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基反对救援安丰的一个重要理由也是刘福通难以控制的,因此刘福通在安
丰阵亡的可能还是较大。当然,关于刘福通究竟是死于安丰还是瓜步,争论
的双方都未能拿出真正确凿无疑的证据来。
翻阅元明史书,对于刘福通、韩林儿之死,所有的记载几乎是寥寥数语, 
或意义模糊,或语焉不详。究其实,根源在于未元璋不愿过多地张扬他曾奉
韩林儿为盟主这一史实,也不愿承担杀害韩林儿或刘福通的罪责,因此不惜
暗中指使人掩盖甚至篡改历史。今人根据这些残缺不全,舛误与漏洞层出不
穷的史料来研究历史,就难免要众说纷坛了。
(丁之方) 
葛成为何易名葛贤? 
明代万历年间,朝廷派出大批宦官充当所谓“税监”、“矿监”,分别
到各手工业、商业发达的城市进行敲诈勒索。一场反封建掠夺的斗争立即在
全国十几个城市同时掀起。规模及影响较大的是万历二十九年(1601 年)苏
州的一次。近万人投入斗争,赶走了太监孙隆,打死了一些土棍并烧了他们
的家,最后迫使统治者取消横加的各项捐税。这次苏州市民运动的首领葛成, 
事后改名为葛贤。“成”为什么要改为“贤”,是谁改的,为什么要这么改? 
至今似乎还是个谜。说法大致有三: 
一说,是吴人给改的,同治《苏州府志》上有一处说:“吴人讳成名, 
改曰贤”。这“吴人”是民间还是官方,为什么对“成”名需加避讳?语焉
不详。
二说为官方所改。朱国祯的《皇明大事记》说:“官曰成非佳兆,改为
贤。”褚人获的《坚瓠集》也说:“当道以乱民不宜为诚,改为贤”。陈继
儒的《吴葛将军墓碑》上,更明确提出为吴郡太守朱燮元所改,《墓碑》记
载了葛成起事之后,主动投案,与太守有一段这样的对话:“成因请于太守
曰:始事者成也。杀人之罪,成愿以身当之,幸毋及众也。遂请就狱。太守
曰:我实不德,以致于斯。尔民何罪,壮士其无辱。成曰:为民除害,义也; 
杀人抵罪,法也。无义则乱,无法亦乱。成固当死,敢逃刑乎?公若不诘, 
请自杀也。乃自投于阶下。太守不得已而听焉。乃改其名曰贤,诚贤之也。” 
葛成是否有上述“贤”言,“贤”行,姑且勿论;但改名者为朱太守则是指
明的。
三说,葛成易名有一个过程,先为“咸”,后为“贤”。清代俞樾在《茶
香室三钞》中指出:他读了褚人获的《坚瓠集》、朱彝尊的《静志居》以及
章有谟的《景船斋杂记》等史料,一直对葛成易名问题抱有疑问。他认为: 
“乱民不当名成,岂当名贤乎?余疑其初名成,当道以乱民不当名成,改其
名曰咸,从其形也。及后遇赦得出,吴人义之,又改其名曰贤,从其声也。
此虽臆说,颇似近是。” 
(沈嘉荣) 
奉天玉和尚是否李自成? 
