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科学家发明家的故事-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步学会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越来越巧妙、成熟。她还特别注意将黎族 

妇女们用的一整套纺织工具与家乡纺织工具作比较,琢磨它们的长处和不 

足。 


… Page 46…

     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子,在流落他乡的30多年间,通过向黎 

族人民虚心学习和自己的刻苦钻研、实践,终于成为一个身怀绝技的纺织专 

家了。 



                                 传播技艺 



     在海南住得时间越久,黄道婆就越怀念自己的家乡。她从家乡逃出时, 

才是个小女孩,如今,已是年过半百的老太婆了。望着波涛滚滚的大海,她 

好像又看到了自己那些受苦受难的父老乡亲。她要回去,要把在这里学到的 

技术带回去,教给家乡的人民。这样,或许能使他们的日子好过一些呢! 

     终于,在大约1295~1297年,也就是元朝元贞年间,黄道婆带着几件她 

心爱的纺织工具,从崖州返回了故里。这时,天下已变,南宋灭亡而元朝建 

立。元朝统治者是很残暴的,他们对原来南宋的老百姓即所谓的“南人”, 

统治、剥削得特别厉害。江南一带,每年必须要用无数的布匹和丝绸交贡、 

纳税。 

     黄道婆回到家乡后,靠在海南学到的先进技术纺纱织布为生。老乡们正 

愁没布交税,也发愁没有生活门路,看见黄道婆的布织得又快又好,就纷纷 

来向她学习。 

     说到这里,朋友们大概已经知道黄道婆做的事情与我们生活中的什么有 

关了。对,就是与我们的“穿衣盖被”有关,没有布,拿什么做衣被呢? 

     在宋朝之前,中国的纺织业在世界上就可以说是最先进的了,那时主要 

用的原料是丝和麻,纺织品也主要是丝绸和麻布。丝是蚕吐的,养蚕要用桑 

叶,而种桑养蚕技术复杂,产量很低。因此,用丝纺织而成的绸缎非常珍贵, 

一般老百姓是穿不起的。麻就是我们现在做麻绳用的麻。用它织的布,比较 

便宜,一般老百姓就穿它。但因当时技术所限,用这种布做的衣服穿在身上 

不太舒服。所以北宋以后,当棉花种植技术和纺织技术传入中国时,就受到 

了老百姓的欢迎。 

     不过,用棉花纺纱织布,在技术上有许多特殊问题尚未解决,因此,棉 

纺织业一直比较落后,赶不上丝麻纺织。例如,怎样把棉花絮从棉籽上分离 

下来,怎样把分离下来的棉花絮中一撮一撮的小团儿“松解”开来。再如, 

过去的原料,无论是丝还是麻,纤维都是很长的,用它们纺纱比较容易,而 

棉花纤维较短,用它纺纱也要解决不少技术问题。 



                                 大胆革新 



     黄道婆在这许多关键的技术问题上,进行了创造和革新,把我国的纺织 

业,特别是棉纺织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首先,她对棉花絮的分离技术进行了革新。先前,人们主要靠手工把棉 

