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沐浴更衣,带上礼品。路上碰到对面来的人,他也常常躬身礼让。王莽周围的人无不夸赞这个懂事的孩子。老师和同学们也一致认为,王莽是“克己复礼”的模范人物。与他那些骄奢淫逸、飞扬跋扈的表兄弟们相比,王莽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备受瞩目。
成帝阳朔三年(前22),大司马王凤病重,偏瘫在床。王莽的表兄弟们不得不来探望,但往往站一站就走,弄得王凤心里发凉。王莽就不然,他代替了护士和仆人,亲自给王凤端屎端尿,还替王凤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王凤见状,大为感动和愧疚。这个平时没怎么关照的侄子竟对自己如此尽孝,即使《孝经》上古人复出,也不过如此。弥留之际,王凤郑重地把王莽托付给皇太后王政君和汉成帝。王政君和成帝也早就风闻王莽卓尔不群,于是封王莽为黄门郎(随侍皇帝左右的秘书类小官),不久升为射声校尉(相当于首都警卫部队特警支队领导人。射声,表示闻声而射则命中),此时王莽23岁。
王莽精通儒家典籍,学问渊博,对人和和气气,谦恭有礼,并且廉洁自律,处事公道。他的表兄弟则四处封官许愿,乌烟瘴气。朝廷官员提起王莽,有口皆碑。老谋深算的王政君看出王莽是王氏家族真正有出息的新一代,心中暗喜王氏有人。
成帝永始元年(前16),王莽的叔叔成都侯王商上书,要求把自己的封地分给王莽,这是为王莽讨封。当时朝中的大名士金涉、陈汤也上书颂扬王莽。于是,王莽被封为新都侯,封邑1500户,晋升为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随时出入皇宫,参与决策的部长级官员)。
王莽官做大了,却更加谦逊,他把封地上的贡赋都拿来资助穷困的儒生和名士,把家里的车马、衣服也都送给需要的朋友,弄得“家无所余”。同时,他通宵达旦全力投入工作,不仅效率很高,一举一动也都符合儒家标准。对王莽这些作为,朝臣交口称赞,太后和皇帝也都庆幸选对了人,不断委以重任。此时王莽的声誉已经高过了他的叔叔们。
成帝绥和元年(前8),37岁的王莽接替退休的叔叔王根,成为大司马。汉成帝末年,大司马的地位超过丞相,成为皇帝之下第一人。
史书上说,王莽担任大司马之后,克己不倦,更加节俭。他的母亲病了,达官贵人前去看望。出来接待客人的一个女子穿着粗布衣服,贵客们都以为这是王家的佣人,介绍之后才知道竟然是王莽夫人,一时引起轰动。王家的简朴作风立即传遍长安,那些穷奢极欲的贵族人家不得不收敛了一些。
                  仕途重挫
王莽担任大司马之际,面临两个社会焦点。
一个是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贵族、官僚、豪强霸占的土地越来越多,成为大土地所有者。这个问题西汉初期就已经产生,丞相萧何就曾以极低的价钱强买关中民田,是为早期兼并。汉武帝时,董仲舒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到成帝、哀帝的西汉末年,土地兼并更是发展到疯狂地步。汉哀帝一次就赏赐给宠臣董贤20万亩土地。
土地兼并的结果,是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流离失所,或横死道旁,或沦为奴隶,或铤而走险。
第二个问题是残存的奴隶制过于残酷。西汉还有生产*隶和非生产*隶。奴隶命运至为悲惨。《资治通鉴》载王莽的话说:“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栏”,不合主人心意就杀死。当时奴隶主要来自于失地农民。《汉书·成帝纪》说,失去土地的农民“饥饿而死,死又不葬,为犬猪所食,人至相食”。不卖身为奴,怎么办呢?《汉书·贡禹传》说,贵族之家,连狗和马都因为吃得太多,“苦其太肥”,必须“日步作之”。天天牵出去溜达,以免影响秀美。
这两大问题互相牵连,导致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民众揭竿而起,烈火四处蔓延,王朝风雨飘摇。
