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1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对金的评述纯系讹传。
另一乾嘉时期的人文人谢堃在《书画所见录》中亦云:“寿门之书,行
楷实佳,直人唐人之室。至于梅竹,直不堪问。”以谢之见,金似曾动笔画
过梅竹,但水平是“不堪问”的。
金农的挚友杭世骏(按杭与金是同乡又是南屏诗社的同人,并于乾隆元
年与金同赴北京应举鸿博,晚年亦客居扬州)在他的《道古堂诗集》中有一
首《咏项均画梅歌》,先赞项均画梅不凡,可与华光比肩,接着说项“偶然
耽究作诗旨,屈首金髯称弟子。髯兮爱钱不动笔,均也甘心画不止。图成幅
幅署髯名,浓墨刷字世便惊。”诗中明确指出项因学诗拜金农为师。金爱钱
不动笔,项心甘情愿为金代笔,在金以其风格独特的书法署款后,世人便趋
之若鹜。
金农另一老友让山和尚对金作画之事有更为直率的评说。金农与其弟子
罗聘合作卖画之事,让山早有所闻,金亡后,罗去杭州看他,罗于酒后认证
了这些事。于是让山在为别人题跋金农的作品时,把这一段始末写上,并题
诗一首:“师借门生得画钱,门生画亦赖师传。两家互换称知己,被尔瞒人
有十年。” 
根据上述材料,有学者认为:俞蛟与谢堃都与金农无直接交往,其说恐
有轻薄之嫌。杭世骏和让山异口同声地指出金不会画,所传画作为弟子项均、
罗聘代笔。杭、让与金是挚友,绝不会在金死后于诗中刻薄故友,其实说到

底金农这种设局瞒人的作法是玩世不恭的大游戏。在杭、让看来,死去的已
成过去,活着的还年轻,要生存,故正本清源,为老友的弟子张目亦是顺理
成章的。其实金本人在其题画记中亦多处提到为他代笔的学生,惟言多闪烁, 
如《自写真题记》中有这样一段话:“聘学诗于余,称人室弟子。又爱画, 
初仿余江路野梅,继而又学余人物蕃马,奇树窠石。笔端聪明,无毫末之舛
焉。”在这同一本《自写真题记》中,金对项均亦有一段长跋:“项生均初
以为友,尝相见于花前酒边也。一日将诗代贽,执弟子之礼游吾门。乃拜请
曰:愿先生导且教之。其为诗简秀清妙,状其长身,如鹤之癯而高出一头也。
近学予画梅,梅格戍削,中有古意。有时为予作暗香疏影之态,以应四方求
索者。虽鉴别若勾处士,亦不复辨识非予之残煤秃管也。嗟乎!前年得罗生
聘,今年又得项生,共结诗画之缘也。”前段题记我们或者可理解为:罗是
金的诗弟子,又为金代笔作画,除梅花外,还代画人物、蕃马及树石。后段
题记则明确地点出项为他代笔画梅花,且连勾处士之流的鉴赏家亦莫分辨。
如此看来,金农的画室实乃一书画作坊,即在金的督导下,由罗、项作画, 
金作诗题署,这类作品或可称师生的诗书画合壁。金何以在题记中唯独点出
项为其代笔,自有其良苦用心。这与他的《自写真题记》的背景有关。在1759 
年,也就是金73 岁时,大概受到老友汪士慎之死的震撼,感到来日无多,遂
制作并题署了一批目写真分赠友人、弟子,语多怀旧、伤感。作为老师,金
不为罗聘担心,倒是为项均这个性格与画风内向,又是他最偏爱的学生的前
途有所忧虑,故留此伏笔,或可对其日后独立谋生之时不无补益。
金农传世画作代笔问题,张大千、徐邦达诸先生亦曾予以指出过,如此
说来,金农有无亲笔画作传世?有论者指出,检视所有能够看到的金农题署、
款印皆真的作品中,有一些显然不是弟子代笔而是他晚年的真笔,如题为73 
岁所作的《月华图》、74 岁所作的《蕃马图》,画中造型生涩勉强,处处流
露出一种力不从心的迹象。可惜这类画作流传甚寡,其因有二,一是金农本
来画得就少;二是金的亲笔画与代笔画在质量上有天壤之别,当时的买家与
后来的藏家被其代笔画所障眼,而未能充分注意甚而误会了这类亲笔画。
金农作为一个文人画家,尽管他的亲笔画技法生涩稚拙,但却是纯粹的
文人画。中国传统美学一向给予文人画以特殊的标准和地位,因此对金画不
可仅以技法论。应该看到,在这类稚拙的金画中充满了一种古朴天真的趣味, 
这也正是近代美学家所最推崇的真挚。
传世的金农画作,哪是代笔?哪是真笔?其庐山真面目不容易识别
(罗文中)

