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文化史500疑案-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使中原各国,以及各中原国来吴的使者谒拜季札墓,要从云阳驿进9 里, 
很不方便,奏请吴王批准,又在云阳驿复制了一块碑。这样,世上即有三块
“十字碑”。《中国名胜词典》说:“此碑始刻于何时无考”。碑高2。34 
米,阔1。06 米,厚12 厘米。《乾隆丹阳县志》记载:“在延陵镇西九里。。。 
有孔子十字碑,因墓建祠。墓在今神座下墀有石高二丈许,奇巧不可名状, 
每大雨水从石下泄,名‘消水石’。”《江南通志》说:“江阴县申浦延陵
季子墓亦有是碑,君子(即孔子)作季子字画小屏。” 
此碑文是否为孔子所书,颇有争议。《镇江政协》1984 年第1 期《丹阳
延陵季子墓碑》一文说:“孔子久慕季札名声。。故委派弟子子游前往,并
手书‘呜呼有吴君子’凭吊。。。后来,子游又加了四个字。文为:‘呜呼
有吴延陵君子之墓。’”《中国名胜词典》“延陵季子墓碑”条载:“。。 
世称十字碑,相传为孔子所写,古人考证原碑只‘呜呼有吴君子’六字,是

古篆,‘延陵之墓’四字是方篆,两者不同,怀疑是汉人篡入。”《九里志》
“十字碑”条云:“十字碑在延陵西九里吴季子庙中。孔子篆书文曰:‘呜
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历代绵远,其文残缺。开元中,敕殷中容摹之,大
历十四年,润州刺史兰陵萧定重摹刻石,碑阴有张从申书。‘登览之胜’、
‘遥碧远明’。”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对此持完全相反的意见,否定孔子写碑文的可能
性。他在《金石录》中这样说:“孔子未尝至吴。以《史记·吴太伯世家》
考之,其历聘请侯,面不逾楚,推其岁月,踪迹未尝过吴,不得亲铭季子之
墓。又其字特大,非简牍所容也。” 
北宋理学之开山祖周敦颐认为此碑文实系孔子所书,其理由为:“盖季
札之子死葬于嬴博之间,孔子以为知礼,而亲自勒碑曰:‘呜呼!有吴延陵
季子之墓。’”(见《濂溪先生居庐山说》)周敦颐的话有没有道理呢?《左
传》说:“哀公十一年(前526 年)公会吴子伐齐,克博至嬴。”“嬴,即
嬴县,汉置,唐省,古城在山东莱芜县西北40 里北汶水之北。俗呼城子县。
附近有吴延陵季子长子墓。”《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还引用《礼·檀弓》
说:“延陵季子适齐,其长子死,葬于嬴、博之间。”清代孙星衍在《孙星
衍集》中说,季札是一位名人,孔子与他是有过交往的,孔子为他写碑文的
事有可能,大约是季札的儿子或季札自己使鲁时去世,孔子写了碑文勒石于
当地(指嬴博)的墓上,后人传于吴而流传下来。
孙星衍的话是否有道理,有待于进一步考证后见分晓。
(张国擎) 
孟轲何时被称为“亚圣”? 
说起儒教,人们便会很自然地想到“孔孟之道”。似乎孔、孟两家的思
想代表儒学的全部。的确,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孔孟之道作为统治阶级推
崇的思想,一直在历代社会生活和多种学术思想中占据统治地位。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教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达
2000 余年。历代许多学者一直这样认为,汉武帝独尊的“儒术”也就是孔孟
之道。
近年来,有些学者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当时,孔孟尚未并尊。岂但孔孟
没有并尊,而且孔子也没有被独尊。公元前后刘歆为了帮助王莽做皇帝,说
周公才是儒教的教主,孔子只是传播周公所制定的礼乐制度的第一个传教
师。一直到唐初,周公仍然是“先圣”,孔子仍然屈居“先师”之位,在国
立太学举行祭祀先儒仪式时,座位排在周公侧面,不能正面接受皇太子奉献
的“太牢”,至于孟轲,连站在周孔两边陪祭的资格都没有,更谈不上并尊
了。
一直到唐代,唐太宗用杀兄逼父的手段登上皇帝宝座后,下令将周公庙
从太学里迁出去,从此孔子才由“先师”升为“先圣”,唐太宗同时下令封
孔子大弟子颜回为“先师”,让他顶替孔子原先的位置。“周孔之道”,成
了“孔颜之道”。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 年),诏孔子庙以颜回配称
“亚圣”。而孟轲,无论官私史籍,都还是将他看作战国诸子百家中的一家, 
尚没有跨进孔庙的门槛。
清朝著名的考据家赵翼,作过一则考证,题为《尊孟子》,说是孟轲被

