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西方智典+智慧书+英雄宝镜+处世智慧+道-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使得这个世界跟我们青少年的时候看来不同。到这个时候,我们才把事情看得平
常,按照实况接受各种事物。而在早年,我们看到的是用我们心中的遐思怪念、
经由承袭而来的偏见以及奇异的妄想拼凑而成的梦幻的世界。我们未看到真实的
世界,或者说,我们所见的景象是扭曲的。经验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把我们从
大脑的幻想,也就是从年轻时所得的错误观念中解放出来。

    最佳的教育方式

    最佳的教育方式是,不让那些错误观念进入我们的脑海,尽管它的目标是消
极的。但是,这一任务充满困难。首先是孩子的所见所识要尽可能加以限制,就
是在限制中也只能给予清晰和正确的观念;只有在孩子把范围内的事物都有适当
的领悟之后,才可以把范围扩大。我们要小心,不允许任何东西是含糊的,或是
有什么让人一知半解或者误解的。这种训练的结果是,孩子们对人和事的观念在
性质上有限而简单,但在另一方面,他们的观念是清晰而且正确的,以后只要扩
展而不是改正。同样的路线要继续维持到青年期。这一教育方法需要特别强调,
禁止阅读小说,用适当的传记文学代替小说的地位。

    智力上的优越

    智力上的优越,即使是最高级的,也不可能让谁在谈话中取得崇高的地位,
除非你已经年近四十。年龄和经验能让一个才智最为平庸的人,跟极有才分的人
相抗衡,只要后者年事尚轻。当然,我在这里所指的是个人本身的优越,不是靠
作品已经取得的地位。

    年过四十

    年过四十,只要稍有智力的人——上天让六分之五的人们智力极为平庸,超
出这些人的智力就是稍有智力——都会显露一些愤世嫉俗。到了这个年纪,我们
从检查自己的性格中,很自然地就能推断出他人的性格。其结果是,我们发现不
管是理智的品质还是感性的品质(通常是两者一样),他们都未能达到自己的水
平,因而逐渐感到失望。因此,我们很乐意避免再跟他人有任何纠葛。一般而言,
每一个人都喜爱或憎恨独处——换句话说,独立遗世——其程度视个人对自己价
值的看法而定。

    早熟

    年轻人如果对于世界的了解和处世之道早熟,也就是说,要是他很早就知道
怎么与人相处,好似胸有成竹地踏入社会,无论从智力或是从道德观点来看,都
不是良好的现象。它代表市侩的性格,在另一方面,看见人们的举措大惊小怪,
与人交往时笨拙而且脾气执拗,显示出比较高尚的气质。

    感觉死亡

    青年攀登人生的山峦,看不到死亡(死亡的山峦在另一边的山脚),可以部
分地解释,为什么青年时期那么愉快、生趣盎然。一旦我们越过山顶,死亡就出
现了——在越过山顶之前,我们只是靠听闻略知死亡的。这就让我们感到气馁,
因为在这时,我们开始觉得精力衰退。昔日朝气蓬勃,如今只有严肃认真;这种
变化甚至在我们脸上都能看出。年轻时,人们可以随意告诉我们什么都无所谓,
我们把生命看作是无穷无尽的,漫不经心地消耗时间;年岁越大,我们越为厉行
节约。朝向生命的终了,我们每过一天的感觉,就像死囚一步步走向绞刑架一般。

    /* 86 */第三篇处世智慧第五章阶段人生(3 )

    日子

    年轻时,时间的步子似乎慢得多,所以我们生命的开头的四分之一,不但是
最快乐的,也是最长的,它留下比较多的回忆。如果有必要,我们能就人生的第
一个四分之一娓娓告诉他人的话,会超过随后的两个阶段的总和。说真的,在一
生的春天,正像一年的春季,日子长长的,简直令人厌烦;一到秋天,无论是一
年的或一生的,虽然日子比较短,倒是更为温煦而且融和的。

