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与中国作家对话-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游教导其子学诗的诀窍是:“汝果要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
所论,无疑深得辩证精神。辩证法的要义在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在于
那些貌似无关的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果要当好诗人,当然要系统地学习有关做诗自身规律的一些课
程,譬如有关诗的节奏、诗的韵律、诗的表现手法、技巧等等,但陆游
以其一生做诗的经验体会到,仅仅学习诗词专业内部的课程是培养不出
好的诗人的。诗人除了掌握诗歌自身的规律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在本
专业课程之外的领域下功夫,譬如广泛深入的社会生活,细腻的人生情
感体验,广博的文史哲知识等等。

不仅学诗如此,各种学科莫不如是。学习音乐、学习绘画、学习书
法等都是如此。笔者的邻人教女学琵琶,苦练十载,技巧已达娴熟。问
之以何能更臻化境,答以:需学古典诗词。此论与陆游所说,有异曲同
工之妙,可相互印证。

作为新闻专业的学习,比之上述种种情况,与诗词的联系就更为紧
密。因为作为新闻,至少以文字为媒介的新闻方式,与诗词使用着共同
的语言。

中国古典诗词成就之高、历史之久,足令世界为之叹服。诚如李泽
厚先生所说:“中国古典抒情诗词,一如殷周青铜礼器,宋元山水画幅,
放在世界文艺史上,是完全不必自惭形秽的。它们将是全人类的珍宝”
(《古代诗歌精粹鉴赏辞典·序》燕山版),印度诗哲泰戈尔也曾赞叹:
“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呢?中国文化
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陷于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
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

古典诗词与中国文化的成就,足以使千古英雄竞折腰。认为学习古
典诗词无用者,无疑是那些目光短浅、学识浅薄者。这样的人是极少的,
姑且不论。比较常见的认识是一些急功近利者,他们希望通过几次的课
程就能成为诗人,就能使他们的作品因为诗词的点染而生辉。这大概与
新闻这门学科本身具有的功利性有直接的关系。在中国传统文人嘴中羞
于出口的“功利”,在新闻人士的心中,却是不二的法门。

有人认为学习古典诗词很有用,譬如以诗词作标量就可以文章生


动、点睛且具有典雅的文化气息。我讲授了杜甫的“却嫌脂粉涴颜色”,
就有同学马上以之作为标题使用并被报刊采用。此论说“有用”比之“无
用”前进了一步,但仍未能悟到妙处、悟到学诗的最高境界。

宗白华曾归纳意境“因关系层次的不同,而有六种境界”:
满足生理底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利)
因人群互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爱)
因人群互存互爱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权)
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真)
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神)
以宇宙人生底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
序、节奏、和谐,籍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底反映,而有艺术

境界。(美)

把古典诗词的学习,作为满足标题一类的需要,这不过是一种直接
的功利境界。
也有人认为学习诗词是一种门面,是一种文化修养,如同西方人子

女的教育要会弹钢琴、会跳交易舞,会打桥牌一样,确实如此。
作为新闻记者,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就会闹出笑话。
这些作用,可以比之宗先生所说的“伦理境界”和“政治境界”,

主要以满足社会交往、交流的需要,这也是一种境界。

古典诗词距离我们今天的生活,今天的语言,今天的写作,似乎是
个遥远的梦。实际上,今天正是昨天的继续,今天与昨天具有着非常密
切的内在联系。特别是,我们华夏民族是个重视文化继承的国度,几千
年的历史积累,使华夏文化具有丰厚的底蕴,从而也使我们今天仍然使
用着的文字具有这种文化的沉淀。如果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只了解其
表面的语法意义,而不能感受其内涵的感情色彩和人文典故,就不能精
确、生动地使用它。

譬如“杨柳”这个词,不过是两种树木的名称,但在古汉语言文化
中,却具有依依惜别的情感色彩。因为在《诗经》中有这样的诗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同时,“依依”两字也就具有了别离的情态。

表现送别,还有“南浦”。“南浦”不过是南边的岸口之意,但由
于前人的使用,就有了送别之意而不再专指某一地点。当江淹《别赋》
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时,并未真正送行至“南浦”,因为
比他更早的屈原《九歌》中说:“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以
后哪怕你再送到东浦、西浦,也就只有写“南浦”,也只“南浦”才具
有送别感伤意味。

差不多汉语的词汇,都具有这种典故性、具有历史的情感色彩的积
淀。

譬如承接“杨柳”的这种植物的例举,“梧桐”就具有“夜雨”的
氛围,具有某种凄凉的感受。这是因为前人写了许多梧桐夜雨的诗词: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
声慢》)易安之前,如温庭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


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易安之后,更有《梧桐夜雨》的戏文,
写杨李爱情故事。其他如因孔子之“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而以松柏喻
德,因陶潜之“采菊东篱;”而以菊征隐,因林逋之“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而以梅象征雅等等,举凡山山水水、花草木石,均有
其特别的文化底蕴,即如“山”,就象征品德,“水”则象征智慧,孔
子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所以,黄山谷说: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
处。

如果对于古典诗词的学习有这种境界,也就达到了宗先生所说的“穷
研物理”的学术境界和“返本归真”的宗教境界。然而,这还不是最高
境界。

最高之境界,应当是能够达到摆脱目的、摆脱作用,不再为了提高
某某方面的水平而学,而仅仅是由于被诗词自身的美所深深感动,因而
达到与之合一,和谐为一体,并“籍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
忘却目的、忘却新闻,你就是诗歌,你就是美。一切美的光来自心灵的
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也就无所谓美。以几千年传统诗词的养料,来
培育你美的心灵境界。

朱光潜先生曾讲过诗人与渔夫面对大海的不同感受。诗人为大海的
美所感动,说:“多美啊,大海!”而正在侍弄菜园子的渔夫却不无惭
愧地说:“大海倒是没有什么好看的,不过,我种的菜还不错。”这个
故事生动地说明,同样的客体在不同文化背景人的眼光中,具有着不同
的审美意义。深厚的诗词修养可以陶冶你的情操,修炼你的品味,敏感
你的嗅觉,使你不至于成为面对美丽的大海而自惭形秽的渔夫。使你无
论是面对夕阳晨雾、春华秋叶、细雨如丝、迷蒙霰雪,面对每天都见到
的日月星辰不至于熟视无睹,你就能成为一个异于常人、超于常人的人,
成为对社会、自然、人生有着特殊感受力的人。所谓“夕阳芳草寻常物,
解颐都作绝妙词”(袁枚《遣兴》),是也。而这一点,对于一个新闻
工作者,特别是记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所以,笔者认为重要的是改造你这个人,而不是缁珠于眼前能得到
哪些功利。一个有了美的人,就会去不断地去创造美的世界;一个有了
敏锐的人,就能敏锐地表现这个世界。如同鲁迅所说:从喷泉里喷出来
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都是血。

如果让我来回答,学习古典诗词对于新闻的编辑写作有何作用,我
也要答以:“无用”,“无用”者,“大用”也。

三、略论:古典诗词在新闻写作中的运用

笔者上节所论“无用之用”,对于一般文化层次的人来说,有“发
言玄远”之虞。一位学生就曾经在我讲完这一观点后,来与我辩论说,
我们就喜欢功利,最好是一两节课,我们就能写诗,成为诗人。我回答
说,可惜没有这样的好事,如果有的话,这样的诗人学校就要挤破了头。
“在科学的大道上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沿着崎岖的小道攀登的人才有希
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近日,读陆谷孙先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