花絮从棉籽上撕扯下来,一斤棉花就要撕扯上千次,工效特别低。黄道婆就 

把从黎族妇女那里学来的,用铁杖擀棉去籽的方法用上了,工效一下子提高 

了许多。后来又发明了“搅车”,专门用于棉花去籽,这下工效大大提高, 

人们再也不用望着一大堆带籽的棉花发愁了。 

     然后,又对“松解”这道工序进行了改革。分离下来的棉花絮,都是一 

撮撮、一团团的,很不均匀。如果直接用于纺纱,那么纱线将会粗细不均, 


… Page 47…

织出的布也就很粗糙不匀了。原来的“松解”工序,用的是一种很小的弓。 

弓背是竹片做的,弓弦为绳。用手指弹拨,利用弓弦的振动把棉花团松解开 

来。但这个弓太小了,振动力也太弱。黄道婆把学来的技术加以改进,制成 

了一种4尺多长的大弓,弓弦的振动是通过用一个大木椎敲打来实现,这样 

就能产生很大的振动力。于是,这道工序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现在,我们 

常可以看到不少弹棉花的手艺人,能把板结的棉被加工得很松软很暖和,用 

的弹棉花的大弓,就与黄道婆造的很相似。 

     更大的革新成果还是对纺车的改进。纺车是纺纱的主要工具。而纺纱则 

是织布前的最重要的一道工序。所谓纺纱,是把松散的棉絮捻成一根长长的 

粗细均匀的纱线,再把纱线绕在一个纱锭上。原来的纺车,只有一个纱锭, 

一次只能纺一根纱。纺时,一只手摇纺车,使纱锭飞转,另一手续棉花。随 

着纱锭的飞转,一根细细的纱线就纺成了,并且边纺边连续不断地缠绕在纱 

锭上,形成一个纱锭团。把许多纱锭装在织布机上,抽出一排纱线,就可以 

织布了。 

     黄道婆对这种一锭一线的纺车进行了改革。她用脚踏代替手摇的方法, 

使纺车转起来,这样就腾出了双手。再在纺车上设法同时装上3个纱锭,用 

双手同时给3个纱锭续棉,一次就能纺3根纱。这样,纺车变为脚踏3锭3 

线纺车。在当时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于是,纺纱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此外,黄道婆对织布技术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改进。织布,中国内地 

可不落后,但是要织出较好花色的布来,却要求较高的技术。织布,必须要 

有纵向的经线和横向的纬线。在许多经线中,每隔一条或几条,把若干经线 

提起来,这样它们与没被提起来的经线之间就形成一个夹角,术语叫“织口”。 

用梭子带着纬线从中穿过,然后放下这些经线,再把另一部分经线提起,让 

梭子带着纬线再穿过织口回来,如此反复,再不断把纬线压紧,布就织成了。 

布面上的花纹变化,靠随时提起不同经线的变化,也靠给经纬线配以不同的 

纱线等方法。如何提经线,如何配纱线等就是技术。黄道婆用诸如错纱配色、 

综线挈花等各种方法,织出了当时花纹最为漂亮的被面、褥面、佩巾、纱带 

等。这些美丽、精细的棉布,不知倾倒了多少人。 



                                 乐于助人 



     黄道婆是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对于前来向她求学纺织技术的乡亲 

们,她总是毫无保留地把技术教给他们。正因为如此,她的家乡乌泥泾,棉 

纺织业很快地兴旺起来。从事此业的有上千户之多,很快发展成为全国的棉 

纺织中心,生产的棉布,驰名全国,当时有“松郡棉布,衣被天下”的美誉。 



     后来,经黄道婆革新后的一整套棉纺织技术,又迅速在上海、松江、青 

浦,乃至整个苏杭一带传播开来。原先就享有丝绸纺织之乡盛名的江南,更 

增添了棉纺,真正成为中国最大的“衣被天下之源”。这种地位,就是到了 

现在,也没有改变。 

     黄道婆对纺织技术的革新,使当时在纺织业上原本就是世界之首的中 

国,更上一层楼。特别是对棉纺织业的贡献,使得人们的衣着发生了革命性 

变化。棉布逐渐成为人们衣被的重要原料,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穿着状况。 

     但是,这样一个对我国人民有大贡献的人,在当时统治者的眼里却是没 


… Page 48…

有地位的。在元朝以后的历代正史里,几乎找不到她的名字,更无人对她的 

确切生卒年代进行考证。主要因为,她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 

     可是,她的乡亲们没有忘记她,人民没有忘记她。她死后人民立“先棉 

祠”纪念她,供奉她。解放后的1957年,在她的家乡东湾村人们又为她建墓 

立碑。 

     今天,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纺织业都已发生了无与伦比的变化。用无 

比精美的千万种布匹和面料做成的各种时装,打扮着五彩缤纷的世界。当你 

穿上漂亮时装走过街头之时,能不想到这位集中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勤劳、 

善良、智慧品德的黄道婆么? 



                                                                  (赵北志) 


… Page 49…

                                  李时珍 

                        ——明代卓越的医药学家 

                           (公元1518~159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