当时危险的状况,从汉成帝一个诏书中可以看出端倪。在这个诏书中,汉成帝坦率承认现实极为严峻,已经到了混不下去的地步:“仓廪空虚,百姓饥馑,流离道路,疾疫死者以万数,人至相食,盗贼并兴。”
王莽当然十分忧虑,但是他刚刚上任,还没来得及解决问题,就因成帝之死遭受挫折。
成帝绥和二年(前7)三月,45岁的成帝去世。成帝在位26年,无子,按预定方案,18岁的定陶王刘欣继位,是为汉哀帝。
哀帝上台,大搞裙带关系,祖母家的人、母亲家的人,很多都封了大官。哀帝还把自己的祖母傅氏封为恭皇太后,与王政君并尊。在宴会时,傅太后座位与王太后座位平等摆放。王莽大怒说:傅太后出身不正,怎么能与至尊的王太后并排坐?立刻命令搬走傅太后的座位。傅太后咽不下这口气,拒绝出席宴会,结果王莽被罢官,回封地南阳闲居。
哀帝当政不久,几个有远见的大臣如丞相孔光、大司空(副丞相)何武、左将军、领尚书事(高级将领兼皇室办公厅主任)师丹试图解决两大社会问题,提出建议说,要限制私人占有田地和奴隶的数量。诸王、列侯、公主占的田应该有个限度。关内侯、官吏和民间富人占田不许超过30顷。诸侯王的奴婢不超过200人,列侯、公主的奴婢不超过100人,关内侯、官吏和民间富人的奴婢不超过30人。
哀帝却不是很支持,于是批示说,过一段时间再议吧,没有下文了。这就是西汉历史上胎死腹中的“限田之议”。
                  儿子为奴隶偿命
哀帝爱上了一个叫董贤的帅哥,两人搞起了同性恋,形影不离。一次睡午觉,董贤的身子压住了哀帝的衣袖。哀帝醒了,为了不惊动董贤,自己把袖子割断了轻轻起床。哀帝还封22岁的董贤为大司马,并且一度想把皇帝的位子让给董贤。
哀帝胡来,西汉的衰败与混乱更加严重,有识者都觉得大汉王朝的终结为期不远了。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哀帝时的博士弟子秦景宪受西域大月氏的使者伊存口授佛经,中国知道佛经自此开始。中国经学界著名的今文古文之争,也从哀帝时开始。
王莽隐居期间,家里发生了一件大事,对整个社会都造成了冲击。他的二儿子王获因事一怒之下,打死了一个奴隶。这在贵族之家本属平常,王莽却不这样看,他认为“天地之性人为贵”。经过痛苦思考,王莽命令王获自杀以赎罪。
王获贵为皇帝外戚,怎能为一个奴隶偿命呢?经过几天争执,王获终于拗不过,自杀了。这件事成为了当时的社会焦点,消息四处流传,王莽此举得到绝大多数人的同情和好评。不少奴隶也因此提升了安全感。
哀帝元寿元年(前2)正月初一,发生日食,哀帝惊恐。大臣们说这是因为错待王莽,上天降罚。哀帝无奈,只好以侍候王政君为名,让王莽回到京师。
                  王莽的“社会主义”
哀帝元寿二年(前1),25岁的哀帝突然去世。此前他的祖母傅太后与母亲丁皇后都已去世。王政君又成为最高权威,她立即恢复王莽的大司马职务。
王莽复职第一件事是罢免董贤,并选立中山孝王9岁的儿子即位,是为汉平帝。王莽命令平帝的亲属一律不许进入京城,以杜绝新的外戚之患。接着,他把傅、丁两氏外戚全部赶出京城。王莽复出执政,得到全社会欢呼,臣民们觉得汉朝振兴有望了。这一年,王政君封王莽为安汉公,实际总理国政。
平帝元始二年(2),发生旱灾蝗灾。王莽带头捐款100万钱,捐地30顷,救助穷人。230个贵族跟进,捐出大批粮食、土地,分给弱势群体。民众捕蝗虫,按多少给钱。全国无灾地区凡是财产不满2万钱、受灾地区财产不满1万钱的贫民,免交租税。发生病害的地方,腾出大房子给病人医治。一家死6人以上给葬钱5000,4人以上给3000,两人以上给2000。
王莽废去皇室的呼池苑,改设安民县,迁移穷人去住。沿途饮食以及到达之后所需的田宅、器具、耕牛、种子等,都由官府供给或借贷。
王莽又下令在长安城中投资建设5个里共200个廉租房小区,供贫民居住。权势开始向民生倾斜。
王莽努力解决教育难题,扩大太学招生,太学生数量破纪录超过1万人。他还下令各地兴建学校,让更多的孩子读书增长知识。
《汉书·王莽传》说,王莽在京城为学者盖了1万间房子,成立了不少研究所。凡是对古典文献有所专长的,都召到京师做研究,前后来了千把人,每天讨论儒家学问。
王莽还大抓意识形态建设,根据《周礼》精神,重订车服制度,分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