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2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敢即石敢当其人,即刘知远为太原留守时,“将举大事,募膂力之士,得太
山勇士石敢当,袖四十斤铁锥,人莫能敌”(清《太原县志》卷十八)。据
说这个勇士,原来名并不叫石敢当,“五代石敢当,慕古人之名,而自表见
者”(陈眉公:《群碎录》)。他是为邀功受赏,引众注目而改换姓名的。
此人长相大概有些像巨无霸模式,“后人借其勇以辟邪也”。(清《太原县
志》卷十八)就此在原有“石敢当”碑上增加了“太山”两字,有意无意地
把虚称“石敢当”实体化、人格化了,久而久之,“太山”又嬗变为“泰山”,

这是因为“太”、“泰”是通假字,古代是通用的,岂不知泰山却是位在山
东平原,“登泰山而小天下”,为五岳之首,更为世人皆知。其实此石敢当
之“太山”乃是山西太原境一无名小山,“太山在风峪,内有龙池”,用泰
山实误。有趣的是,在中国,唯独“山西人修屋于路巷所冲之壁,多嵌石镌
‘太山石敢当’五字”(清《太原县志》卷十八),而在其它各处,却因不
察“太山石敢当”由来,或者因“太山”不为人知,而以泰山更能显示伟大、
无敌,却将原来冠加的“太山”湮没了。
石敢当究竟是什么含义,它在先民图腾文化中由来和发展的准确答案,看来
还须作一番考索。
(盛巽昌) 
传说篇
古代神话为什么不发达? 
中国现存神话是不够发达的。
中国神话中的神多属兽形、半人半兽形或几种动物的合体。按照规律
“神”应该从兽形向人形发展。发达的希腊神话中的神则多具人形,富有人
情味。中国神话的概念神少,自然神、氏族神多;大量“远国异人”的描绘, 
奇形怪状,各具特征;无完整的神系,没有主神,神话故事也多零碎、片断、
分散,许多事情没有形成较完整的、系统的神话形象、神话组织。这些正是
不发达神话的特征。对照于发达的希腊神话,我们会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但中国神话为什么呈现这么一个不够发达的局面呢? 
胡适在《白话文学史》里说:“古代的中国民族是一种朴实而不富于想
象力的民族。他们生在温带与寒带之间,天然的供给远没有南方民族的丰厚, 
他们须要时时对天然奋斗,不能像热带民族那样懒洋洋地睡在棕榈树下白日
见鬼,白昼做梦。所以《三百篇》里竟没有神话的遗迹。所有的一点点神话
如《生民》、《玄鸟》的‘感生’故事,其中人物不过是祖宗与上帝而已。” 
把中国神话的不发达归结为民族气质的重实际而不富于幻想。
鲁迅在其力作《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里推究中国神话不发达的原因
道:“中国神话之所以仅存零星者,说者谓有二故:一者华土之民,先居黄
河流域,颇乏天惠,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玄想,不更能集古传以成大文。
二者孔子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实用为教,不欲言鬼神,太古荒唐之
说,俱为儒者所不道,故其后不特无所光大,而又有散亡。然详案之,其故
殆尤在神鬼之不别,天神地祇人鬼,古者虽若有辨,而人鬼亦得为神祇。人
神淆杂,则原始信仰无由蜕尽;原始信仰存则类于传说之言日出而不已,而
旧有者于是僵死,新出者亦更无光焰也。”鲁迅的分析有三个要点:一是说
由于地理环境的不优越,养成了中国人重实际轻玄想的民族性格,在这种民
族精神之下,零碎落后的神话难以发展为完整而发达的神话。二是说由于儒
家的崇尚实际,不务玄虚,所以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荒唐之说”),不
但没得到发展,反而日渐散失。三是说由于中国人的观念中,天神、地神和
人鬼混淆不分,这样,人死为鬼的传说天天产生,就必然排挤掉神话的地位, 
使神话日渐沦落,不能发展。
茅盾的《神话研究》认为,中国神话的不够发达,原因有二:一为神话
的历史化,二为当时社会上没有激动全民族心灵的大事件以诱引讲述神话故

