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校经楼”匾额和“文心亭”三字。按,文心亭者,传称为刘勰藏《文心
雕龙》处,“梁时刘勰作《文心雕龙》,欲得名山藏之,于小阆苑作石室。
后人立为‘文心亭’设像供之。今昆山(山东日照西北二十里)有古佛寺, 
相传为文心亭故址”(清《日照县志·掇余》)。为此莒县有关部门还遵照
郭沫若意见,在“象山树”岩石之上修建了文心亭。
但是,多年以来,人们认为刘勰写《文心雕龙》的定林寺,并非是他家
乡莒县的定林寺。早在唐人修撰《梁书》时,就指明莒县定林寺“非彦和(刘
勰字)校经之定林也”。詹瑛《刘勰和文心雕龙》即持此说,诸家分撰的刘
勰年谱也未见有在莒县活动迹象。王汝涛和刘心健等曾就田辰生“刘勰故居
为莒县定林寺”说提出异议,“所谓定林寺,应该界定是建康钟山的定林寺, 
而非山东莒县定林寺”(《文史知识》1982 年12 期)。他们的理由是(一) 
刘勰是“东莞莒人”,只能说明他的祖籍;他的祖先四代生活在南朝,说明
刘家早就南迁,刘勰只可能出生在南朝;而此处的“东莞莒县”,应是东晋
时已设的侨地“南徐州东莞莒县”(今江苏镇江);(二)与刘勰关系最为
密切的定林寺主持僧祐,是在“永明(南齐武帝年号)中,敕入吴”的,他
把所获一布施“悉以治定林,建扩及修缮诸寺”,并“造立经藏,搜校卷轴”, 
可知僧祐所治之定林寺在吴而不在鲁。并引《重修莒志·古迹》:“考僧祐, 
梁之高僧,于武帝时居钟山之定林寺。彦和随其家族流寓江南,因往依之。
与莒县浮来山之定林寺无涉”。(三)莒县当时在北魏控制区,身为南梁临
川王记室参军的刘勰不可能赴敌国寺中去抄经、校经、著书、出家,更何况
他抄经是梁武帝派遣,出家又得到梁武帝批准。这位皇帝有什么必要叫他离
开佛寺众多的南朝,跑到山东去抄经、出家?(四)现存的明嘉靖二十四年
(1545 年)、万历七年(1579 年)、万历三十五年的三通《重修定林寺记》
碑碣,都没有刘勰在莒县定林寺校经的记载。只是到了清同治十三年(1874 
年)长庚撰文的《重修浮来山定林寺碑记》,才首见“浮来山定林寺即刘勰
校经处”。(五)“隐士慧地”,不合情理。按南朝通例,应称“释慧地” 
或“沙门慧地”,此石刻却在和尚法号前冠以“隐士”头衔,古今未见,以
刘勰之文化修养,不致荒唐如是。(六)所谓“文心亭”,也是一种附会之
说。笔者近日也就此请教中国《文心雕龙》学会秘书长林其锬研究员,林也

认为刘勰先辈早已过江,侨居京口(江苏镇江)。他青年时依僧祐,后出家
均在今之南京定林寺。据说南京有上下定林之别,下定林据说即今之鸡鸣寺。
刘勰出家之定林是上定林还是下定林?已难确考。
牟世金《刘勰总年谱汇考》(巴蜀书社1988 年版)且以僧祐影迹推理刘
勰行止。僧祐是江南名僧,为梁武帝敬奉。萧子良招致名僧,在建康大讲佛
法,其中即有僧祐在焉。《高僧传》还记述,当时在定林寺的高僧有僧柔、
法通、道富、慧弥等人,他们和刘勰都有交往。因此,陆侃如教授在1963 
年应山东莒县刘勰纪念堂请,而撰写的《刘勰年表》也称,“这里所说的定
林寺,应指京口的庙宇,现在山东莒县也有定林寺,恐怕是另一所了。” 
看来,刘勰隐居撰写《文心雕龙》的定林寺是在江南建康(南京)或京
口(镇江),那么,何以又说是在他故乡山东莒县的定林寺呢?
(盛巽昌) 
佘太君隐居于海外吗? 
