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托普检讨-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如华说他前些日子看二月河的《康熙皇帝》颇有感触。康熙皇帝临终前喝了三杯酒,“第一杯给孝庄太后,她把他提拔起来,第二杯谢各位,第三杯谢鳌拜这些人,因为这些人使他坚强起来,使他知道问题在哪里。所以托普为什么会不断发展,因为别人不断地在搞我们,搞一次我们强大一次,搞一次我们强大一次。他们要搞死你,肯定要找你弱点,而我们平时往往找不到自己的弱点,这里就要看你摒不摒得住。俗话说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每个人都有他的弱点,关键看你是不是被敌人制住。如果被制住,那么就完了。”    
    “完”的结果有三种“可能”导致。宋如华认为一种可能是有关部门把他给抓了,“就像刘晓庆被抓走,她的这个体系肯定就瘫痪了”;第二种可能是托普自身的信用体系彻底破坏;第三种可能是托普本身的内部管理体系出现混乱,“也会导致事业的颠覆”。    
    那场报告之后,“托普经济帝国”的“信息化”战略其实全面转向了以维护金融稳定为首的“救火”工作。那是一个比“信息化”更为棘手更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基础不稳,地动山摇”,宋如华不得不拿出全部精力来建立信用,重树银行方面的信心。    
    立此存照:    
    托普金融十年发展回顾及未来十年规划    
    —— 在托普金融集团2002年二季度董事会扩大会上的讲话    
    2002年8月4日 宋如华    
    我想讲的第一个题目就是金融工作十年回顾。    
    在我办公司以前,我眼里的金融就是钱。小时候,我见了我父亲就想怎么样从他那边骗一点钱出来,可以到外面买一些零食回来,那个时候我的金融理念就是钱。    
    办公司以后,最早我对金融的理解就是存款和取款。生意做起来了就要把钱存在里头,那个时候我记得到省建行成都分行新丰路营业部那里去,跟银行里的出纳关系要搞好,我经常送一些香水之类的。    
    到以后生意逐渐大一点了,又有了结算的概念。开始也不知道结算是什么,就知道钱存在那里就要取出来么,实际上有一个票据的问题。我们给人家钱就要开支票出去,人家给我们钱也要开银行的支票,还要去结汇,钱是从外面汇进来的,那时候还要到人民银行去盖个章,当时是我亲自去的。因为这个事情最重要,账是别人做的,钱是老板自己做出纳,这也说明了金融工作的重要性。那个时候就把这一套东西基本上弄清楚了,怎么样下账,那个时候怕人家是假支票,拿了支票以后要下了账,银行章盖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发东西给人家了。钱在别人账上和在自己账上肯定不一样。    
    第三个阶段是托普稍微有些发展后,就有了融资概念。其实我觉得很幸运,托普成立一年半就有了融资的概念。托普事业经历的第一个阶段叫“借鸡生蛋,搭车上路”,这个“鸡”就是钱,当时我们给实达做终端,我们就利用他们收的款——我们一个月给他结一次,但我们收是每天都在收。利用这个来沉淀资金,这里就已经有了银行的概念,而且我们不必付利息。到年底的时候请他们吃吃饭,搞到过了年再结,这样年前年后,我们已经有了120多万的存款,但大部分都不是我们的,有100来万都是人家的。在这一阶段,我们已经接触到了金融工具,把别人的钱多存在我这里一点,我慢一点再付出去,这就是融资嘛,这也是融资的一种方式。融资是多种多样的,到现在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又会有进一步的拓展。另外一方面,我们要赚更多的钱,于是通过审计去想办法。要注册公司必须先把钱打到审计师事务所名下,成立注册账户,等到营业执照下来以后,再把钱打到开户账号上去,这时候钱才能用。这中间会有一段停留,审计局下面的审计师事务所有一些沉淀资金,这个资金可以拆借出来。我们那时候拆借了十来万,由人事局老龄委担保。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已经知道了融资的概念,而且是通过非金融机构。第二种办法,我们通过摸索,创造了股票,分为普通股、基本股和技术股,普通股是用钱买的,基本股用于奖励,这一方面到现在为止反而有些乱,所以我们后十年准备要规范化,主要是有限责任公司的管理。另外我们吸纳了一些内部职工的资金,当时主要是内部职工比较密集的两个地方,一个是电子科大,我们的一些老师,他们还愿意把钱放在我的办公室,这也是信用的一种比照。当时我们的利息也很高,高的时候达到28%;还有交通局,以及对金融方面比较了解的政府机关。    
