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活活气死了。”(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 
但也有不同意袁世凯是因陈宦等背离而气死的。
有人说是袁世凯虽有野心,但其铤而走险,冒天下之大不韪,敢于做皇
帝,源于接受杨度劝设筹安会、复辟搞洪宪帝制。由此使他悔恨交剧,在他
患病时,“匿避天津之杨度回京,比至,项城已不能语,但怒目视杨,似自
恨为杨所误者。。。越六时而项城死”(《袁世凯轶事》)。并以杨度后来
为袁送的挽联为证:“共和误中国?中国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是狱;君
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也有一种说法,说是据当年袁世凯身边的人回忆,“袁世凯的死主要由
于贪恋女色所致”(引自《人间百事通》,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此说以
为袁生活十分腐朽糜烂,除原配夫人外,另有姨太太九人,由此每天服用鹿
茸、海狗肾等补药,以满足性生活需要。自1916 年春节起,身体日趋不佳, 
以后常患腰疼,经法国医生抢救无救,死于尿毒症。
此说完全排斥当时政治大背景对袁的精神、心理负面,显然出自不明国

事的下人想象、推理,以致传播,信以为实,但袁世凯死时,民间确有谣传, 
通常说是袁知帝制失败,且总统宝座也遭国人反对。竹篮打水皆是空。在悔
恨交加中,吞金自尽。与此相近者,还有说他是被章炳麟说梦吓死的。
据说,章炳麟为袁世凯软禁于龙泉寺时,有一天,他要住持宗仰和尚向
袁转达他的一个梦,梦中说是章做了阎罗王,迟早要审判袁;现正在试验一
种刑具,就是像袁世凯那样的奸贼,到底让他心火自内烧死的好,还是采用
铁床铜柱把他烤死的好,还没有最后决定,要他等待着吧!宗仰和尚即将此
梦转告,袁世凯听了又惊又气,遂“一气成疾”,“袁后来真的因此被气疾
而死”。(《章太炎爱骂人》,台湾《中央日报》1990 年5 月1 日)此处所
说,以袁世凯之一代奸雄,当然不可能凭这种鬼话所吓坏的。但出自口诛笔
伐,正也反映时人对复辟者的厌恶痛恨。
在袁世凯本人,却始终没有向后来者交待他为何人而气出毛病、难以治
愈的了。人到死时,其声必哀。可是,这个窃国大盗即使在咽气前,还不讲
真话,只是喃喃地叫道:“他害了我!”他是谁?有人说是老部下冯国璋、
段祺瑞,他们希望继任总统所以对帝制暧昧;或者是陈宦、汤芗铭始从终弃, 
反而对他倒打一耙;也有说是“太子”袁克定,为了当上合法接班人,极力
怂恿老子做皇帝,更有说是杨度等“筹安会”成员,以致是其他部僚、朋友。
这句话所指是谁,语焉不详,且用意和含义令人难解,看来此时此刻的袁世
凯的思维定势,仍在玩弄权术,正如有人说的,“他最后一句话没有指明‘他’ 
是谁,这也是奸雄到死都在玩弄诈术的地方。他用这话减轻自己的罪责,又
嫁祸于人,又用这句不明不白的话刺痛那些推戴他当皇帝,而后来又背叛他
的人。”(田遨《杨度外传》) 
袁世凯一生都在欺世盗名,这大概就是他最后留给历史的一个谜团吧! 
(盛巽昌) 
将相篇伊尹是圣贤还是巨奸? 
伊尹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名伊,官名尹,一说名为挚,后官
名为阿衡。据《尚书》、《墨子·尚贤下》、《楚辞·天问》、《孟子》、
《吕氏春秋·本味》和《史记》等古籍记载,他是夏朝末年有莘氏(今山东
省曹县)的家奴,富有谋略,作为陪嫁之臣,随同有莘氏女去到商汤处,汤
先任其为司厨小臣,后其运用才智为汤所赏识重用,委以国政,替汤出谋划
策,最后经鸣条(今山西省安邑县)一战,攻灭夏桀,奠立了商朝的基业。
汤去世后,他先后扶立并尽心辅助汤的儿子外丙、仲壬二王。仲壬死后,他
又扶立汤的孙子太甲为王,并以汤的功绩和夏桀昏暴亡国的事实教导太甲务
必勤于政事,治理好国家。但是,太甲即位后却一味沉湎于歌舞酒色,不理
政事,还带头破坏汤立下的法规。伊尹屡次苦口婆心地劝谏,太甲均无动于
衷。眼看太甲愈演愈烈,将成为夏桀第二,伊尹就在汤于桐(今河南省偃师
县西南)的陵墓旁建造宫舍;毅然将太甲送往该处居住,让他反省,伊尹自
摄国政。这件事,史称“伊尹放太甲”。太甲思前顾后,终于悔悟。3 年后, 
伊尹亲自携带君王的冠冕服饰,去桐宫迎他回都城,归还国政,自己仍作相, 
悉心辅佐。自此,太甲勤政爱民,谦虚谨慎,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民大
悦”,伊尹也十分高兴,作了《太甲训》等3 篇文章夸奖他。
《帝王世纪》说,伊尹一生辅弼了商朝五代帝王,直到太甲的儿子沃丁

