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 历史的拐点-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究,前后来了千把人,每天讨论儒家学问。
王莽还大抓意识形态建设,根据《周礼》精神,重订车服制度,分等级确定国人的着装、住房、器用、婚丧式样,接着又下令对老人、儿童不加刑罚,妇女非重罪不得逮捕。
一时之间,社会风气大为好转。逢到灾害,王莽自动吃素,并赦免囚徒。
这些改进或改革措施,大概就属于胡适所说的“社会主义”。
平帝12岁时讨论结婚,成千上万的士人百姓涌向政府大门,不肯离去,要求平帝必须娶王莽的女儿,以王莽之女为国母,别的女子完全丧失竞争力。王莽女儿当然被选为皇后,平帝因娶王莽之女赐给王莽的万顷土地,王莽都退回了。聘皇后的礼金2亿钱,王莽接受6300万,其中4300万周济刘氏宗族中的没落穷人,剩下的钱大部分孝敬王政君使用。
众大臣感念至深,先是提议把新野、召陵、新息、黄邮聚等4个地方的土地赐给王莽(王莽退掉了新野、召陵、新息3个地方),接着又提议加封王莽为宰衡(高于所有诸侯王公之上的职务官名,为西汉末年新创),后又奏请加封王莽九锡(自古以来视为最尊贵的9种物品,如最高级的车马、衣服、弓矢、乐器、仪仗队、武装卫队、天子祭祀天地用的酒、朱红大门、能罩住台阶的屋檐等,只有新皇帝登基才用)。
加封九锡意味着地位离皇帝不远了。
王莽不受新野田的消息传出,朝廷收到万人上书,恳请王莽接受封地。有人统计,当时全国人口5000万左右,以明朝识字率不超过人口的5%计算(北京大学研究成果),汉朝识字者最多200万左右。长安及周边地区能上书的知识分子也就是48万多人,也就是说几乎所有能上书的人都参与了这个行动。
如果当时进行民意测验,王莽的支持率当在99%左右。高层官员当中,支持加九锡的王公列侯及卿大夫902人,几乎百分之百。
                  民选皇帝(1)
平帝元始五年(5),汉王朝为王莽加封九锡。一个推举王莽代替刘氏当皇帝的运动开始兴起。为什么无能的刘氏后人永坐江山,而这样的圣人却不能当皇帝呢?当时绝大多数臣民一致认定,只有王莽才能让奄奄一息的国家重新强壮起来。
地球气候也在帮助王莽。王莽执政之前的几十年,夏天降霜,冬天打雷,地震陨石,日食月食,灾异频频发生。老天爷装神弄鬼,忙得不可开交。
时在远古,每逢“诡异”,总不免有人添油加醋,煽风点火,闹得气氛十分紧张。可是王莽上台之后,灾异大为减少,人们舒了一口气。与此同时,“祥瑞”、“神迹”却接二连三出现了。
早在元始元年(1),就有南越人进贡白雉。儒生们一查《尚书》的记载,周朝时候,越裳氏曾向周成王进贡白雉。此时白雉重现,显然是“周成白雉之瑞”。
公元5年12月,14岁的汉平帝去世。同月,长安附近一个井里发现一块白石,上面刻有红色文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王政君即刻下诏让王莽摄政,朝臣称之为摄皇帝(摄即代理之意,摄皇帝为代理国政),又有人称他为“假皇帝”。王莽居摄元年(6)三月,王政君宣布,立汉宣帝玄孙、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
王莽当了摄皇帝之后,一个最基层的官员——临淄县昌兴亭的亭长向朝廷报告说,他梦见了“天公”。“天公”在梦中告诉这个亭长,“摄皇帝当为真”。为了表示灵验,“天公”还说,早晨醒来,将会看见亭中有一口新井。亭长早晨起来跑到亭中一看,原来的平地上果然出现了一口新的深井。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络绎不绝地给京师送来载有“天命”信息的奇石铜符。这些信息的内容,都是王莽应该即位称帝。
在诸多“神迹”面前,王莽却是一个劲推辞。形势演变到了非常迫人的地步:他越推辞,臣民就越急;他越展示出无私,臣民就越狂热。全国推举他做皇帝的势头已经汇成汹涌大潮,“祥瑞”和“神迹”每天都大量出现。臣民们也每天都在议论和催促,不容王莽后退。历史上甚至还出现了这样的记载:王莽前往未央宫观看各地送来的奇石时,突然天风大作,烟雾弥漫。雾散之后,石头前面出现了帛图:“天告帝符,献者封侯。承天命,用神令。”
