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608-生活中的博弈论-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优秀的团队领袖,将是一个有“公心”的,时而能固执己见,力挽狂澜,时而又能因势利导,从善如流的“力学”高手。而你如果总是“因势利导”,就将被认为是缺乏魄力的“老好人”;而你如果总是固执己见,就将被认为是不能虚心纳谏的“偏执狂”;而你如果没有“公心”,甚至结党营私,即使你能“因势利导”,即使你能“从善如流”,那人们也会给你个准确的评价———阴谋家。    
    人们都知道,“忠言逆耳利于行”,然而从这个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团队里总有一些不会做事,只会“耍嘴皮子”的“甜言蜜语”制造者,而且这些人的地位通常会比人们想象的稳固得多,或者说,一旦当整个团队出现问题时,这种人反而不会被淘汰。实际上这样的故事古今中外颇为多见。    
    当这个游戏中的参加者只剩下8个人时,两个已走过初创期,并开始步入发展期的团队被合并为一个团队。这时,双方会面临很多差异、分歧和碰撞,而当面对一个共同的竞争时,这种碰撞将尤为激烈,而且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是不择手段的,而一种暗地里的,被称做“阴谋”的东西通常就在这个时候应运而生了。    
    这个游戏的过程告诉我们,在激烈的团队竞赛中,个人的生存只有两条道路:支持和反对,如果你想走第三条路,一定会失败。很多公司的内部斗争都被简称为“站队”,结果通常是如果你不站在我这一队里,你就是我的敌人,我不仅要防着你,而且迟早要“铲除”你。    
    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团队中,你必须有敏感的洞察力,并时刻警惕危险的出现,对于哪怕是潜在的危机,也必须有充分的估计并立即制订有效的对策。而如果你的动作慢了,或者犹豫了,你将面临危险,虽然也许你不会被马上淘汰,但这种危险将使你陷入被动,最终导致无法逆转的恶果。充分估计和快速应对,正符合孙子兵法的名言:“多算胜,少算负,而况于无算乎”。    
    最终,在这场激烈竞争的游戏中,在这种竞争中,最终的“幸存者”会是什么人呢?    
    游戏的结果是:经验最丰富而善于谋略者被留下;最机智而年富力强者被留下。这是自然的选择。实际上,和很多群体博弈一样,最后的几名选手应该是不相上下、伯仲之间。因而最终谁是“幸存者”,就要看他有没有极好的运气了。综合说来,要在团队中成为“幸存者”,你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做个诚实的人,获得团队成员的信任。这样别人才可以与你合作,甚至会帮助你度过难关;    
    2.和团队的其它成员充分沟通,让别人了解你。这样会增加你与其他人之间的亲密感,让别人感觉和你在一起合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3.尽自己的力量为团队做好事,尤其是在你比较擅长的方面。你帮助了别人甚至整个团队,团队成员会对你心存感激,虽然这并不能保证别人不过河拆桥;    
    4.取得成绩后可以适当表现,但不要过分张扬,更不要藐视他人;    
    5.虽然你不搞“阴谋”,但不等于“阴谋”不会找上你,所以你还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对潜在的危机有充分的估计,并且尽快制订出对策。在必要的时候,必须要与别人合作,同他们达成交易,共同进退,保证自己不会出局;    
    6.“大树下面要乘凉”,“良臣视主而栖”,在一开始你就要选择好自己所忠于的团队领导,不能“站错队”。如果你想最终胜出的话,这一点是非常关键的。    
    7.俗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一切自己可以控制得了的事情都选择好策略之后,最终结果到底如何就要看命运女神是不是眷顾你了,你现在可以做的就只有祈祷了。


《生活中的博弈论》第四部分经济现象的心理分析

    春天花开秋天风,冬天落阳夏日蝉。凡夫肉胎的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受到各种情感因素的影响; 人的决策选择并不总是英明的。传统经济学包括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传统经济学一直以“理性人”为前提假设,构建出很多精美的数学模型搭建出公理化的理论体系。然而,这恰恰也是传统经济学对实际问题的分析结果偏差很大、经常失真的原因。    
    2002年诺贝尔获得者心理学家卡尼曼(Kahneman)的研究成果———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正是独辟蹊径地从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经济现象。    
    卡尼曼发现,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并不是去严格计算所获得的真正收益,而是用比较容易与快速的评价方法去判断优劣。我们先来看这样的一个经典故事:现在有两杯哈根达斯冰淇淋,一杯冰淇淋A有7盎司,装在5盎司的杯子中,一眼看上去似乎满满一杯、快要溢出来;另一杯冰淇淋B是8盎司,但是装在了10盎司的杯子中,看上去似乎还没装满。那么在你不知道两杯冰淇淋实际分量的情况下,你愿意为哪一份冰淇淋付更多的钱呢?    