书法篇
《三体石经》何人所书? 
《三体石经》又称《正始石经》,建于三国魏齐王曹芳正始二年,刻有
《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共约二十八碑立于河南洛阳,是我国
继东汉《熹平石经》后建立的第二部石经。此经用古文、篆、隶三种不同的
字体刻写,因此在我国书法史和汉字的演进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体石经》也由此而得名。石曾佚,传世的拓本皆为宋人摹本。后在清代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年)洛阳东龙虎滩村发掘出残石出土。1922 年洛阳东大
郊朱家古墩(距龙虎滩隔岸约二、三里)也发掘出三体石经巨石一方,表里
刻《尚书·无逸·君姡А芳啊洞呵铩べ夜の墓肪模娲孀34 行,反
面存字32 行,为洛阳商人所购,后凿裂为二,损二十五字。在三种字体中, 
古文一体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北宋郭忠恕著《汗简》,引用《三体石经》古
文有122 字,夏竦著《古文四声韵》,引用石经古文亦达114 字。但这些碑
文出自谁人之手呢?历代学者众说不一。
一认为是出于汉魏间的著名书法家邯郸淳之手。萧梁袁昂《古今书评》
评其书“应规人矩,方圆乃成”。北齐魏收《魏书》载江式延昌三年(514 
年)上表云:“陈留邯郸淳亦与(张)揖同时,博古开艺,特善《仓》、《雅》, 
许氏字指,八体六书精究闲理,有名于揖,以书教诸皇子。又建《三字石经》
于汉碑之西,其文蔚炳,三体复宣。校之《说文》,篆、隶大同,而古字少
异。”唐人李延寿《北史》所记载的也略同上说。赞同这种观点的还有宋人
王应麟《困学纪闻》、清人阎若璩《尚书吉文疏证》、清人杭世骏《石经考
异》、清人孙星衍《魏三体石经遗字考》等。
二则认为是出于邯郸淳而由嵇康书写。此说流传甚广,影响至今。全祖
望于《石经考异序》中首先提出此观点。近年来的数部大的著作如台湾省林
尹、高明主编的1968 年版《中文大辞典》“石经”条;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年的修订版《辞源》“三体石经”条;俞剑华主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邯郸淳”条;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年出
版的《中国美术全集·魏晋南北朝书法》“正始石经”释文等皆取此说。
三是为魏国书法名家卫觊所写。卫觊系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汉
末为司空掾属,魏国既建,先后任侍中、尚书、閺乡侯。清代康有为《广艺
舟双楫》中称其“鸱视虎顾,雄传冠时”。刘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也
称其“善草及古文,略尽其妙。草体微瘦,而笔迹精熟。”魏文帝曹丕黄初
元年(220 年)正式称帝以魏代汉的《魏受禅碑》,即是卫觊以金针八分书, 
在魏初可谓名盛一时,深得曹氏亲信。谓卫觊为《三体石经》书人源于晋人
卫恒《四体书势》。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引《四体书势》云:“魏初传古
文音,出于邯郸淳。恒祖敬侯(卫觊)写淳《尚书》,后以示淳,而淳不别。
至正始中,立《三字石经》转失淳法,因科斗之名,遂效其形。”清代顾炎
武《金石文字记》、冯登府《魏石经考异》及近人杨守敬《魏三体石经残字
跋》都主卫觊书,云:“此石经即卫敬侯书,不然,石经失淳法与敬侯何涉
而载之于《恒传》耶?此亦从未经人道破者。” 
四则认为是魏国文学家嵇康所书之,嵇康是一代名士,与阮籍齐名,为
“竹林七贤”之一,他的书法很有名,尤精草书。唐人张怀瓘《书断》谓“叔
度(嵇康字)善书,妙于草制。观其体势,得之自然,意不在乎笔墨。”说

嵇康为《三体石经》书人是依据同时代人赵至亲眼目睹。《晋书·赵至传》
云:“赵至字景真,代郡人也,寓居洛阳。。年十四,诣洛阳,游太学,遇
嵇康于学写石经,徘徊视之不能去。”嵇康子嵇绍《赵至叙》亦云:“(赵
至)年十四,人太学观,时先君在学写石经古文,事讫,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