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济增长理论 [英]阿瑟·刘易斯-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部分一样,人们必须学习怎样对市场价格作出反应。人的作为会随着一代又一代成长起来有所改善,他们已经越来越了解和运用市场了,并且对市场上的欺骗有了经验。
    专业化还要求使用货币;以货易货只能适应专业化和贸易的初期形式。货币的发明,就像拼音字母的发明或发现自由取火一样,是人类的一大成就。没有货币,贸易就会少得可怜。没有货币,每户人家就不能从集中的贮存库(商店)中购买需要的东西,而不得不把全部物品储备起来。没有货币,就不可能有借贷和投资。
    尽管货币有它的价值,但货币的发明传播得很慢,致使世界上有大片大片的地区,在那里货币才刚刚开始流通使用。
    例如,亚洲的一些大国在文字记载的历史上曾以这种或那种形式使用了货币,而现在仍有多达40%的国民生产,按标准定义讲,无法换成货币。货币的使用是同专业化和贸易联系在一起的,人们穷到没有剩余物可供交换时,也就用不着货币。
    由于市场越来越重要,货币的使用使社会制度发生变化;更重要的也许是它使人的态度发生变化,一旦货币开始在某个社会流通,一旦为开拓市场进行生产成为人所共知,经济关系就会日益不断地向不以人为的基础方面发展。地位和家族关系算不了什么,因为钱更加重要。用现金积累财富比用牛或一袋袋谷物更容易;“贪得无厌的”本能——渴望取得财富——因而比较容易施展,而且这种本能由于得到施展而成长。有了货币,“资本主义的”货币借贷关系和工资雇佣关系也比没有货币更易于推广。因此,在不能用货币的社会里适用的组织形式,如庞大的家族组织或主要基于地位维系的组织,在货币广泛使用之后便不起作用了。
    我们再要指出的是,专业化和贸易还要求市场的场地有所组织。缺少市场是原始社会的一个标志。几乎总是要有一些集中的场所,在那里可以买到食品?、衣服和比较简单的消费品。但是专业化要求的市场种类范围,比之劳动市场、房地产市场、外汇市场、借贷市场、股票证券交易市场等等要大得多。这些市场采用各不相同的形式。正如房产代理代办所是一种市场一样,可以付钱给某个个人,使其成为像过去那样的专门把买主和卖主集拢在一起的市场。市场也可以就是某家报纸上的一栏广告。市场的数量和多种多样则是社会的财富的标志。有时,单开办一个市场方便贸易,就能增加财富,但是在社会能以开展足够的贸易来证明需要市场之前,也有可能开办市场——就像有些比较穷的国家,那里在谈论开办股票交易所的事情。
    专业化和经济单位规模大小之间的关系不是很简单的。
    有的人认为,专业化使厂家的规模增大,因为分工细增加了工种的数量,从而增加了协调单位的规模。但是不一定都是这样,因为专业人员的活动也可以由市场来调节。某种新产品第一次上市时,介绍它的厂家不得不在自己的车间里制造大部分零配件;但是随着需求的增长,各种厂家将专业分工生产零配件。因此,汽车现在是由几十家不同的厂家生产的,各自专门制造底盘、车身、挡风玻璃水刷、轮胎或大量其他汽车配件;而所谓的“汽车制造厂”不过是把大部分从别的厂商那里买来的部件装配起来。专业化就其在生产活动中的成果来看将使厂家的规模增大,因为生产活动必须大规模地进行;但是每当把生产活动分解成部件加工时,专业化就会缩小厂家的规模。
    大规模组织因而成为专业化的间接结果之一。因为人们从事各种专业,他们的活动必须加以协调,这种协调可由市场来完成,也可在厂家内部进行。在这方面,市场和厂家的作用成反比。市场越完善,就越不需要在厂家内部进行协调,反之,市场越不完善,需要企业协调各个专业人员的活动的机会就越多。认为这类专业化的原则对大规模组织有利的看法是不对的。如果市场组织得好,小厂家就容易生存,以致像廉价专家咨询,技术服务、零配件、原料等都能廉价买到,产品也容易卖给买主或中间商。市场组织得越好,各个厂家要给自己办的事情越少,市场越小,就是大规模组织的有利条件。
