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如在农业技术方面,《笔谈》总结了不少农民的种植经验。其中有一 

首当时的种竹口诀:“栽竹无时,下雨便移,多留宿土,记取南枝。”这个 

宝贵的生产经验,受到后人的重视,世代传授推行。 

     再如,关于冶炼技术,沈括在《笔谈》里面先后记载了金属的“热作” 

和“冷作”加工的操作过程。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当时在炼钢技术方面,已 

经掌握了“团钢”、“灌钢”的技巧,以及柔铁包生铁锻打器物的技术。在 

炼铜方面,他记载了劳动人民用铁在胆矾 (硫酸铜)中取铜的技术。 

     在地理学方面,《笔谈》中记录了“三江”的考释,楚国郢都地理方位, 

漳水、洛水得名由来等事项,还记载了鄜延(今延安)境内人民用雉尾采沾 

石油的方法,成为经济地理和采矿方面的一条珍贵史料。 

      《宋史·沈括》说:“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 

 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看来,这句话并非夸大。沈括确实是我国古 

代一位卓越非凡的科学家。 



                                                        (董振坤、刘源鉴) 


… Page 41…

                                  郭守敬 

                          ——元代杰出的科学家 

                            (公元1231~1316) 



     在北京城内南北“六海”进水的咽喉,积水潭的西北岸,坐落着一座庙 

宇式的汇通祠,它是专门为纪念我国元代杰出科学家郭守敬而建造的。郭守 

敬一生有很多的发明创造,最突出的成就:“一曰水利之学,二曰历数之学, 

三曰仪象制度之学”,在我国科学史上居于重要地位。 



                             打好坚实的基础 



     郭守敬,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史书上记载他“生有异 

操,不为嬉戏事”。其祖父郭荣“通五经,精于算数,水利”,给守敬以良 

好的熏陶。少年时期,郭守敬和王恂一起,在邢台西紫金山,拜刘秉忠为师, 

精心研读,而且勤于科学钻研。刘秉忠是忽必烈的重要谋士,精通经、史和 

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名师出高徒”,他育人有方,循循善诱,严 

谨治学,为郭守敬以后从事水利、天文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 

名学生王恂也成了一名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郭守敬在郭荣、刘秉忠等培育下,从小养成了刻苦读书、爱学善学、重 

视实践的良好学风。据元代齐履谦的 《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记载,郭守敬 

十五六岁时,得到一份石刻莲花漏图(漏壶式计时器),其贮水水面与分水 

口有着微妙的关系,能保证水流均匀。少年郭守敬能够完全了解它的原理, 

并按其结构图制出复原的模型,可见他肯于学习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郭守敬从小就喜欢亲自动手制做器具。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幅浑天仪图, 