    显然8盎司的冰淇淋比7盎司的要好。可是实证结果表明,在分别独立判断的前提条件下,也就是说不能把这两杯冰淇淋放在一起让消费者进行比较,绝大部分人反而愿意为实际分量少的冰淇淋支付更多的钱。    
    根据严格控制下的经济学实验表明:大多数人居然愿意2。26美元买7盎司的冰淇淋,却只愿意用1。66 美元买8盎司的冰淇淋!显然,人们不根据实际获得的冰淇淋分量来选择的,而是根据心理喜好来决定给不同的冰淇淋支付多少钱的。    
    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家塞勒(Thayer)教授提出了“心理账户”的概念。比如同样是100元,靠工资挣来的100元与靠摸彩票中奖得来的100元即使是对于同一个人也是不一样的。辛勤工作赚来的钱总是舍不得乱花,一笔意外之财却是“来得容易,去得快”,很快就被花掉。这就是说相同数额的钱在同一个消费者的心理上却是不同的,这就需要给来自不同途径的钱分别建立不同的账户———“心理账户”。    
    让我们来看这么一个例子。假设美国正在为预防一种流行病的爆发做准备,预计这种病会使600 人死亡。    
    现在有一个相同的方案采用不同的两种描述方法居然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第一种描述方法:不同现在有两种方案,采用A方案,可以救200人;采用B方案,有1/3的可能救600人,2/3的可能一个也救不活。实证结果是:人们不愿冒风险,更愿意选择A方案;    
    第二种描述的方法:有两种方案,C方案会使400 人死亡,而D方案有1/3 的可能性无人死亡,有2/3 的可能性600 人全部死亡。死亡是一种失去,因此人们更倾向于冒风险,选择方案D;     
    事实上,两种情况的结果是完全一样的。救活200 人等于死亡400 人;1/3 可能救活600 人等于1/3 可能一个也没有死亡。不同的表述方式改变的仅仅是参照点发生改变,一个是以死亡为方案评价标准,另一个是以存活作为参照点。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塞勒曾提出的问题:假设你得了一种病,有1/10000的可能性会猝死,现在有一种药吃了以后可以把死亡的可能性降到0,那么你愿意花多少钱来买这种药呢?如果你身体很健康,突然有家医药公司想找一些人测试他们新研制的一种药品,这种药服用后会使你有1/10000的可能性突然死亡,那么你要求医药公司花多少钱来补偿你呢?    
    在经济学实验中,很多人会说愿意出几百块钱来买药,但是即使医药公司花几万块钱,他们也不愿参加试药实验。这其实就是损失规避心理在起作用。得病后治好病是一种相对不敏感的获得,而本身健康的情况下增加死亡的概率对人们来说却是难以接受的损失,显然,人们对损失要求的补偿,要远远高于他们愿意为治病所支付的钱。    
    通过上面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得到“前景理论”的三个基本原理:其一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得时是风险规避的,也就是说是小心谨慎、不愿冒风险的;;其二,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时是风险偏爱的,也就说在面对失去时会很不甘心,容易冒险;其三,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时的痛苦感要远远超过获得时的快乐的感觉。    
    经济学家塞勒还曾经根据行为经济学的“前景理论”提出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