明末大顺农民军领袖李自成兵败后是否当了和尚,三百多年来众说纷
纭。莫衷一是,成了一桩悬案。前几年,湖南石门夹山发现了奉天玉和尚墓

葬骨灰、砖刻《塔铭》,以及传系李自成所作的《梅花百韵》木刻版,于是
奉天玉和尚成了人们热烈讨论的对象。因为能否搞清奉天玉的身分,对了解
李自成是否当过和尚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人认为,根据多方事实证明,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第一,根据何
璘到夹山实地调查,见到一位服侍过奉天玉和尚的、口音像陕西人的70 岁老
和尚,他告诉何璘,奉天玉是顺治初年来寺的,并取出其画像,观之“肖似
史书所记李自成的模样”。第二,李自成在崇祯十六年(1643 年)你“奉天
倡义大元帅”,后又称“新顺王”。自号“奉天玉”即“奉天王”加一点来
隐讳的。第三,夹山新发现的《梅花百韵》木刻版中有一首《东阁梅》说, 
“徐听三公话政猷”,那口气与和尚迥然不同,而像皇帝听三公阁老论政。
第四,夹山现存的三块石碑:奉天玉弟子野拂立的“奉天玉”断碑、康熙十
四年杨彝子写的《重修夹山灵泉禅院功德碑记》和道光三十年通州知州王大
猷撰的《重修夹山灵泉寺碑志》,都证明“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有人
还认为,李自成所以要当和尚,是为了实现联明抗清的夙愿。当时大顺军与
明代统治者的矛盾已下降到第二位,与清统治者的矛盾上升到第一位,因此
必须联合国内武装力量共同抗清。但李自成考虑到人川与张献忠合作,怕他
“念旧恶”;与南京朱由检集团合作,则因马士英、阮大铖继续祸国殃民; 
只有湖南何腾蛟拥立唐王朱聿键,据西南半个中国,可以联合抗清。但与何
腾蛟谈判,部队必须交何指挥,而何是唐王的宰臣,李自成自己是皇帝,这
在情理上是难以接受的。同时,李自成逼死崇祯,恐唐王不谅。由此,李自
成只得采取假死、隐居的做法,而由高氏和李过出面来完成他的与何腾蛟联
合抗清的战略部署。
有人则认为,奉天玉和尚不可能是李自成。第一,何璘之说不可信,例
如奉天玉画像,与史书并不一致,《明史》谓李自成“状貌狰狞”,且在崇
祯十四年左目中箭,被称“瞎贼”,而那画像左目未吵,可见与李自成无关。
第二,夹山现存的三块石碑,并不证明李自成终于夹山,而只能证明确有奉
天玉其人。第三,《东阁梅》中“徐听三公话政猷”之句,无非按题作诗, 
悬拟之辞,并不指实,且李自成也未置三公。第四,李自成早已称帝,为“李
万岁爷”,并“至死不去僭号”,他不隐用帝号,而用王号称“奉天玉”, 
也不可信。据考察,奉天玉和尚是顺治年间从四川云游到石门县夹山寺来的
云游和尚,原籍和出家前的俗名都无可查考。他到夹山以后,眼见这所唐代
古刹除宋朝的一口洪钟外已荡然一空,乃大发善心,沿门托钵,并得到清朝
官绅的多方支持,使夹山寺在他死前已粗具规模。无论是他初来时的抛头露
面、沿门托钵,还是后期的结交官府、广收门徒,都恰恰证明了这位清初老
和尚不可能是“逃禅隐居”的农民军领袖李自成。
也有人认为,奉天玉和尚是明朝遗臣。第一,根据《弘律奉天大和尚塔
铭》,奉天玉的身分与李自成不符,而与明朝遗臣相合。首先,奉天玉是清
朝县官请来的和尚,一定是有名望、并与官场有关系的人;其次,《塔铭》
作者刘萱,是忠于明朝的遗臣,不可能为农民领袖李自成写铭。第三,从1981 
年冬湖南慈利县新发现的《野拂墓碑》也可证明。碑文记载野拂“久恨权阉”、
“敢逐寇林”、“方期恢复中原”,这些词句可以看出野拂是痛恨宦官的明
朝武官。而野拂与奉天玉关系密切,并“事之甚谨”,可见奉天玉也是明朝
遗臣。有人还认为,所以会出现李自成禅隐之说,是因为李自成的死带有很

大的偶然性。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农民起义领袖,虽在抗清中接连失利,但
仍大军在握,怎么会突然死在不是劲敌的乡民程九伯之手?因而必然引起人
们的各种猜测:同情者,不愿这位农民起义领袖的结局太惨,于是产生了李
自成削发为僧、高寿善终之说;而仇恨者,则编造出神杀、崇祯索命等胡言, 
并为某些稗史汇编录用。
总之,奉天玉和尚究系何人,李自成最终是否出家,至今仍是一个谜。
(谢宝耿) 
有没有李岩其人? 
姚雪垠在长篇小说《李自成》中所塑造的李岩的艺术形象,是一个在正
面人物群雕中别具一格的典型人物。他不仅在文学作品中留下大名,史学界
也为他打过不少笔墨官司。
关于李岩的传说流传很广,传说他参加了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
免粮”和“不当差”的口号,位至中营制将军。但是,对于他的生平活动, 
明代各种史书的记载均有所不同。首先提到李岩的是顺治二年懒道人所著《剿
闯小史》。顺治八年,蓬蒿子又著有《定鼎奇闻》。这两本书都把李岩写成
是李自成手下的干将。但它们都是演义式小说,既为小说,自然是可以虚构
编造的。但是清人计六奇看到书中对李岩的描写,竟信以为真,经过他的一
番精心加工,小说中的李岩被“请”进了《明季北略》。此外,谷应泰于顺
治十三年编成的《明史纪事本末》在《李自成之乱》一篇中也提到:“杞县
诸生李岩为之谋主。”此后,《绥寇纪略》、《国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