事的诗人出现。神话的历史化,固然也保存了相当的神话;但神话的历史化
太早,便容易使神话僵死。至于诱引“神话诗人”产生的大事件,在武王伐
纣以后,便似乎没有。穆王西征,一定是当时激动全民族心灵的大事件,所
以后来就有了神话的《穆天子传》。自武王以至平王东迁,中国北方人民过
的是“散文”的生活,不是“史诗”的生活,民间流传的原始时代的神话得
不到新刺激以向前发展,结果自然是渐就僵死。散文的生活是现实主义的, 
史诗的生活是浪漫型的,后者对神话的产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同时也是神
话发展的依据。
高亨在《上古神话》里,提出这么几点见解:第一,上古神话原在口头
流传,经过后世记录,才有可能完整地保存至今。但我国古代没有记述神话
的专书,许多神话根本无人写在书上,以致故事失传。封建社会的人多以历
史的尺度来衡量神话,都以为“其言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史记·五
帝本纪》),这样就使大批神话散失了。第二,封建社会里,尤其是先秦时
代,也有人在著书立说时涉及神话。这客观上保存了少数简单的片断的故事, 
但由于著书时的引用神话,无非是取其一端,作为文章的论据,所以不会全
文摘引,这就使原来完整的系统的故事,变得支离破碎了。第三,历史上几
经焚书,书中所写到或涉及的神话故事也就随之消亡了。如司马迁《史记·大
宛列传》里提到的《禹本纪》、《归藏》,多言怪物神异之事,现在却见不
到了。
吕振羽在《殷周社会研究》,杨公骥在《中国文学》第一册里则从经济
生活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希腊神话之所以富有人情味,曲折
有致,而且较有体系,与古希腊时代的商业经济有关。商业经济能增进民族
文化的交流,扩大人们的眼界,活跃人们的思想,锻炼、提高人们的思维能
力,而这些正是神话赖以向前发展并发展为发达神话的重要条件。史前期的
低级经济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神话,而社会由野蛮进入文明时期的先进的商
业经济,则是神话由零碎向完整、由片面向系统、由兽形向人形发展的必要
条件。而中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化的过程中,是保持着原来的农耕经
济及建立于其上的一系列宗法思想、专制政体的。因此就缺乏一种民主的空
气、活泼的思想、幻想的特点,所以也就没能发展为发达神话。
中国神话为什么不发达,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牵涉到神话
产主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涉及到民族精神、文学艺术等一系列因素。大
家不妨去求索一番。
(东生) 
“帝”从何来? 
打开历史书,首先看到的就是上古传说中的帝王的事迹。我们自称“炎
黄子孙”、“龙的传人”,也正是把三皇五帝中的炎帝和黄帝看作我们的老
祖宗,把他们所信奉的图腾视为中华民族之源的结果。作为炎黄子孙,我们
理应把祖宗的历史好好地理一下,但由于年代久远。很多历史事实与神话传
说混杂在一起,很难分辨,因此酿成了众说杂陈、莫衷一是的状况。要弄清
三皇五帝的这段历史,首先就要对“帝”字进行研究,因此众家之说的焦点
就集中在“帝”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上。
“帝”是什么呢?金景芳在《谈谈中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问

题》一文中认为,我国古籍中,帝、后、王这几个名同概念原来是有区别的。
其区别在于,“帝”是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的名称,“后”与“伯”是部落首
长的名称,“王”则是奴隶制国家最高的专制君主的名称。《左传·僖公二
十五年》有“今之王,古之帝也”之言,表明帝与王有相同之点。他认为, 
“中国尧舜禹时代的所谓“帝”,同希腊英雄时代的巴赛勒斯、罗马王政时
期的勒克斯一样,都是军事民主制军事首长的名称”。(见《古史论集》) 
刘复在《“帝”与“天”》一文中说:“关于‘帝’字,我也认为是天
帝”,此字是世界上最古的字。“帝”字较古的一义是天神而不是人王,古
书中的“帝”字几乎都带些神秘性,如“王用享于帝”(《易·益》)、“古
帝命武汤”(《诗·玄鸟》)、“梦帝与我九龄”(《礼记·文王世子》) 
之类,可见古人心目中的“帝”是天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