 了九鼎,迁之于秦。但是有一个忽然飞人泗水之中,求之不可 
 得。另外还有八个到秦灭之后,究竟如何结果,却无可考。不 
 过这九个鼎居然能传到二千年之久,有一个而且通灵能飞,真 
 可谓神异之物了。闲话不提。 
       且说夏禹自从九鼎铸成之后,知道自己脱离尘世之期近 
 了,种种的预备打算。过了一年,正是夏禹即位的第八岁,正 
 月初吉,就下了一道命令给万国诸侯,定于某月某日在扬州之 
 苗山大会。命令发出,夏禹自己亦整备行装,叫伯益摄政,和 
 杜业、轻玉、季宁、然湛、施黯等在都留守,将平日所著的《真 
 灵宝要集》、《天官宝书》、《灵宝长生法》等书、又治水时所用 
 的赤碧二珪、伏羲氏所赐的玉尺、轩辕氏的铜镜等等统统带了 
 走。又自以为年届百岁,起居需人伺候,特引古人行役以妇人 
 之札,叫帝女亦随侍而行。 
       到得动身的前一日,叫过真窥、横革、之交、国哀四个人 

… Page 244…

上古秘史                                                       ·1556· 

 过来吩咐道 :“汝等四人随寡人平治水土,历尽勤劳艰辛,现 
 在年纪尽老缮了,好好保养余年,俟寡人归来再见吧 。”真窥 
 听了这话,莫名其妙,不知道他话中含着什么意思,只得唯唯 
 答应。夏禹回到宫中,又叫过儿子启来吩咐一切,并且赐启一 
 块美玉,名叫延喜之玉。说道 :“我向来不贵宝玉的。但是从 
 前捐璧于山的帝尧亦曾经授帝舜以苕华之玉,照这样看来,玉 
 之为物,亦未始不可宝贵,汝其善藏而善守之 。”启再拜而受。 
 夏禹又与涂山后话别,回转头来,看见一个少子站在身边,是 
 平日所钟爱的。因又想起一事,再叫过启来吩咐道 :“汝这个 
 小兄弟,我打算给他一个封国,在褒的地方。我明日即须动身, 
 已来不及,将来又恐忘却,汝须代我记着。”启唯唯答应。 
       到了次日,夏禹起程,宰相伯益率领百官至南门外恭送。 
 忽见有两人匆匆而来,原来是大章、竖亥二人。夏禹在帝舜未 
 崩时,叫他们去测步大地的,如今方才回来报告。大章所步的 
 是东极至于西极,共总有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零七十五步;坚 
 亥所步的是南极至于北极,共总有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零七十 
 五步,两数相同。所以他们两个同时出去,同时回来。夏禹看 
 了,遂慰劳道:“汝等多年在外,仆仆奔走,辛苦极了,作速 
 去休息吧 。”又吩咐伯益对于二人须重加赏赐。伯益听命,和 
 群臣自回朝中不提。 
       且说夏禹这次出行并非直到扬州,他的心思,是要将他所 
 有的秘书宝物等分藏在各山,以便后世有缘的可以得到。所以 
 他的出门先向西南行,从风陵堆逾过黄河,直到熊耳山,选择 
 了一块地方,叫从人开凿一间石室。夏禹本来有预备好的一个 
 金匮,石室凿好之后,便将他携来各种图书宝物之中拣了几种 
 放在金匮内,就拿到石室之中去藏着。然后又叫从人用土石将 
 石室遮住,隐在里面。到得后来,士人但知道夏禹曾经在此山 

… Page 245…

上古秘史                                                       ·1557· 

 藏书,究竟所藏何书及藏在何处,均不得而知了。 
       这时帝女在旁问道 :“天下名山有九,熊耳山并非天下名 
 山,藏在此地是什么原故?”夏禹道:“熊耳山是洛水发源之 
 地。洛水最有神灵,当初帝尧授帝舜及帝舜授寡人以天下皆于 
 此水中得到祯祥。又从前寡人治洪水时,亦曾在此水中得到宝 
 书及九畴等等。水中不可藏书,所以藏在此水发源之山中以作 
 纪念 。”帝女听了,方始明白。熊耳山藏书之后,夏禹又向王 
 屋山而来。 
       帝女又问道 :“我王本来说要到泰山去行封禅之礼,现在 
 何不一直沿大河之南岸而走呢?”夏禹道 :“不然。寡人尚有 
 事未了。当初寡人治水到王屋山时,曾承王屋山清虚真人西城 
 王君传授宝文,是为朕有志学仙之初步。原约功成之日,送还 
 原书,所以现在不能不绕道一往 。”过了两日,到了王屋山, 
 访问西城王君,又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去了。那留下守洞之人已 
 得到西城王君的预告,即领了夏禹入洞。帝女本来是天上神仙, 
 亦得随入,其余之人皆在洞外守候。夏禹等人洞之后,经过小 
 有清虚之天的正殿清虚宫,曲曲弯弯又到了南浮洞室,天生石 
 匮依然尚在。夏禹遂将宝文放人匮中,与帝女辞了守洞之人, 
 循旧路出洞,再向东北行。 
       一日,到了一山,水石清秀,仿佛仙家之地。夏禹爱其风 
 景,又择了一块地,命左右将山石凿成一洞,将自己所著的一 
 部真经藏在里面。左右的人偷看那书,觉得是刻以紫琳,秘以 
 丹琼,装璜得非常华丽。这个洞,就叫作林屋洞。 
       夏禹藏过书之后,才直向泰山而来。那时秩宗伯夷和那些 
 属下的礼官都已在此等候了。东方诸侯来参加的亦不少。夏禹 
 遂率同登到顶,将预备好的文字掘坎藏埋。又用土石堆积得甚 
 高,这就是封禅之礼之“封”字。下了绝顶,秩宗就请夏禹到 

… Page 246…

上古秘史                                                       ·1558· 

 云云山去行排礼。因为从前帝各帝喾、帝舜都是如此,所以早 
 在那边预备好了。夏禹道 :“禅礼照例是应该在泰山下举行的。 
 不过寡人此次各处一走,太迁延了。苗山大会之期已近,再在 
 此举行禅礼,迟留数日,恐怕误期,寡人想禅是祭天,无处不 
 有天,即无处不可以祭,且到苗山再去举行吧 。”于是下了泰 
 山,匆匆向南而行。 
      到了大江之口,上了船舶,扬帆直驶,渐渐已到震泽。从 
 前所牵岝崿山俨然在望。当初是惊涛骇浪,而今已水平如镜, 
 各处沙洲涨积的甚多。回首前尘,匆匆已数十年,不觉感慨系 
 之。一面推篷回望,一面将往事告诉帝女。晚间收帆,泊在包 
 山岛下。从前治水时曾经来过,并且叫地将等探寻地脉过的。 
 岸边矗立着一个祠庙,庙额“水平王庙”四个大字,原来所祀 
 的就是水平。夏禹看了,叹道 :“能御大灾,以死勤事,水平 
 兼而有之,真可以俎豆千秋了 。” 
      这日夜间,众人悉人睡乡。夏禹轻轻向帝女道 :“此山下 
 有隧道,分通各州,叫作地脉,是一个极好的所在。寡人有《灵 
 宝方》、《长生法》两种,打算就藏在这个里面,汝看好吗?” 
 帝女道 :“甚好。不过妾想几千年之后,假使有人得到,而不 
 能认识这个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