北宋杨家将在中国民间,特别是在太行山东西的农村是非常为人熟知
的,谈起有关杨家将的故事传说,几乎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近年,山西
和河北还分别摄制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杨家将》电视连续剧,杨家将故事更
走遍了中国和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是很讲究伦理观的,人们提及杨家将,必先提到两位创始
人,一个是老令公杨继业;一个是老令婆佘赛花、佘采花,即鼎鼎有名的佘
太君。就是这两位英雄,在山西柳林庙湾的七星庙私订终身,结成夫妇,生
下英俊有为的七子二女,七子又娶了七个本领高强的媳妇;虽然是七房一脉, 
但杨家此后毕竟是盘根错节,根深叶茂,人口越来越多了,形成了举世闻名
的“杨家将”了。
杨家将的组成有两部分,一是杨门男将;一是杨门女将。但杨家将出现
不久,就阴盛阳衰,因为自老令公和六子或死或失之后,杨家将这支常胜军
全仗女将,而统率这支队伍的最高指挥官就是佘太君,就是她老人家领导有
方,运筹得体,杨家将得以继续生存扩大,而且是一代胜似一代,担负起保
国安民的重担。
因此,这位天波府清风无佞楼杨家将的第一把手有很高的威信,她的声
誉传播朝野中外,察其根由,还是自己具备受尊重和敬仰的条件:一是她文
武俱备,论武从小就练就一身好本领,在佘塘关就代父带兵,打败敌军。因
为久历戎机,有经验也有理论认知,辽国吕军师摆阵,多人不识,杨六郎也
以“阵图异常,臣罕见也”,“想臣之母,或得闻其概,乞陛下召来问之” 
(《杨家将演义》)。足见她有非凡之才,他人莫能及也,二是她能以身作
则。就宗法制度的家长制而言,杨家将自是忠孝传家的理想模式。而她这个
大家长不是凭宗法地位,而是靠自己身体力行。国有难,她义不容辞,带头
出征,骑马上阵,不服老也不卖老。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她是杨门最佳的
样板人物,何况又是将才、帅才,因而即使百岁挂帅,儿孙们也是由衷拥护
的。三是她很有人情味,杨门男将有一特点,很多是临阵经不起对方姑娘倾
吐恋情而大胆结秦晋之好的。她不阻止杨宗保招亲且为其保释,并承认穆桂
英是“真吾孙媳也”。虽然自己曾始作俑,但却不似他人一过中年,就会忘
却少年事,一味指责儿孙荒唐的了。

佘太君的形象,表现了杨门的一片赤胆忠心,不愧为农耕社会人们心目
中的女中豪杰。
今人考证,佘太君确有其人。她就是杨业妻子折氏,即折太君。晋北方
言,析、佘谐音。折氏乃陕西府州(府谷)世族。自五代以来,折氏父子公
孙多有掌兵符的,如折嗣伦、折从阮、折德(户衣)、折御勋和折御卿等, 
折太君为折德(户衣)之女,与宋初官居府州团练使折御勋和屡败契丹的永
安节度使折御卿等为兄弟行。乾隆《保德州志》、康基田《晋乘搜略》均提
及:保德州南40 里折窝村有折太君墓。毕沅《关中金石记》也说:“折太君, 
德(户衣)之女,杨业之妻也。墓在保德州折窝村”(《折武恭公克行神道
碑跋》)。叶落归根,可见她是回葬于老家的。因此郝树侯教授肯定了折太
君其人其事,“山西保德折窝村有折太君墓”、“折太君为女英雄,善于骑
射,勇于作战,曾帮助立过战功”(《杨业传》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 年8 
月出版)。
佘太君什么年纪时去世,死在何时,史无明文,但据余嘉锡考证,以为
汉隐帝乾祐二年(949 年)“德(户衣)之年,已三十有三,其女当亦十六
七矣”(《杨家将故事考信录》)。由此推算,宋雍熙三年(986 年),杨
业死时,己有五十四五岁了,所以有人据《山西金石录》所记“今山西保德
州折窝村,有大中祥符三年(1010 年)折太君碑即业妻也”(李慈铭《越缦
堂日记》),称她是活了80 岁上下。也有说,“折太君卒,年七十七”(常
征:《杨家将史事考》,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 年9 月)。如果以此界定其忌
日,她也只是比儿子杨延昭少活了4 年(杨延昭死于大中祥符七年,即公元
1014 年)。但余嘉锡以为不可信,“李氏所言大中祥符三年之折太君碑,从
来不见著录。光绪时,高邮夏宝晋作山西金石录,始列其目,今亦未见拓本”, 
“然则向来所谓折太君碑,皆出误传,夏氏殆亦沿其误欤”(同上)。他怀
疑这里有可能与宋政和六年(1116 年)所立的折克行碑混为一谈,“疑不能
明,容俟再考”。
这里令人怀疑的还有,折太君死后何以从路远迢迢的开封运回保德安
葬。有人认为,杨业“死葬太原或代州。既己殉辽境,尸骨不还,其妻折氏
当然不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