    记忆

    对于一个老人,为什么他度过的一段生命是那么短暂?理由就在:他的记忆
短暂,因此他想像他的一生也是短暂的。他不再记得生命中不重要的部分,不愉
快的生活的大部分现在也已经忘记。唉,所能留下的记忆太少了!一般说来,我
们的智力并不完美,我们的记忆也一样有缺陷。为了不让所学习到的教训,以及
我们经历过的事件,慢慢陷入遗忘的深渊,我们就必须在这些方面经常做些反思。

    然而,我们不习惯反思不重要的事,而且一般来说,不愿意反思对自己不愉
快的事。但如果要记住它们,我们便有必要那么做。但是,那一类我们认为不重
要的事会继续有新的增加:大多在开始看起来挺重要的样子,因为它反复发生而
变得无关紧要。因此到最后,我们实际上忘记它发生的次数。所以,我们对于早
年的事记的更多,对于另一些年岁的事记得较少。我们活的越长久,我们称之为
重要、认为值得记住的事就越少。仅仅由于这一点,我们就不会把许多事记下,
也就是说,事情一过,我们就忘记。时光之水继续流动,在流经之处留下的痕迹
总会越少。

    因为日常要占据他心头的事日益增多,一个人对于已经发生之事的记忆,相
对的变得短暂。我们早年所做过的事,那些很久之前发生的事件,好像是岸上的
目标,对于出航的水手来说,每一分钟都变的越小,越不清楚,更难认清。

    不愉快的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不愿意想到它,有损我们虚荣的事,通常
更是如此。因为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不幸事件,很少是我们完全无可责备的。因此,
人们很容易忘去许多不愉快的事,以及许多不重要的事。

    昨日重现

    有时,我们会记得或想起很久以前的情景,好像就在昨天发生一样,有关的
事件似乎就呈现在我们跟前。这种经验的理由就是,我们不可能同样那么生动地
回忆中间时段所发生的事,而且涵盖那个时期的一幅图像,也可能在一瞥之间全
部认识出来。此外,那个时期所发生的大部分事情,都已经忘掉,所留下的不过
是我们曾经经历过那段生活的一般了解——一种只是抽象生存的概念,不是某种
特殊经验的直接景象。这就造成久远以前的某一单独事件,好像是在昨天发生的。
中间时段消失了,整个人生看起来那么不可思议的短暂。的确,在年老时,我们
有时不会相信我们竟是如此老迈,或是我们遗留下的冗长的过往具有任何真实的
存在——这种感觉主要是因为我们所见到的目前处境,似乎总是那么稳定,不可
动摇。

    年轻时的生命感觉

    我们年轻时觉得生命漫长,不免会把我们活过的那么几年,用来衡量人生的
寿命。在早年,一切东西对我们都是新的,所以它们看起来重要。在它们发生之
后,我们想到它们,把它们记住。因此,在年轻时,生命充满着各种发生的事,
其过程也就显得悠长。

    36岁的界限

    36岁以前,在使用生命力的方式上,我们可被比喻为依靠资金生息而过活的
人:我们今天把钱花去,明天还会再有。但是,从36岁以后,我们的地位好像投
资者开始动用他的资金。起初,他没有注意到有什么不同,因为他开销的大部分
都由本钱的利息支付。如果超支不大,他不会注意的。但是,超支不断增加,直
到他觉察出超支问题日渐严重。他的状况变得越来越不稳固,他自己觉得越来越
穷,又没有希望停止吃老本。他从富裕向贫困下降的运动——像一件固体在空中
下降,到最后毫无空间留下。如果这一比喻的两个条件——人的生命力和财富—
—都真的同时开始消解,这个人的确到达可怜的困境。就是对于这种不幸的恐惧,
使人年纪越大越为爱惜财物。

    生命的本金与利息

    在人生开始之际——在我们成年之前的阶段还有成年之后的短时间——我们
的生命力的情况,如同有些人每年把一部分利息加到本金里面一样。换言之,不
但他们的利息照常地收到,而且本金不断地获得增加。在笃实的监护人的用心照
顾之下,这种令人高兴的情况——健康和财富都一样——有时是能实现的。哦,
幸福的青春,可悲的老年!

    神童的结局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也应该节省他的精力。亚里斯多德指出,在奥林匹克
运动会的所有胜利者之中,只有两位或三位在两个不同的时期都获得奖品,一个
时期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