尊于宋朝,“宋人之尊孔子,其端发于杨绾、韩愈,其说畅于(皮)日休也。” 
杨绾是唐代宗的礼部侍郎,在宝应二年(公元763 年)即“安史之乱”结束
的那一年,上疏要求皇帝批准《孟子》与《论语》、《孝经》同列一经作为
科法考试的必读教科书。这一建议,虽然未被采纳,却是孟轲被统治阶级看
作可与孔子并列的首次记录。与杨绾同时代的赵匡,是经学更新运动的倡导
者之一,也特别表彰孟轲。以后又过数十年,韩愈著《原道》,说是中国有
一脉相承的“道统”,由尧舜开始,经过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周公, 
直到孔子传给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本意是说唯有他韩愈才
能上追孔孟,复兴“道统”。但效果或许出乎他的预料,从此人们对《孟子》
以更大注意了。以后又是数十年,皮日休在唐懿宗时曾向朝廷连上二本:《请
韩文公配飨太学书》,《请(孟子)为学科书》。他宣称,如果《孟子》不
列为教科书,则势必“儒道不行”、“圣化无补”。晚唐以后,孟轲其人其
书的地位,便在不断上升,割据“天府之国”的后蜀君主孟昶,首先在其石
刻儒学教科书中,列《孟子》于十一经之中。北宋统治者翻刻的儒家经典也
将后蜀“石经”作标准版。南宋之后,尊孟之风步步升级。
孔子和孟轲都以严分夷夏著称,但是所谓“夷狄”的少数民族统治者入
主中原后,无不喜欢同他们拉关系,金朝不仅加封孟轲为邵国公,还将孟轲
在孔庙中的地位,由后堂移至正殿,建塑像于孔子右侧,与颜回相对侍坐。
“孟子的升格运动”在明清两朝还在继续,明世宗宰相张璁提出孟轲代
替颜回成为“亚圣”的主张,理由是孟轲与孔子一样,“少也贱”,而且自
幼失父,有人说他是子思的弟子,其实他自己说那是“私淑”,没有正式拜
师。清朝统治者入关后,立足甫定,又大力表彰孔孟之道。乾隆九年,清朝
皇帝又正式下令封孟轲为“亚圣”,但作为心理补偿,又封颜回为“复圣”, 
曾参为“宗圣”,子思为“述圣”,自此,孔孟之道的名实统一,总算完成。
但是也有学者不同意上述看法,认为孟子被尊为“亚圣”最早可追溯到
东汉,东汉学者赵岐在《孟子题辞》一文中,就称孟子为“命世亚圣之大才
者也!”只不过封建统治者还没有公开承认罢了。据《元史》记载“至顺元
年,以汉儒董仲舒从祀。。。孟子,邹国亚圣公”。至今在邹县孟庙仍然存
立着元文宗至顺二年御制圣旨碑。碑上用蒙、汉两种文字镌刻:“皇元圣制, 
上天眷命,皇帝圣旨:‘孟子百世师也。。可加封邹国亚圣公。’”这是皇
帝首次尊孟轲为“亚圣”。《明史》也记载“嘉靖九年,大学士张璁言:‘先
师祀典,有当更亚者。。’帝命礼部与翰林诸臣议。。其四配称复圣颜子、
宗圣曾子、述圣子思、亚圣孟子。” 
孟子之所以被尊为“亚圣”,也并非是由于和孔子一样“少而贱”,又
无师徒名分拘束,不受父子关系的牵累。而是他继承、坚持和发展了孔子的
学说,有殊功于圣门。元文宗的圣旨对为什么追封孟子为“亚圣”有段说法: 
“孟子百世之师也。方战国之纵横、异端之充塞,不有君子,孰任斯文?观
夫七篇之书,倦倦乎致君泽民之心,凛凛乎拨本澄源之论。黜霸功而行王道, 
距坡行而放淫辞,可谓有功圣门。。可加封为邹国亚圣公。” 
以孟轲与也曾被历代统治者尊崇为“亚圣”的颜回相比,他们虽同为儒
教大师,但各有特点。颜回亲承孔教,德才过人,倍受孔子赞赏,可惜寿命
不长,仅留下了些与孔子的对话,后人对他的尊崇,其主要原因出自对孔子
的赞扬。而孟轲后孔子百余年,正是儒家传统衰微时期,正如班固在《汉书·艺
文志》中所说:“仲尼殁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唯独孟子能倡导

儒学,宣扬周孔之道。韩愈说:“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侏离矣,故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