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的记载看,在李自成的农民军中,确有一个被称为“李公子”的担任都督
制将军的李岩存在。但他们认为,即使李岩确有其人,而红娘子破城相救之
说仍不可信。因为查乾隆《相县志》,在崇祯年间,从未发生过饥民攻破县
城杀死知县的记载。此外,许多记载有李岩事迹的史籍,都不提红娘子破城
劫狱之事。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较《绥寇纪略》问世早,根本不提及
红娘子;彭孙贻的《平寇志》、计六奇的《明季北略》,较《绥寇纪略》成
书晚,也不提红娘子,显然是有意删去的。连小说《剿闯小史》和《定鼎奇
闻》中,都没有把这极好的小说材料写进书中去。
在《绥寇纪略》等书中,有关红娘子的身世和起事始未,都语焉不详。
我们至今连她姓什么,都还不知道。仅知道她是一个“踏绳妓”,走江湖的
杂技表演者。所称“红娘子”,恐系以穿红色衣为标志。这,在明末农民起
义中也并非无线索可寻。崇祯十二年十二月,活动在山东、河南、河北的有
一支地方起义军,就都头戴红唐巾。另据查继佐《国寿录》记载,李自成进
京后,“忽有衣红衣一人,随数卒”到杞县进士出身的刘理顺家,说刘家有

恩于他。他能“自达于李将军”,要对刘进行保护。有些研究者认为,红娘
子率领的大概是一支白莲教起义军,因为身穿红衣,被称为红娘子。李岩出
狱后统率的这支起义军,基本群众就是杞县一带的贫苦农民,其中骨干可能
就是红娘子所领导的起义军。
红娘子的最后结局,同李岩一样,也是一个谜。按《永昌演义》中的说
法,红娘子后来成了白莲教首领,李岩死后还见过出家当了和尚的李自成。
当然,这只是小说家言,而不是历史。世上有无红娘子?只好期待专家们作
出进一步的回答了。
(王朝日) 
谁是三元里杭英斗争的组织者? 
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近代进步诗人张维屏的这首诗(刊《鸦片战争》资料丛刊第4 册),描
写的是鸦片战争中广州郊区三元里群众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的壮烈场面。三
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第一仗,表现了中华儿女同仇敌
汽、誓死捍卫家园的浩然正气。但是,三元里抗英斗争的组织者是谁?历来
有几种说法: 
其一,菜农韦绍光是三元里抗英斗争的组织者。解放后的多数论著都持
此说。所据是韦绍光的孙子韦祖的回忆。1951 年6 月广州市人民政府民教科
有人赴三元里调查,韦祖说:“本人祖父韦绍光首先发难,四处宣传、宁死
不辱,大家愤起搏斗,死伤英军三四人”。1958 年11 月,韦祖又说:“我
祖父韦绍光是耕田种菜的农民,身强力壮,练习武艺。当时英军到三元里奸
淫掳掠,我祖父首先发难,由他带头,村人都奋勇参加杀敌,就在这东华里
口空地,杀死英军10 余人。事后,将那些英军的尸体丢进我祖父住屋旁边的
猪屎坑里。我祖父还在我村及各村进行抗敌宣传,得到各村群众的热烈参加, 
打败了英国鬼子。”(《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本文未注出处者均见
该书)
其二,韦绍光是发难者,但不是斗争的组织者。所据则是三元里老人李
伟的回忆。他在1951 年写的一篇笔记中说:英军10 余人到三元里东华里, 
见韦绍光之妻,恣意调戏。乡人见状,忍无可忍,群愤而击之,杀死敌兵八
九人,将尸弃于里口之猪屎坑里。12 年后,李老又对广东文史馆的同志说: 
那一天正值农村的节日,韦绍光的妻子到东华里口大榕树下社坛拜神,被英
军拦截调戏。韦绍光见其妻受辱而与英军搏斗,乡人遂群起助战,当场消灭
了来扰敌军的大部,大战便因此展开。可见韦绍光至多是发难者,而英军调
戏韦绍光新婚妻子则是斗争的导火线。
其三,举人何玉成才是组织者。因为梁廷楠的《夷氛闻记》卷三有这样
一段话:英军“闯至泥城、西村、萧冈诸村落,大肆淫掠,奸及老妇,村民
大哗。举人何玉成即柬传东北南海、番禹、增城连络诸村,各备丁壮出护”。
也许柯玉成及梁廷楠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之故,持此说的专家学者为数甚
少。
其四,斗争是骤然兴起,无人组织,只是在斗争过程中何玉成联络各乡, 
组织乡民抗英的。《广东军务记》说:逆夷往三元里及萧冈各乡复行扰害, 
由是乡民共愤,鸣锣聚众,杀死逆夷六七人,余逆脱回。因率众而下,约数