    这是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我们引入了融资的概念。我们通过了三条途径:一个是非金融机构, 一个是个人入股,一个是内部集资。内部集资走向规范化以后就变成了股份制。    
    第三个阶段维持到公司成立将近两年的时间,但是它的范围是很有限的,对公司的发展也有局限性。直到我们做显示屏以后,越来越发现钱不够用,而光靠这样筹钱是远远不够的。这个时候我们就想到了问银行借钱。我记得我们第一笔是向成都信用合作社,第二个是通过交通局,同时通过金牛区,经人介绍认识了当时中国银行的行长,第一次见面双方谈了以后,他对托普比较感兴趣,就问我们要多少钱,我当时说了50万,没想到他觉得太少了,说没有一个老板提出要50万的。从那以后,我们就逐渐进入了银行金融机构。这一阶段我们最大的体会是企业要发展,主流金融体系必须确立。随着跟银行打交道,就有了还款的问题,老师的钱拖十天半个月不还不是什么问题,银行就不一样了。当时正好有两笔钱我们拖了一下,信用社跟财政局的人就过来跟我谈,谈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要打官司,经过那一次我的体会就是跟金融机构打交道,成在信用,败也在信用。金融机构为什么能打成官司,当然他是以事实为依据,以你这个公司的资产、资本、经营状况为基础,但是他最终的依据还是你的信用。所以,我觉得在那个阶段,托普在金融工作中最大的体会就是我们明白了什么是信用,特别是金融信用,同时我们提前感受到了什么叫金融危机,信用的失去就会带来危机。    
    当时是1996年,托普为什么要搞四周年的活动,首先是建立信用,要建立信用首先要树立信心。这个道理托普集团、金融集团发展十年二十年乃至以后仍然有用。不管托普怎样发展,首先要建立信心,这种信心要里面的人和外面的人都建立起来。当对方知道你有偿还能力的时候,他又会来问你还要不要,所以你们要注意资金的调度,保证资金的流通。    
    这个阶段我们感受到了信用的重要性,以及什么是金融风险、金融危机。我觉得一个领导层的重要性除了带领大家干事业起表率作用以外,还在于做一点事情增强大家的信心。有了信心才能建立信用,有了信用才能进入良性的经营循环。    
    经过这段时间差不多到了1997年,我们一是提出了信息化的概念,第二是引进了国际化的概念,第三提出了独立核算的概念,第四把会计和金融分开,都是在科学城完成的。


《托普检讨》 上市前夜的一份传真件《托普检讨》 宋氏解读康熙皇帝(2)

    我们把金融单独列出来,目的是什么?我们引入了资金管理,之前出现了危机就是管理不善的原因,管理好了,可能金融上的风险就没有了,你信用就好了。科学城阶段是托普从不规范、感性走向规范化、理性的管理,从那以后到现在经过了6年时间,我们在不断探索、不断思考,资金管理在不断完善。随着资金管理的出现,我们也出现了金融业务,我们有了专职的队伍,那个时候也就是两三个人,经常跟金融机构打交道,专门从事融资的工作。1997年下半年我们重组了川长征,如果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前面做基础,金融没有被单列出来,没有一支专门化的队伍跑银行,那简直就不可想象。    
    所以虽然说这一个阶段叫川长征重组,但是在认识上这方面的工作我们早就在做了。在这之前托普科技已经成功的规范了股份制改造。托普往资本金融的方向走已经有很长的时间:1993搞内部集资,1994年搞股份合作制,1995年又改成股份制,1996、1997年一直想上市但没有机会,一直到自贡政府到托普考察,有了“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