    由此推论,如果人们喜欢小规模企业,最好的办法是在小厂家周围组织品种种既有效又便宜的专业服务和代销机构,使这些厂家不致由于规模小而处于不利地位。大的组织可从事研究、作大宗买卖、筹款容易、生产标准化产品、作广告、聘用最好的专家顾问等等。小组织如果其周围辅以代理机构,同样能办得到,这些机构——私人的、合作的或法定的——可以把需要按大规模来完成的一切工作接过来,从而使小厂家可集中适于按小规模来完成的那些活。这样,小农场可以从农业推广站得到专家咨询,可以从种子公司得到良种或从拖拉机出租站得到拖拉机,还可以把产品卖给批发站,由它去进行分级、加工、作广告和批发。如果要讲求效率或使经济增长,并不是非要个体厂家规模大才行,但是,无论是在厂家内部还是在组织良好的市场结构内,除非采用规模经济,专业化的优越性确实不能得到保证。同样,组织良好的市场能取代大厂家到什么程度则因行业与行业的不同相关甚大,很难有效地按小规模来组织铁路运输、炼钢或组装汽车,而小型企业在公路运输、店务管理和从事某些类型的农业和范围有限的制造业方面则可运筹自如。经济增长确实要求发展大规模生产,但是,就效率而言,市场、合作运动或政府可继续扶植较小的单位。
    大规模组织的扩展取决于企业家的手腕以及这种手腕对其他生产因素的运用如何。企业家的职责可由私人或政府官员来承担。无论是哪种情况,企业家所能处理的企业职责大小都是运用他的能力、经验和他所掌握的技术的表现。先以技术来说,大规模组织的发展是由于通信手段(书写、电话、无线电)、计算手段(统计方法、会计)和行政手段(等级制度、委员会等等)的发明。所有这些发明扩大了有效活动的规模。在大多数不发达国家里,富有大规模行政管理或技术的经验的人很少。在这些国家,小规模组织比大规模组织更为适用,其原因就是缺乏经验,组织小规模的活动比较合算,而较为先进的国家会发现组织大规模的活动更加经济。随着经济发展过程,国家将积累行政管理经验,并能更有效地把大规模的方法应用于更为广泛的活动领域。
    由于大规模组织涉及人们态度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并随之招来许多不满情绪,以致许多人不喜欢它,而宁愿不扩大组织规模使经济可能增长多少就增长多少。这种态度在一个自然资源只限于可耕地的国家是足可以了,如果这个国家拥有相当的资源可供开采或加工,这种态度几乎可以肯定会限制许多机会,除非允许和鼓励发展大规模企业。

'英'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章 经济制度 
第三节 经济自由 
(一) 利己主义和集体行动 
    西欧和北美在近几个世纪人均收入的增长完全同经济自由的发展有关——同个人改变其社会地位或其职业的自由、同租赁资源并以增加产出或降低成本的办法把资源结合起来的自由,以及同其他已经在贸易方面有所建树的人竞争的自由有关。在这一节里,我们要研究制度上对这些自由的障碍。
    但是,我们首先必须指出,利己主义并不一定是发展经济最快的道路。集体行动也是必要的,在某种情况下,甚至会产生较快的成果。
    以政府行动的方式表现出来的集体行动,即使只是对私人行动的补充,也是必要的。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会起推广作用,关于这一点,我们在第七章中将要详细地谈到。这些作用,甚至在私有企业经济中,包括诸如保养公路或促进研究这些明显的作用,直到诸如对新企业提出担保或向私人商业提供资金等比较复杂的作用。政府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私营企业家风度的质与量,个人开拓能力越小,落在有为的公用事业上的负担越重。
    不过,除了政府行动之外,强烈的民族团结意识会有助于经济发展,不管这种开创事业是由个人还是由政府去做。如果民族的成员习惯于求助和接受领导,实现经济增长所要求的变革就会比如果人人都是顽固的利己分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