在位时才寿终正寝,终年100 余岁,去世时天降大雾3 日。沃丁为了报答他
始终尽忠、扶持商王室的丰功大德,特以天子之礼将他葬于亳。据《史记·正
义·括地志》说,亳即偃师县西北(今河南省僵师县西北)。
依据上述记载,因伊尹助汤灭夏建商,又改造了太甲,既不愚弄荒唐的
君王,也不乘机图篡王位,赤诚为国,所以,后人将他尊崇为中国历史上第
一位贤相,将他与其后的吕尚(姜太公)、周公、管仲一起,奉为人臣的楷
模,称道不衰。
哪知伊尹去世1000 多年后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年间,在汲郡的战国墓中
发现了一部古籍《竹书纪年》,其中有这样的记载:“仲壬崩,伊尹放大甲
于桐,乃自立。伊尹即位,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
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这一下掀起了轩然大波,历来被推崇备
至的伊尹原来并非圣贤,而是逐君篡位的巨奸逆贼。从此,伊尹究竟是贤相
还是乱臣贼子这一问题,使历代的文士们争辩不休。
一派意见认为,《竹书纪年》叙述夏、商等朝史事,经考证,颇为可信, 
史料价值甚高,“太甲杀伊尹”之说当是可信的。伊尹改造太甲、归还国政
之说只是儒家崇古的说法而已。伊尹是篡位后被杀的逆臣。
另一派学者则引经据典,极力反驳,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清朝乾隆年间的
史学家崔述,他在《商考信录·辨太甲杀伊尹之说》中辩解道:《孟子》中
有“太甲悔过,自怨自艾,于桐处仁迁义,三年,以听伊尹之训己也,复归
于亳。”“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说明太甲是经伊尹训导后悔过才返
都的;《左传》中有“伊尹放太甲而相之,卒无怨声”,指的是太甲复位后
仍用伊尹为相,对伊尹毫无怨言,说明他并未杀伊尹;沃丁礼葬伊尹后,《尚
书》中留有《沃丁》篇,赞颂伊尹的功德,说明伊尹系善终;《竹书纪年》
中所载太甲杀伊尹后,又任其子伊陟、伊奋为相,杀其父又立其子为相,实
属不可信。崔述认为,战国之时弑君杀主之事屡见不鲜,世风败坏,人都见
利忘义,《竹书纪年》受此风气影响,才将伊尹放太甲之举演变成伊尹夺位
被杀之说,他甚至怀疑《竹书纪年》的作者是否将伊尹放太甲这段史料抄错
了。他坚持认为伊尹是“心广大若天地,光明若日月”的“圣人”。
自西晋出土《竹书纪年》至今1700 年来,两种观点各执己见,然而又拿
不出有力的旁证,谁也难以说服对方。看来,伊尹究竟是还政太甲后善终, 
还是废主篡位后被杀,究竟是圣贤还是巨奸,只有等待史学家深入发掘史料, 
进一步考证论定了。
(杨剑宇) 
周公有没有篡位称王? 
周武王去世后,其子成王尚年少,周公作为叔父在当时如何处置政局, 
历来就有不同的记载。《左传·僖公二十六年》称,周公曾“股肱周室,夹
辅成王”;《左传·定公四年》又记,在成王继武王之位后,“周公相王室
以尹天下”;《史记·周本纪》也载,当时由于天下初定,成王年少,“周
公。。乃摄行政,当国”。可见周公只是“夹辅”或“相”成王,“摄(代
为)行政”,并无篡权之意。《孟子·万章》说得更清楚:“周公不有天下。” 
他完全不想把天下占为己有,心迹是何等明朗! 
然而另一些记载表明,周公在当时的作为不是如此。《荀子·儒效》和

《淮南子·汜论训》都说,周公“履天子之籍”。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
解释说:“谓履天子之位也。”《礼记·明堂位》和《韩诗外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