百人,乡民复鸣锣集各乡约数千人,与夷决战。见过何玉成的萧冈老人汤澄
安也说:“后来又来了许多英国兵,企图报复,我乡何玉成号召大家奋起抵
抗。”“杀死一个番鬼,赏十满鸡(十元)”。
记载三元里抗英斗争组织者的史料大抵如此。孰是孰非,请读者评议。
(夏林根) 
刘永福为何称其所部为黑旗军? 
刘永福(1837~1917 年),字渊亭,本名义。祖籍广东钦州(今属广西), 
后随父母迁徙广西上思,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爱国将领。在他漫长的戎马生
涯中,无论在中法战争或中日战争中,为了抗击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他率
领所部黑旗军建立了彪炳史册的赫赫战功,使侵略者闻风丧胆。那么,刘永
福为什么要将自己的部队命名为黑旗军呢?对此,史家众说纷坛。归纳起来, 
有以下三种: 
其一,黑旗军原是太平军的余部,太平军分为中、东、南、西、北五营。
当时刘永福在北营,北营属水,所以用黑旗,因此,他所率领的部队也称黑
旗军。
其二,据曾参加过黑旗军的老人及他们的后裔口述材料论定,说刘永福
曾对别人说过自己生来很黑,又不识字,只有黑色才适合。
其三,刘永福曾经是上恩绿林好汉梁八的部下,梁八一贯活动在中越边
境,以黑旗为号,称黑旗军。梁八死后,刘永福做了“大哥”,继续用黑旗, 
仍称黑旗军。
然而,最近读了由广西通志馆编写、广西博物馆修订的《中法战争调查
资料实录》一书,据该书编者向一些黑旗军后代及家属调查,对此又有另一
种说法。广西靖西县安德圩梁文生老人说:“刘二(刘永福乳名)来安德时, 
驻扎在北帝庙,庙中有三个神像,中间是北极玄天大帝,赤脚,左脚踏龟, 
右脚踏蛇;右侧是花婆神;左侧是周公,周公手拿黑旗,旗身是三角黑布, 
边沿镶狗牙形白布。旗上绣有北斗星,像骨牌的杂七一般。刘二仿照庙里的
黑旗做旗号,就在庙里祭旗。” 
“庙里的那面黑旗,以前每碰到蝗虫作害,乡里人就拿去治蝗虫,说它
神威大,蝗虫一见它,不死即逃。” 
这个材料与由刘永福口述,经黄海安记录,罗香林校注的《刘永福历史
草》的记载不谋而合。
广西,是太平天国革命的摇篮。洪秀全取得了金田村起义成功,率部北
伐时,广西天地会为了响应起义,纷纷组织起来。他们虽然公开都是打着太
平天国农民军某部的旗号,但是并不直接接受太平天国农民军的领导。因此, 
1857 年刘永福投军,虽几易其主,但所投部队多是这一性质的义军、民团。
直到1868 年秋,他投奔到广西境内声势颇大的吴亚终所部,吴亚终见刘永福
机智勇敢,多谋善策,为了表示对刘永福的信任,遂命令刘永福领导与指挥
和他一起来投军的穷苦兄弟。吴亚终情真意挚地对刘永福说:“尔既带家, 
即由尔管辖,以一事权。”还命令刘永福率部前往安德圩北帝庙驻扎。经过
长时间的颠沛,刘永福深知,自己之所以每每壮志难酬,就是没有一支由自
己领导和指挥的部队。如今,吴亚终的决定,使自己“如愿以偿”。刘永福
大喜过望、领命后,即率领前往安德圩。

有了一支由自己管辖的部队,总得有个名称吧。刘永福本人信神奉佛, 
所以当他的部队驻扎在此,他听住在这里的百姓们说,这北帝庙“很是灵验, 
有求必应”,特别是庙中周公像的手中拿着的那面小黑旗,更能“除邪避难”, 
于是刘永福决定以此旗为军旗,称自己所率部队为黑旗军。如上所述,即是
《刘永福历史草》中所载的:“安德有一北帝庙,最应。公在庙前制七星黑
旗一面(黑旗军之始也)”。
中法战争爆发,唐景崧万里请缨,初见刘永福及他所领导的黑旗军,后
来他所撰写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