名叫“尚书璇玑图”,他看后居然用竹子仿制了一架,并可以用它来观测天 

体的位置。 

     郭守敬非常重视实地考察。他21岁时,就在自己家乡邢台,开始了广泛 

的水利事业调查研究,曾准确判断出邢台县北部一座久被埋没的桥基,而使 

众人惊讶。 



                            走东闯西兴修水利 



     郭守敬擅长水利工程。他年轻时,就参加修复邢台新石桥,由他精心设 

计而疏浚了邢台县的水网河道,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起了积极的作用。中 

统三年 (1262年),经著名学者张文谦推荐,郭守敬到朝廷做官专习水利, 

表现出“巧思绝人”的非凡才能。他初出茅庐就向元世祖忽必烈提出兴修水 

利的六条建议,几乎涉及覆盖整个华北地区的水系,颇具卓识。 

     两年后(1264年)郭守敬授命随张文谦赴西夏(今宁夏)进行修复古灌 

区河渠工程。郭守敬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创新,在那里不仅整修了汉延渠、秦 

渠、来渠、湛恩渠、良田渠、惠农渠、昌润渠、滂渠、大清渠、天水渠等十 

条渠道,而且设闸立堰,使工程很快完成。从此西夏地区又实现了河渠畅通, 

对农田灌溉和农业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地人民为他建立生祠,反映了对 


… Page 42…

他的爱戴和尊敬。 

     至元十二年 (1275年)丞相伯颜南征,建议设立水站,为此,郭守敬受 

命巡视了河北与山东。此时,郭守敬身为都水监 (相当于今水利部长),亲 

自在北起德州、南至黄河、西至临清、东至东平的六条路线上,勘查了沟通 

泗水、汶水、卫海等水道的形势,并绘出详图,为京杭大运河的全线通航作 

了充分的准备。经过郭守敬的运筹帷幄与规划、施工,又进一步完善了元大 

都 (今北京)一带的水利系统,终于使京杭大运河直抵大都城内,使积水潭 

成为运河北终端的繁忙码头。 



                                才智献大都 



     郭守敬一生中长时间从事水利建设,尤其对元大都(今北京)水利的贡 

献最为突出。他先后在引玉泉水济漕运工程、重开金口河引水工程、白浮翁 

山河引水工程、通惠河通航水道建设及大都城市水利建设等项工程中,都取 

得了巨大的成就。 

     郭守敬对中都一带的水利建设一向具有卓识,在给忽必烈的六条建议 

中,就将引玉泉水以通舟列为首要的一条。 

     元代的旧都城中都,原以现广安门外为中心,水利系统存在一些问题。 

元大都新城址的选址,充分考虑到地势和水利系统的优越条件,选在金中都 

东北郊外,以现今景山一带为中心,位于北京小平原永定河与潮白河冲积扇 

的脊部,周围众多湖泊可用,并且采纳郭守敬的建议,大规模开发玉泉山水 

利,引水入城,相辅相成。该项引水工程的上游工程,是开挖金水河。该河 

道从玉泉山西边的翁山泊 (今昆明湖)向南转东,经高梁河入城。该工程解 

决了宫廷供水。郭守敬为河道设计的跨河跳槽具有创新价值。引水工程下游 

通过积水潭,沿今北护城河,再经坝河至通县。这是郭守敬为兴建大都水利 

所立的第一功。大都的选址,既有最佳的供水路线,又有利于避免永定河泛 

滥对中都的威胁,为日后北京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至元十六年(1279年), 

在郭守敬任工部郎中期间,又对坝河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此次经过整治, 

使玉泉山引水流入坝河,使坝河年漕运量高达万担,对元大都建设起了重要 

作用。 

     重开金口河引水工程,是郭守敬为兴建大都水利立下的又一功。金口河 

自中都西北向中都东南流向,原为金代所开,结果因河道高峻,水性浑浊等 

原因而堵塞。至元代初年,忽必烈决定重建为战火焚毁的燕京,所用大量木 

材和石料,需从西山开采并运输至城中。为此郭守敬提出重开金口河,为漕 

运和城市建设服务的建议,被采纳并付诸实施。郭守敬认真分析前人失败的 

教训,本着既能引水,又可防洪的目的,进行科学的周密设计。值得称道的 

是从永定河的麻峪段的金口河引水口,至鬼子山与石景山之间的金口闸之 

间,开泄水渠,设减水口,再向东南方向重开金口河。该工程经受了洪水的 

多次考验,使用了近30年之久,为元大都的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永 

定河引水史上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 

     郭守敬为兴建大都水利的第三功是兴修白浮翁山河引水工程。元大都建 

成后,城市用水量激增,水源和漕运成为元朝政治、经济上的头等大事。郭 

守敬经过周密勘察后,提出修建白浮翁山河的引水规划。这是北京历史上首 

次进行的“跨流域调水”工程。白浮翁山河,位于今万寿山北方平原与西山 


… Page 43…

邻界地带,为南、北沙河及清河上源。在元代时那里有许多泉水涌出,白浮 

泉为主泉。郭守敬根据考察提出,引导这些泉水为大都地区的水源,使其西 

折南转,循西山山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