王莽居摄三年(8)十一月,一个叫哀章的人向朝廷进献了分别放在两个铜盒里的“天帝”和“赤帝”降下的“符命”,“符命”的内容是王莽该当皇帝。
到了这个时候,王莽终于顾不得王政君的劝阻,在这个月即位当了真皇帝,改国号为“新”。王莽废掉刘婴的皇太子名号,封他为定安公,赐给他一块方圆百里的地方,把汉朝的宗庙放在那里。西汉214年历史就此画上句号。
有研究者说,王莽其实是那个时代的民选皇帝,此话有理。王莽当皇帝之后,当时的学界领袖杨雄写了一篇《剧秦美新》献给王莽,说王莽“配五帝、冠三王”,“奉若天命”。
有些学者认为,这些“祥瑞”不过是王莽自导自演的“劝进”丑剧罢了,益发暴露出王莽的“篡位”野心,诸多东汉学者就说这是王莽命令地方官搞的阴谋。其实,就当时形势来看,更大的可能是各地臣*动所为。这里既有拍马屁成分,又有进献者获益的盘算,也有真心的期盼。不妨说,王莽正是利用了弥漫全社会的真心期盼。这种期盼是哪里来的呢?是长期以来王莽的所作所为激发的社会心理。
在历史上,一些宗教创始者或改革者,大都有一个伟岸的人格。信仰他们的人,为他们的人格所折服,常常把他们的弱点忽略了,遗忘了。比如一些人看见大海汪洋的气魄,就情不自禁赞美起来。在那个时刻,他们没有想到海里什么肮脏的东西都有,这海水也不能饮用。在西汉末年那种颓废沉闷马上要完蛋的时候,看看大海还是十分必要的心理调适。臣民们会被大海的宏阔壮观所荡击,从而产生出一种期盼。这种期盼如能实现,那些沉闷自然就会被荡到乌有之乡去了。
                  民选皇帝(2)
这是王莽的作为和臣民期盼之间的互动。所以邓广铭说,王莽是顺应历史要求掌握政权并制订改革方案的。
                  两项重大改革(1)
上面提到,贵族豪强大肆兼并土地不独中国为然,古罗马亦如此。*曾说,共和时代的罗马,“国内史可以明显地归结为小土地所有制同大土地所有制的斗争”。贵族和富人大肆侵占土地,导致小农破产和大量流民出现。
贵族出身的改革家提比留·格拉古说:“栖身在意大利的野兽还有他们的洞窟和巢穴,可是为意大利而战斗献身的人们,除了空气和阳光之外一无所有。”
比王莽稍早些,公元前133年,提比留·格拉古当选为罗马保民官,提出了限制占地的改革法案,规定罗马公民每家占有土地不得超过1000尤格(一尤格相当于三亩多),超过的一律收归国有,按30尤格一份,分给穷人,可以世袭,但不准买卖。这当然遭到贵族反对,然而在公民大会的表决中,土地法案获多数票通过。当年夏天,在选举下一届保民官时,*院贵族造谣说提比留·格拉古想当僭主(通过不正当手段篡夺罗马国王王位),煽动一伙人袭击改革者,将提比留·格拉古用棍棒打死。
但改革并未中止,提比留·格拉古的弟弟盖约·格拉古在公元前123年和122年连续当选保民官,他恢复了其兄的土地法,又提议在北非迦太基设殖民地,动员罗马公民移民到那里,每人分配200尤格土地。公元前122年,盖约竞选下一年保民官落选。公元前121年,贵族势力再次挑起武装冲突,盖约被迫自杀,改革失败。但盖约的改革方案有些内容得到保留。在格拉古兄弟前赴后继的改革冒险中,罗马共有8万公民获得了土地。
王莽的改革比格拉古兄弟要激进。他的理由很充分,他说:汉朝减租,三十税一(三十取一)。豪强侵占土地租给农民种,却要收百分之五十的租。朝廷对有田人三十取一,有田人对租田人十分取五,太不像话了。
新始建国元年(9),王莽一纸令下,把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化,私人不准买卖土地。如果一家男子不满8人,田超过900亩,应把多余的田分给本族或者邻居的无田人。原来没有田的人,按男口每人给田100亩。私自买卖王田治罪。这个措施,是王莽搞“社会主义”的主要依据之一。其实,就当时情况来看,这是很难行得通的。
每人百亩以及8人不超过900亩一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